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语小晨,是在年幼无知的儿时。和大多数小说里的情节一样,因为家里大人相识,我们上了同一所学校,被分到同一个班。成为同桌的我们从小学时代就一直黏在一起,每天一同走過那条并不宽敞的街,只是那时的我们没有想到,那条路,一走竟走了十多年。
到了后来的中学时代,语小晨辗转几所学校,我则一直在原地停留。当我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后,正值初三的语小晨回来了,一如当初灿烂的笑,毫无疑问地,我们又走到了一起。一起走过那段备考的日子,直到考上我们心仪的高中。
然而语小晨并不是一个肯安于现状的人,为接受更好的教育,她选择了一所私立学校。于是高中三年,我们又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联系,像是一直形影不离的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各自的生活日常。
这种情况持续到了高三结束。高考时,我们很幸运地被分在同一个考场,一号的她和24号的我又同命相怜地发挥失常。成绩出来后,她去了厦门散心,在我还犹豫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时,她已经决定了要去复读,她告诉我,只有努力过才不后悔。
我知道语小晨会永远朝着她的梦想前进,就如当年选择学校,只有一腔孤勇的她才可以远走高飞。
于是,我也凭借着她给我的这一点希望之光,踏上了我们的复读之旅。
可语小晨从来都不会随遇而安,中学的最后一年也是一样,她去了离家千里之外的一所重点高中复读,打电话告别的那一刻,她说她会好好努力,我说我也一样。就这样,我们埋头在书山题海里暂时没了联系。
第二年走进考场的时候,我又碰见了她,她还是老样子,笑着冲上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一瞬间温暖了我面对高考时那千疮百孔的心。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完全对我后来接触到的许多人敞开心扉,以至于“高四”结束后留在我身边的人寥寥无几,唯有语小晨还天天和我在一起喝奶茶,打游戏,我们把时光过得很悠闲,恍惚间仿佛已经走过了一万年。
由于性格上的种种原因,很多人都对她有偏见,但在我的认知里,你可以说她不懂事不努力,但绝不能说她不重感情,因为我见过她曾为了她的所爱流着泪声嘶力竭。
长大以后,语小晨有过几段不尽如人意的感情,即使爱得轰轰烈烈,到头来也被伤得体无完肤。
记得高考之后的那个夏天,一个看似寻常的傍晚,语小晨哽咽着给我打电话说她分手了。于是,我陪着她从城南走到城北,眼睁睁地看着她边走边哭得撕心裂肺,我竟无能为力,只能默不作声地站在她身旁。
烈日炎炎,黄昏的光都显得那么刺眼,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人生无限凄凉。
天黑以后,她带我去了一家KTV,边哭边唱《体面》。两个小时单曲循环,我静静地听着,她越唱我越难过。因为我是语小晨这段故事的唯一见证人,别人不知道的,我都知道。
四个月的相处听起来像是玩笑一场,可他从不知道,为了每天晚上能和他聊天,语小晨放弃了自习的时间死死盯着手机屏幕;为了认真地经营这段感情,本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语小晨却只能上个专科。
他没有上过大学,不懂作为复读生的语小晨第二次高考名落孙山的绝望,他仅仅简单地把成绩当作一个数字,可对于语小晨来说,那却是她整个年少时代的终结。
他和她之间,终究隔了一条跨不过的鸿沟。
在他们分别后的半年里,那个男生又给语小晨发来消息说想找她。但彼时的语小晨已经开始了为未来做的努力,虽然依旧痛心,回复却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她说:“回不去了,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她是一匹野马,她爱的人给不了她广阔的草原,即使再难过,她也会抹去泪水,奔腾离去。向着现实,向着更美好的未来。
往后的日子里,语小晨去了海南的一所师范院校,而我选择留在省内。隔着三千多公里的土地,我们就连过年时的一次见面都算奢侈。每当我看见远在天边的她发的朋友圈里出现新朋友的身影时,我都感叹会不会像所有故人那样,我们会越走越远。
就当我以为语小晨快要忘掉我时,我在空间里看见了她的一条动态,上面@着我的名字,“感谢悠扬,一起复读,一起成长,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第一时间陪着我,中文系的你一定要加油。”
于是在那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夜晚里,我突然无限想念语小晨,想念那个和我一起努力一起疯的姑娘。虽然我们隔着大陆与海岛的距离,但她依然会写下一段文字表示她记得我。
2018年的12月5日,语小晨给我打电话,那天我19岁,她20岁,普天之下生日同庆,同月同日,茫茫人海中如此巧合。嘘寒问暖之间,语小晨好像在我身边从未离开,我突然想时光可以慢慢走下去,我们就这样在风雪里白了头。
我在一个漆黑的深夜里写完这些文字,想念着她。毕竟多年以来,语小晨一直住在我心里。对我而言,她已不仅只是一位老友的身份那么简单,她更像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陪我走过四下无人的街,让我不再感到孤单。
