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位目不识丁从未出过家门的农妇;她双目失明、双腿残疾,只能在地上爬着走;她的家,破陋不堪、一贫如洗,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因为丈夫在去世前告诉她:他欠信用社1000元贷款,一定要还上……为了这个承诺,她开始了漫长的乞讨生活。
丈夫“走”了,留给她的是巨债和艰难
她叫周安惠,家住重庆市垫江县高峰镇石峰村1组。5岁时,周安惠患小儿麻痹症,从此无法站立。母亲想了个办法,用旧鞋底、谷草、破布和塑料布做了两个护膝,帮女儿捆绑在膝盖上。让她一直跪着、爬着走路。由于家里穷,加上怕别人歧视和笑话,父母一直没有送周安惠上学。20岁那年,周安惠患了眼病。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彻底失明,而且她一双手仅有拇指和食指能勉强活动,其他手指只能弯曲着。
周安惠变成了一个又瞎又瘸又无手的残废人,她几次想喝农药自杀。被老泪纵横的父母苦苦劝下。30岁那年,周安惠的父母先后去世,无依无靠的她只有靠村里每年200元的残疾人补助和邻居们的照料艰难生活。
经过媒人撮合。周安惠嫁给同村40多岁的光棍汉宋吉明。婚后,尽管家里简陋贫寒,可老实憨厚的丈夫对周安惠呵护有加。吃的、穿的捧到她手上。为她洗头洗澡,扶她出门晒太阳……周安惠的日子渐渐有了亮色,她和丈夫育有一儿一女。
1999年7月19日,宋吉明因患食道癌去世。临终那天。宋吉明蜷缩在幽暗霉臭的木板床上。奄奄一息地支撑起身子:“有件事,我对不起你和孩子,我还欠着镇上信用社1000块钱贷款,我瞒着你悄悄贷款治病,现在该还了……欠国家的钱不还上。我走得不安心啊!”周安惠“哇”地哭了:“你叫我怎么办啊。我又瞎又瘸,走路都不稳,你把欠账丢给我,我拿什么还呢?”
“我以为能把病治好,我自己还上贷款,可我现在不行了,不能欠国家的钱,你答应我啊……”最后一刻,丈夫紧紧拽住周安惠的手,死不瞑目。周安惠撕心裂肺地伏在丈夫身上痛哭:“我还!我还!我就是赔上这条命,也要把欠国家的钱还上。”
但是,1000块钱对于周安惠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宋吉明去世时,家里除了一张摇摇晃晃的木板床、一张破饭桌、两口破木箱。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周安惠全部的钱加起来还不足10元。没办法,周安惠让12岁的女儿引路,她爬着来到村长家,哀求村长带着几位好心的村民帮忙掩埋丈夫的尸体。
丈夫去世后,周安惠和幼小的女儿和儿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全靠周围邻居接济才能活命。周安惠发愁的不仅仅是揭不开锅,还有丈夫临死时交给她的那笔债。她想了很多挣钱的点子,但都因为自己眼瞎、腿残而作罢。于是,周安惠让女儿把家里仅有的几块木板扛到镇上卖了,买回来20只小鸡和20只小鸭,她要把鸡鸭喂养大,卖了给女儿读书和给丈夫还债。她瞎着眼睛,爬着去地里摘菜叶,到田边割青草喂鸡鸭,经常滚倒在烂泥坑里,浑身湿透裹着泥巴,冷得瑟瑟发抖。
没想到。千辛万苦喂养的鸡鸭长到一斤多时。这些价值五六百元的鸡鸭竟然在一天晚上被偷走了。周安惠伤心地大哭了几场。因为没钱交学费,女儿秀秀读完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2000年4月,这个13岁的女孩执意要跟村里一帮姐姐外出打工挣钱。周安惠和年幼的儿子怎么也拦不住她。女儿这一走,从此失去了音信,成为周安惠心头永久的痛。
周安惠家里一年四季很难见到一盅油、一块肉,平时周安惠和儿子吃得最多的是苞谷羹、菜叶汤和煮红苕。因为没有劳动力,丈夫去世后,周安惠把自家的田转让给别的村民,种地的村民会低价卖给她一些粮食或送点红苕、土豆、南瓜等杂粮,这些东西是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
