名同实异的古代文体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稍加留意,我们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古文中涉及到的文学体裁里,有不少名称虽完全相同,但内涵迥异。分属不同种类的文体。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认真辨析、准确把握,以免相互混同,影响对不同文体的理解。下面将中学语文古文文体知识中涉及到的几组名同实异的古代文体分别做一辨析。
  
  一、传①指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也叫传记,如《柳敬亭传》《张衡传》。②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作小说名称),如《水浒传》《柳毅传》等。③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等。
  
  二、序①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如《(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②指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内容多是勉励、赞许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等。
  
  三、疏①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如《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等。②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如《十三经注疏》等。
  
  四、表①向皇帝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属奏章的一种,如《出师表》《陈情表》等。②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一种文体,如《史记·十表》。
  
  五、传奇①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会真记》等。②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一般每本由20余出至50余出组成,如《牡丹亭》《桃花扇》等。
  
  六、乐府①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②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如苏轼的词集就称做《东坡乐府》。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案例法 案例选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29-01  在高中政治课上应用案例法,指教师通过选取与授课内容相符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政治知识,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首要一环。那么,教师应如何选择案例呢?笔者认为,选择案例要遵循典型性、冲突性、
学生的作文应做到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可是部分学生因为思路闭塞等原因,不能很好地拓宽思路,也就无法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来弘扬题旨,从而使作文空泛,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联想的羽翼不够丰满,总是孤立地看待事物,而不能由此及彼地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使写作中的联想思维训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学生联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势在必行。  世间万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将已知的原
<正>《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的得力之作,也是文学界公认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其中描写地坛与母亲的两个片段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由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作品中展现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传统篇目,我也教过好几遍了。每次教到王熙凤出场时说的一句“我来迟了”时,总觉得这不太会仅仅指迎接林黛玉来迟了这样简单,曹雪芹在这句话中似乎包含着某种宿命的色彩。王熙凤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好时代,反而碰上了贾府的衰败(即封建社会的衰败),虽然果敢能干,但无力回天。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到清虚观去“祷福”,贾母与众人楼上坐下后,贾珍来回报在神前点戏的情况,请看这一段描写:  
本人非教育界知名人士,今天却要对高考作文题发表几句看法。  虽然2008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但人们对高考试题特别是作文题优劣得失的评价声,依然是彼伏此起,不绝于耳;由于评价的角度不同,标准不一,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评论之前,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那么,评价高考作文题的标准应有哪些要求呢?我认为第一是它的公平性。所谓公平性是指大家共同站在一个起点上,没有谁能够有侥幸的优势。也就是:一要保证让考生
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之花”。中国戏曲博大精深,不仅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包含精美的艺术价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戏曲引入课堂,唱一唱戏曲,对语文学习有特别的效果和作用。  唱一唱戏曲,可以活跃气氛。很多学生抱怨语文课比较沉闷,其中有教师不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在语文课上唱一唱歌,无疑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是由音乐的特点决定的。而戏曲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