这份友情跨越时间,只庆幸你我不曾辜负这些年。
到了后来的中学时代,语小晨辗转几所学校,我则一直在原地停留。当我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后,正值初三的语小晨回来了,一如当初灿烂的笑,毫无疑问地,我们又走到了一起。一起走过那段备考的日子,直到考上我们心仪的高中。
然而语小晨并不是一个肯安于现状的人,为接受更好的教育,她选择了一所私立学校。于是高中三年,我们又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联系,像是一直形影不离的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各自的生活日常。
这种情况持续到了高三结束。高考时,我们很幸运地被分在同一个考场,一号的她和24号的我又同命相怜地发挥失常。成绩出来后,她去了厦门散心,在我还犹豫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时,她已经决定了要去复读,她告诉我,只有努力过才不后悔。
我知道语小晨会永远朝着她的梦想前进,就如当年选择学校,只有一腔孤勇的她才可以远走高飞。
于是,我也凭借着她给我的这一点希望之光,踏上了我们的复读之旅。
可语小晨从来都不会随遇而安,中学的最后一年也是一样,她去了离家千里之外的一所重点高中复读,打电话告别的那一刻,她说她会好好努力,我说我也一样。就这样,我们埋头在书山题海里暂时没了联系。
第二年走进考场的时候,我又碰见了她,她还是老样子,笑着冲上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一瞬间温暖了我面对高考时那千疮百孔的心。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完全对我后来接触到的许多人敞开心扉,以至于“高四”结束后留在我身边的人寥寥无几,唯有语小晨还天天和我在一起喝奶茶,打游戏,我们把时光过得很悠闲,恍惚间仿佛已经走过了一万年。
由于性格上的种种原因,很多人都对她有偏见,但在我的认知里,你可以说她不懂事不努力,但绝不能说她不重感情,因为我见过她曾为了她的所爱流着泪声嘶力竭。
长大以后,语小晨有过几段不尽如人意的感情,即使爱得轰轰烈烈,到头来也被伤得体无完肤。
记得高考之后的那个夏天,一个看似寻常的傍晚,语小晨哽咽着给我打电话说她分手了。于是,我陪着她从城南走到城北,眼睁睁地看着她边走边哭得撕心裂肺,我竟无能为力,只能默不作声地站在她身旁。
烈日炎炎,黄昏的光都显得那么刺眼,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人生无限凄凉。
天黑以后,她带我去了一家KTV,边哭边唱《体面》。两个小时单曲循环,我静静地听着,她越唱我越难过。因为我是语小晨这段故事的唯一见证人,别人不知道的,我都知道。
四个月的相处听起来像是玩笑一场,可他从不知道,为了每天晚上能和他聊天,语小晨放弃了自习的时间死死盯着手机屏幕;为了认真地经营这段感情,本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语小晨却只能上个专科。
他没有上过大学,不懂作为复读生的语小晨第二次高考名落孙山的绝望,他仅仅简单地把成绩当作一个数字,可对于语小晨来说,那却是她整个年少时代的终结。
他和她之间,终究隔了一条跨不过的鸿沟。
在他们分别后的半年里,那个男生又给语小晨发来消息说想找她。但彼时的语小晨已经开始了为未来做的努力,虽然依旧痛心,回复却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她说:“回不去了,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她是一匹野马,她爱的人给不了她广阔的草原,即使再难过,她也会抹去泪水,奔腾离去。向着现实,向着更美好的未来。
往后的日子里,语小晨去了海南的一所师范院校,而我选择留在省内。隔着三千多公里的土地,我们就连过年时的一次见面都算奢侈。每当我看见远在天边的她发的朋友圈里出现新朋友的身影时,我都感叹会不会像所有故人那样,我们会越走越远。
就当我以为语小晨快要忘掉我时,我在空间里看见了她的一条动态,上面@着我的名字,“感谢悠扬,一起复读,一起成长,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第一时间陪着我,中文系的你一定要加油。”
于是在那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夜晚里,我突然无限想念语小晨,想念那个和我一起努力一起疯的姑娘。虽然我们隔着大陆与海岛的距离,但她依然会写下一段文字表示她记得我。
2018年的12月5日,语小晨给我打电话,那天我19岁,她20岁,普天之下生日同庆,同月同日,茫茫人海中如此巧合。嘘寒问暖之间,语小晨好像在我身边从未离开,我突然想时光可以慢慢走下去,我们就这样在风雪里白了头。
我在一个漆黑的深夜里写完这些文字,想念着她。毕竟多年以来,语小晨一直住在我心里。对我而言,她已不仅只是一位老友的身份那么简单,她更像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陪我走过四下无人的街,让我不再感到孤单。
这份友情跨越时间,只庆幸你我不曾辜负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