为还欠债,万般无奈携子行乞
2001年11月,丈夫借的那笔贷款已经超过还款期限半年了。周安惠蜷缩在被窝里,日夜难眠。她想到自己站不起来、看不见、双手动弹不得。种田不行打工不成,到哪里去挣钱还债呢?她想到了乞讨。
第二天天刚亮,周安惠就叫醒了儿子,让儿子牵着她去高峰镇。4公里的公路,他们“走”了近4个小时。说是走,其实是周安惠在爬,护膝下的膝盖被土路上尖凸的石子刺破,血肉模糊。
周安惠经过千辛万苦来到镇上最热闹的街口。她摆上破碗,杵着竹棍,跪在赶场的人们面前乞讨。9岁的儿子宋文俊慌了:“妈妈。你乞讨要钱,我怎么在同学面前抬得起头啊?”儿子在镇上读小学二年级,孩子羞于乞讨。
周安惠搂着儿子,不停地流泪:“幺儿啊,妈知道难为你了,但妈没有别的办法啊,你爸看病贷款欠国家的钱,妈不乞讨,怎么还啊?你要理解妈呀。”儿子懂事地抹着泪。跟着残疾的妈妈一起跪在地上,伸出两只冻得开裂的小手。向好心的叔叔阿姨行乞、致谢。
第一天,母子俩“收获”了28元。其间。宋文俊假装上厕所和找水喝,“失踪”过好几次——看见同班同学,他要躲避。
20多块钱让周安惠有了希望,她对儿子说:“幺儿,妈不为难你了!下次你把我带到这个街口就行了,你自个儿去看书吧。妈在这里讨钱,你晚上来接我。”第二天,周安惠讨到18元。由于儿子平时要念书,无法领着母亲上街行乞,周安惠只能是在周末行乞。
在小镇上乞讨来的钱不多,周安惠便想到去县城乞讨。城里有钱人多,或许可以多讨要些钱。2002年寒假,周安惠带着儿子出趟远门——到16公里外的垫江县城去乞讨。
16公里的路程。在儿子的牵引下,周安惠拄着竹棍“爬”了整整3天3夜。白天,母子俩沿着公路的村庄乞讨;天黑了,她就与儿子钻进路边老乡的稻草垛里取暖。口渴时,母子俩到路边村民家里讨要一瓢井水或一碗米汤;饿了。吃自己带的干包谷粑粑。
到达垫江县城时,天下着大雨,刮着寒风,冰雪弹子砸在脸上生疼。周安惠和儿子躲在一家商场的屋檐下,又冷又饿。她摸了摸腰间,沿途讨来的10多块钱还在。瘦骨嶙岣的宋文俊瑟瑟发抖地依偎在妈妈怀里。他按着咕咕叫的肚子:“妈,吃点东西吧。好饿哟!”3天来,他们一共才吃了两顿饭。周安惠摸出1块钱给儿子:“你去买点吃的吧,我不饿。”“妈,你不吃,我也不吃。”儿子舔着干涩开裂的小嘴,小脸蛋冻得通红。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周安惠心里一酸,热泪滚落。
2002年的暑天,周安惠带着儿子到垫江县澄溪镇乞讨,天黑了他们还没找到地方住。周安惠坐在路边,将沾满鲜血和肉皮的护膝取下,让膝盖休息一会儿。忽然,狂风猛刮,下起暴雨。周安惠来不及绑上护膝,她挣扎着和儿子往前爬。儿子在前面拖拽她,她的双膝在地上磨得鲜血淋漓,疼得她“呜呜”惨叫。来到一处拱桥下面。母子俩又累又紧张。很快在桥下睡着了。半夜,滚滚的洪水很快将他们睡的地方淹没,他们急忙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周安惠暗自庆幸母子俩没被洪水冲走,她习惯性地摸了摸腰间,突然发现捆在那 里的一个口袋不在了,她急忙让儿子寻找。儿子告诉周安惠,捆住口袋的绳子是被齐刷刷割断的,钱被人偷了。“那口袋里有100多块钱,是我们半个月一分一厘乞讨来的哟,哪个挨千刀的偷走哟……”周安惠号啕大哭,心口比流血的膝盖还痛。那些钱是多大一笔数目啊,她脑子里尽是丈夫临终时的模样,这比杀了她还难受啊!周安惠心疼地将头往大桥的石壁上撞,儿子吓呆了,母子俩抱头痛哭。
