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所形成的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刺激学生大脑,使其高度兴奋,从而保存下知识信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历史知识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学习历史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记清楚,这是历史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要记住如此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史实浩如烟海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的为难情绪较大。所以,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如何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我觉得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
  
   一、归类记忆法 
  
   我们知道,对知识进行归类,可以减小记忆容量,从而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重要指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归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进行归类。这样的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还可以用串线的方法加强记忆,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然也就有利于学生记忆。例如:中国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有哪些?效果如何?可整理为:①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使得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③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在中国与中国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二、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有哪些?效果如何?可整理为: ①. 昭君出塞。昭君嫁于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②.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也嫁到吐蕃,使得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③.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三、歌谣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历史知识变成好记的歌谣。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再如在讲秦汉的文化时,我将课本内容编成“造纸最早在西汉,蔡伦改进向外传,张衡发明地动仪,早于欧洲上千年,数学名著有两部,勾股定理在里面,医学成就更加多,张仲景华佗美名传,秦汉科技真灿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历史课堂生动有趣了。
  
   四、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较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隋朝大运河北到涿郡,南至余杭,中间为洛阳时告诉学生可用谐音“北捉(涿郡)南鱼(余杭)落(洛阳)中心(即北边的人捉南边塘里的鱼掉落在中心)”,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再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 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
  
    六、联想记忆法
  
   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
   (1)时间上的联想:就是利用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联想,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我们还可以抓住某一时间,联想到同时发生的几件大事。如: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2)空间上的联想: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七、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共同点中寻求规律性,从不同点中探索出矛盾的特殊性。
   例如,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实行改革扩大了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同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再如,457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中国在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近1000年。
   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把1848年中外两个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先进的思想武器;而1848年,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说明农民阶级革命纲领的落后性,不能领导近代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学生很容易地就记牢了。
  
   八、趣味记忆法
  
   就是把枯燥的记忆趣味化,或者叫寓记忆于趣味之中。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有时甚至很荒诞,但只要有利于记忆,都是可以的。
   (1)谐音记忆法:比如,《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
   (2)关键词记忆法:比如,《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记忆为:“一开厂、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口。 ”
   (3)荒诞记忆法:南京不在南京,在天津;(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天津条约》);天津不在天津,在北京;(天津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北京条约》)
   北京不在北京,在天津。(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天津条约》)
  
   九、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 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 、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的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除受记忆方法、个人特点的影响外,还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定期的复习,以巩固学过的知识,这就是记忆中的保持。有道是记忆有法,而无定法。以上总结了几种比较常用的记忆方法,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与记忆水平的不同,并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同学,笔者希望以本文为契机,激发同学们的探索实践精神,开发出更有效、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其他文献
在未知环境下,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实现位姿估计并增量式地构建环境模型,进而确立自身的全局位置,上述过程称为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
近年来在金属材料研发领域里,数字图像处理及分析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组织分析、材料检验等方面,都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模式。但是,对于晶粒尺寸数十倍细化于
摘要: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两大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育必然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历史教育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阵地。在历史课堂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它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阵地 主动学习    19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的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大力提高全民族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最终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的失眠状况,分析可能引发失眠的因素和神经功能缺损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
人类步入21世纪,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已被广泛承认并有了新的诠释,女性人力资源在社会中越来越现实出其重要地位。女教师在教育教学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我校女教职工占85%左右,女教职工已成和谐校园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女教职工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教育事业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成为影响女职工优势发挥的重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温故时教师却发现,对于前一天刚教的知识,学生已经记不全了,更有甚者还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是教师教是太马虎,还是学生无心向学呢?应该都不是!绝大多数老师是敬岗爱业的,他们不缺起码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他们清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无须遮掩的事实是,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学生学语文耗时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