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c)+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以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或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6例患者发生肿瘤的
【机 构】
: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c)+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以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或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6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平均为26个月.除1例是在使用B型超声波复查时发现膀胱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发生后通过B型超声波、尿找脱落瘤细胞、膀胱镜、输尿管镜、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及CT明确诊断,并经内窥镜下取材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为非同时发生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间隔期为1.5~15个月.每例患者均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5次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均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等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满意,但复发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因此,应注重患者移植后的筛查,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中针对HLA抗体的检测和处理经验.方法 肾移植受者15例,术前行HLA分型、交叉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5例于肾移植后1~14 d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00 mg/d,使用5 d)治疗,或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当PRA明显升高,且血清中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目的 探讨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生育对子代、移植肾及自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个器官移植中心自1989年8月至2007年2月的资料,共有22例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并各生育子女1名.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受者及其子女的资料,包括受者的年龄、病程、肾移植时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结婚及孕产时间、妊娠和分娩情况、子女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等,并对其中的18名子女进行了体格检查,记录其身高和体重.结果 22
他克莫司(Tac)的应用使肾移植受者临床疗效发牛了根本改善,但其较窄的治疗指数和不同个体间的高度差异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我们从药物基因组学角度分析了肾移植受者细胞色素酶P450-3A5(CYP3A5)和多药耐药基因((MI)R1)的基因多态性,并紧密结合肾移植术后稳定期受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元线性同归分析方法对119例受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肾移植术后稳定期受者Tac应用剂量及血药浓度个体差异的原因
2005年12月28日,我所对1例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8个月龄婴儿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对该患儿进行了2年多的随访,现将随访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心脏移植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存在较多难题,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探索解决的办法.虽然用大动物建立模型的费用高,但大动物的心血管系统解剖、组织结构、生理代谢及病变特点与人相近,尤其是猪,是进行心血管系统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
活体单段供肝移植的发展,扩展了新生儿和婴幼儿肝移植的供肝来源,但这一技术难度较大,全世界仅有少数移植中心开展.2006年9月16日,我中心为1例出生95 d的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患儿实施了亲属活体S3肝段移植,现报道如下。
目的 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扩增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并通过动物移植实验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采集抗凝脐血10份,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分别进行生物反应器扩增培养和静态扩增培养.检测扩增前后细胞表面CD34、CD38、CD133、CD184和CD62L分子的表达,并进行造血干/祖细胞集落的培养.取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以X射线照射后,分为4组,其中MNC组小鼠注射未经扩增培养的
西罗莫司(SRL)在移植领域中的应用使口服环孢素A(CsA)的剂量最小化成为可能,但由于移植术后直接应用SRL发生的并发症,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Concept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开放、多中心、随机的试验,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3个月时将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转换为以SRL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对提高移植肾功能的临床效果.现将这项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尽管现代免疫抑制方案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肾移植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但药物引起的并发症(包括移植后新发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仍然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另外,大多数的免疫抑制方案是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的,包括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它们均具有肾毒性,可导致慢性移植物肾病的组织病理学的特征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