一路乞讨中,也有许多硬心肠、黑心肠的人,给这对可怜的母子制造麻烦和难堪。周安惠说,讨饭要将“脸”放到衣兜里。“好多次,我和儿子在城里乞讨,好多饭馆老板见了我们,生怕我们影响他们的生意,他们像撵野狗一样撵我们。我们想在城里坐车。一些客车司机根本不让我和儿子上车,好几次,司机和售票员硬是把我们从车上丢下来,把我摔得好痛啊。我们在街上乞讨,有人骂我们是骗子、懒虫,有人朝我们吐口水、扔垃圾……”2002年7月11日,周安惠带着一年辛苦乞讨来的500元钱,来到高峰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将丈夫拖欠的1000元钱归还了一半。因为还贷超期,需要支付的利息将近200元。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感动于周安惠的行为,决定免除这笔利息。于是,还款凭证上有这样一段说明:“因本人死亡、妻子瘫痪、失明,两小孩到处流浪,此款现由妻子化缘偿还,故未收利息。”
2003年,新学期开始,周安惠握着一个暑假在外讨来的400多元钱,想着除去儿子的学费,再凑些钱就可以把丈夫遗留下的贷款还清了。可是,儿子放学回来告诉她:“我们的学费涨了,老师还要求学生在学校吃午饭,每月得缴伙食费。”无奈,周安惠将400元钱全部留给儿子用于交学费、书本费和伙食费,她打算再去乞讨。重新筹款还贷。
乞讨苦涩,辛酸屈辱坚强挺立
2003年暑假,宋文俊再次陪同母亲乞讨。8月底,宋文俊留下乞讨来的300多元钱后突然失踪了,他托人带话给母亲说。他再也忍受不了乞讨生活的下贱、卑微和屈辱,也受不了没钱读书的日子,他想打工帮家里还债……
周安惠心绪翻滚,哭得很伤心:一是儿子不辞而别,丢下她这个瞎子,今后更没了依靠和活路;二是她不能出去乞讨,难以还清债务;三是儿子自尊心极强不愿乞讨,他要堂堂正正做个男子汉,可他才12岁啊。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他却独自去广东打工。到底会怎么样?儿子的行踪,无时无刻不在牵扯着她这个当妈的心啊。
女儿前几年走了,音讯全无,现在儿子又走了,周安惠倍感孤单。周安惠一直等待着儿子的回音,可不知怎么回事,儿子竟然跟离家打工的姐姐一样,他外出打工走了3年多,不给瞎子母亲写信,过年过节也不回来,更没寄回一分钱。
“都是我这手脚残废、眼瞎笨拙的妈妈连累了两个孩子,让他们读不成书,吃不饱饭,穿不起衣服,还要跟我一起当乞丐。他们这么小就要自谋生活,真是可怜啊。是我让他们受罪,我对不起他们姐弟两个啊,他们都没啥文化,写信困难,他们在外边活得肯定也很艰难!寄不寄信。给不给钱,我都不会怪罪他们,只要孩子们能活下去,能保住性命,我就高兴满足了……”对一去不返的一对儿女,周安惠理解、同情,她经常沉浸在对他们深深的愧疚和思念之中。
由于没有人牵引和帮助,周安惠出门乞讨的时间少了,收入大打折扣。她只能哀求邻居或好心人指路,帮助她摸索着“爬”到高峰场镇去乞讨。讨到一点稀饭钱,勉强不让自己被饿死,她就满足了。就这样,在凄风苦雨中。她挣扎着乞讨,顽强地活着。2007年10月7日,她终于凑齐了500元。
那天早上,周安惠很开心,她将500元钱用塑料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紧紧地揣在贴身的那层衣服里,然后摸索着爬出家门,到镇上的信用社还掉最后一笔贷款。
爬了3个多小时,周安惠终于到了信用社,她抖抖索索摸出500元钱。交给信贷员,信贷员为她办理了还款手续。拿到债务清单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当她准备轻松地回家时,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叫住了她:“我们通过查账,发现你丈夫的借款不是1000元,而是2000元。你还有1000元要还。”
周安惠脑子里一片空白,醒悟过来后。她语无伦次地大声争辩:“你们欺负我瞎啊。我丈夫哪里会欠那么多钱啊,这不是要我的命嘛,他死的时候交待的只有1000元啊!”在信用社存钱的村民们帮周安惠看了账单后,纷纷解释给她听:“借款条上有你丈夫的签名,有村组干部的批示。还有村、镇政府的公章。白纸黑字,信用社干部不会骗你、欺负你的!”
