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的缺陷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重症者导致酸碱平衡失调。这种疾病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并且,糖尿病难以治愈,可以说一旦患有糖尿病,将伴随患者终生,这种病症还会引起各类的并发症,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1.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糖尿病相对少见,以原发性糖尿病为主。原发性糖尿病分两型: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缺乏,胰岛呈现病毒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破坏,可产生胰岛细胞抗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主要见于年轻人,有酮症倾向;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多见于成人,超体重者占多数。现已公认Ⅱ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缺乏体育锻炼等导致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关系。
1.2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发现。患者一般逐渐出现小便次数增加,口喝、饥饿、疲劳、体重减轻,或伤口不愈合,甚至视力模糊、手脚发麻等症状。其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尿多、饮多、食多、体重减轻等。医学上一般采用直接测量血糖的方法确诊糖尿病。①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②如结果可疑,应再做葡萄糖耐受量试验。成人空腹服75 g葡萄糖后测血糖,餐后2 h 血糖值≥11.1 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7.8 mmol/L-11.1 mmol/L 为耐糖量降低。③单独空腹血糖6.1 mmol/L-7.0 mmol/L,称为耐糖量降低。
2 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控制血糖。
2.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的宗旨在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搭配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的患者,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患者在确诊以后,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的控制饮食及进食量,做到定时定量,参照主要食物能量换算表合理的安排饮食,必要时可连续检测血糖,合理的对饮食进行调控。糖尿病患者食物以优质蛋白质食品、高纤维速食物(杂粮、蔬菜)等为主,饮食要清淡,尤其要限制高糖、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一般,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2.2 适量运动: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以达到降低血糖,促使脂肪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及耐力等的目的。运动应当是有氧耐力运动有氧体操,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门球、羽毛球等。
运动时间应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时间保持在0.5-1小时左右。运动应保持规律,强度要适中。糖尿病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
3 药物治疗
在饮食控制及运动不能使血糖维持正常范围时,就需用降糖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明显者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或同时使用。
降糖药一般以二甲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主。二甲双胍降低高血糖的作用机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这样就既能降低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以降低空腹血糖,也能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噻唑烷二酮类是口服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它们的药理作用特点各有不同,但是都能降低血中葡萄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能改进胰岛素抵抗,并可预防2型糖尿病人胰岛细胞的凋亡。
对于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可使患者血糖回复正常并维持一段时间。对于药物降糖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应改用胰岛素。胰岛素在使用时,剂量要准确,用药后按规定时间进餐,防止发生低血糖。
3 糖尿病的护理
3.1 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 。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禁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饮食疗法要注意保持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合理,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的需要.,切忌为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一味地少吃主食,甚至到了不吃主食的地步。这不但会造成营养失调,还易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每周定期测量体重
3.2 运动治疗的护理:要求病人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应选择餐后进行(特别应用降糖药物者)。尽量减少空腹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应详细向患者介绍低血糖反应时症状,如心慌,头晕,出汗多等,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食品,以便低血糖反应时及时食用。
3.3 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运动结束后要立即擦干汗液,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发生感冒和皮肤感染。
3.4 心理护理: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在进行鼓励和支持的同时,要加强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严重性,从思想上重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积极地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551400 贵州省清镇市中医院
1 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1.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糖尿病相对少见,以原发性糖尿病为主。原发性糖尿病分两型: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缺乏,胰岛呈现病毒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破坏,可产生胰岛细胞抗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主要见于年轻人,有酮症倾向;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多见于成人,超体重者占多数。现已公认Ⅱ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缺乏体育锻炼等导致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关系。
1.2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发现。患者一般逐渐出现小便次数增加,口喝、饥饿、疲劳、体重减轻,或伤口不愈合,甚至视力模糊、手脚发麻等症状。其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尿多、饮多、食多、体重减轻等。医学上一般采用直接测量血糖的方法确诊糖尿病。①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②如结果可疑,应再做葡萄糖耐受量试验。成人空腹服75 g葡萄糖后测血糖,餐后2 h 血糖值≥11.1 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7.8 mmol/L-11.1 mmol/L 为耐糖量降低。③单独空腹血糖6.1 mmol/L-7.0 mmol/L,称为耐糖量降低。
2 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控制血糖。
2.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的宗旨在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搭配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的患者,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患者在确诊以后,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的控制饮食及进食量,做到定时定量,参照主要食物能量换算表合理的安排饮食,必要时可连续检测血糖,合理的对饮食进行调控。糖尿病患者食物以优质蛋白质食品、高纤维速食物(杂粮、蔬菜)等为主,饮食要清淡,尤其要限制高糖、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一般,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2.2 适量运动: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以达到降低血糖,促使脂肪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及耐力等的目的。运动应当是有氧耐力运动有氧体操,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门球、羽毛球等。
运动时间应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时间保持在0.5-1小时左右。运动应保持规律,强度要适中。糖尿病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
3 药物治疗
在饮食控制及运动不能使血糖维持正常范围时,就需用降糖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明显者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或同时使用。
降糖药一般以二甲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主。二甲双胍降低高血糖的作用机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这样就既能降低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以降低空腹血糖,也能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噻唑烷二酮类是口服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它们的药理作用特点各有不同,但是都能降低血中葡萄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能改进胰岛素抵抗,并可预防2型糖尿病人胰岛细胞的凋亡。
对于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可使患者血糖回复正常并维持一段时间。对于药物降糖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应改用胰岛素。胰岛素在使用时,剂量要准确,用药后按规定时间进餐,防止发生低血糖。
3 糖尿病的护理
3.1 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 。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禁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饮食疗法要注意保持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合理,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的需要.,切忌为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一味地少吃主食,甚至到了不吃主食的地步。这不但会造成营养失调,还易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每周定期测量体重
3.2 运动治疗的护理:要求病人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应选择餐后进行(特别应用降糖药物者)。尽量减少空腹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应详细向患者介绍低血糖反应时症状,如心慌,头晕,出汗多等,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食品,以便低血糖反应时及时食用。
3.3 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运动结束后要立即擦干汗液,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发生感冒和皮肤感染。
3.4 心理护理: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在进行鼓励和支持的同时,要加强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严重性,从思想上重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积极地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551400 贵州省清镇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