周安惠这才相信,丈夫的确贷了两笔款。共计2000元。
爱心如潮,诚信感动四方好心人
回到石峰村,周安惠坐卧不安。这笔1000元的贷款已经长达9年,利息高得惊人,要是再不还,怕是一辈子都还不清了。从2007年10月12日起。周安惠将自家的房契带在身上,然后挨村一家一家地哀求,希望好心人借钱给她还上国家的债。周安惠把每月近40元的低保金和房契抵押给别人,半个月内,她终于从乡亲们手中借齐了1000元钱。
“我们相信她。”借钱给周安惠的村民们说,“只要有钱。她一定会还。再说。她这么穷。我们不能看着不管。”邻居于行珍说周安惠穷得很有诚信和骨气,是一个不会赖皮的人:“她不愿意欠别人钱,有次她借了我1块钱。我说算了不要了,她那么可怜。可是她后来有了钱非还我不可,搞得我很内疚。”
2007年11月23日中午。周安惠再次来到信用社,递上东拼西凑借来的。包了4层塑料纸的1000元钱。信贷员拿着这些皱巴巴的钱,感动地哭了。信用社主任李友昌当即拿出50元捐给周安惠。信用社当班的4名工作人员,也为她捐了100余元。
李友昌说。他们之前根本没想到这两笔钱能收回来。已准备将其纳入呆账处理。“且不说那些欠债不还的‘老赖’,即使一个健全人。在如此贫困的条件之下,也很难做到像周安惠这样的诚信。这么多年,这两笔贷款的利息累计2000多元,但我们不能再收利息了。她能还清本金,我们很感激了。”
周安惠长长地舒了口气,握着归还贷款的清单,她失明38年的双眼似乎透出了亮光,脸上漾出了满意的笑容。周安惠花2元钱买了一把纸钱和一把香烛,她爬到丈夫的坟堆前,哭泣着念叨:“吉明啊。8年了。你欠国家的钱我终于还清了,你可以在九泉下安心了!”
周安惠乞讨的日子并没结束。她还要归还从村民们手中借到的1000元钱。她说。等所有的债都还清了,她就安心地在家里等待“失踪”数年,让她魂牵梦萦的一双儿女……
2007年11月底,周安惠行乞8年替亡夫还贷的事迹经《重庆晚报》报道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个月来,市信用总社机关工作人员自发为她捐款44600元,并在全社职工中开展关于“诚信”的大讨论。
“我从事金融工作几十年,从来没碰见过这样讲诚信的客户,她行乞还款,我们收下了这笔钱,因为这是制度。现在,这点心意是我们对她坚守诚信的感谢。”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明萍告诉笔者,“周安惠所在的村欠信用社贷款共201万元。其中不良贷款高达82万元,占到42%。周安惠的举动,无疑让那些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老赖’自惭形秽!不良贷款是现在许多金融机构都头疼的问题。如果每位公民都能像周安惠这样做,整个社会都会诚信。”
宋文俊在深圳一家模具厂打工,其实他也很想妈妈、想家,只是他没有挣到钱,不好意思回家。当了解到重庆一家医院愿意接收周安惠治病,周安惠却担心无人照料时,宋文俊决定借路费赶回家服侍妈妈。
12月2日晚10时许,刚满16岁,瘦得让人看了心酸的宋文俊回来了。因为没钱,他坐长途汽车奔波了一天两夜,只啃了3个冷馒头,喝冷水冲饥。当他敲响房门,颤声喊“妈妈”时,周安惠失声痛哭:“幺儿,真的是你吗?3年了。妈想你啊!”
12月6日,垫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派出专车。送周安惠母子前往医院免费接受体检和治疗。12月7目,医院副院长张玲召集肝胆、内分泌、心血管、呼吸、麻醉、消化等科室专家。为周安惠会诊。结果表明,周安惠患有慢性胆囊炎、多发性胆结石、糖尿病、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近10种病。12月10日,医生们给周安惠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从其胆囊内取出20余颗结石,手术非常成功。
截至2008年1月上旬,周安惠收到的社会捐款共计74555余元。1月6日。拿着这笔巨款的存折,宋文俊的手在发抖。他表示:“先替妈妈治病,剩下的,用于给妈妈养老。”
编辑 魏 光
丈夫“走”了,留给她的是巨债和艰难
她叫周安惠,家住重庆市垫江县高峰镇石峰村1组。5岁时,周安惠患小儿麻痹症,从此无法站立。母亲想了个办法,用旧鞋底、谷草、破布和塑料布做了两个护膝,帮女儿捆绑在膝盖上。让她一直跪着、爬着走路。由于家里穷,加上怕别人歧视和笑话,父母一直没有送周安惠上学。20岁那年,周安惠患了眼病。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彻底失明,而且她一双手仅有拇指和食指能勉强活动,其他手指只能弯曲着。
周安惠变成了一个又瞎又瘸又无手的残废人,她几次想喝农药自杀。被老泪纵横的父母苦苦劝下。30岁那年,周安惠的父母先后去世,无依无靠的她只有靠村里每年200元的残疾人补助和邻居们的照料艰难生活。
经过媒人撮合。周安惠嫁给同村40多岁的光棍汉宋吉明。婚后,尽管家里简陋贫寒,可老实憨厚的丈夫对周安惠呵护有加。吃的、穿的捧到她手上。为她洗头洗澡,扶她出门晒太阳……周安惠的日子渐渐有了亮色,她和丈夫育有一儿一女。
1999年7月19日,宋吉明因患食道癌去世。临终那天。宋吉明蜷缩在幽暗霉臭的木板床上。奄奄一息地支撑起身子:“有件事,我对不起你和孩子,我还欠着镇上信用社1000块钱贷款,我瞒着你悄悄贷款治病,现在该还了……欠国家的钱不还上。我走得不安心啊!”周安惠“哇”地哭了:“你叫我怎么办啊。我又瞎又瘸,走路都不稳,你把欠账丢给我,我拿什么还呢?”
“我以为能把病治好,我自己还上贷款,可我现在不行了,不能欠国家的钱,你答应我啊……”最后一刻,丈夫紧紧拽住周安惠的手,死不瞑目。周安惠撕心裂肺地伏在丈夫身上痛哭:“我还!我还!我就是赔上这条命,也要把欠国家的钱还上。”
但是,1000块钱对于周安惠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宋吉明去世时,家里除了一张摇摇晃晃的木板床、一张破饭桌、两口破木箱。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周安惠全部的钱加起来还不足10元。没办法,周安惠让12岁的女儿引路,她爬着来到村长家,哀求村长带着几位好心的村民帮忙掩埋丈夫的尸体。
丈夫去世后,周安惠和幼小的女儿和儿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全靠周围邻居接济才能活命。周安惠发愁的不仅仅是揭不开锅,还有丈夫临死时交给她的那笔债。她想了很多挣钱的点子,但都因为自己眼瞎、腿残而作罢。于是,周安惠让女儿把家里仅有的几块木板扛到镇上卖了,买回来20只小鸡和20只小鸭,她要把鸡鸭喂养大,卖了给女儿读书和给丈夫还债。她瞎着眼睛,爬着去地里摘菜叶,到田边割青草喂鸡鸭,经常滚倒在烂泥坑里,浑身湿透裹着泥巴,冷得瑟瑟发抖。
没想到。千辛万苦喂养的鸡鸭长到一斤多时。这些价值五六百元的鸡鸭竟然在一天晚上被偷走了。周安惠伤心地大哭了几场。因为没钱交学费,女儿秀秀读完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2000年4月,这个13岁的女孩执意要跟村里一帮姐姐外出打工挣钱。周安惠和年幼的儿子怎么也拦不住她。女儿这一走,从此失去了音信,成为周安惠心头永久的痛。
周安惠家里一年四季很难见到一盅油、一块肉,平时周安惠和儿子吃得最多的是苞谷羹、菜叶汤和煮红苕。因为没有劳动力,丈夫去世后,周安惠把自家的田转让给别的村民,种地的村民会低价卖给她一些粮食或送点红苕、土豆、南瓜等杂粮,这些东西是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
为还欠债,万般无奈携子行乞
2001年11月,丈夫借的那笔贷款已经超过还款期限半年了。周安惠蜷缩在被窝里,日夜难眠。她想到自己站不起来、看不见、双手动弹不得。种田不行打工不成,到哪里去挣钱还债呢?她想到了乞讨。
第二天天刚亮,周安惠就叫醒了儿子,让儿子牵着她去高峰镇。4公里的公路,他们“走”了近4个小时。说是走,其实是周安惠在爬,护膝下的膝盖被土路上尖凸的石子刺破,血肉模糊。
周安惠经过千辛万苦来到镇上最热闹的街口。她摆上破碗,杵着竹棍,跪在赶场的人们面前乞讨。9岁的儿子宋文俊慌了:“妈妈。你乞讨要钱,我怎么在同学面前抬得起头啊?”儿子在镇上读小学二年级,孩子羞于乞讨。
周安惠搂着儿子,不停地流泪:“幺儿啊,妈知道难为你了,但妈没有别的办法啊,你爸看病贷款欠国家的钱,妈不乞讨,怎么还啊?你要理解妈呀。”儿子懂事地抹着泪。跟着残疾的妈妈一起跪在地上,伸出两只冻得开裂的小手。向好心的叔叔阿姨行乞、致谢。
第一天,母子俩“收获”了28元。其间。宋文俊假装上厕所和找水喝,“失踪”过好几次——看见同班同学,他要躲避。
20多块钱让周安惠有了希望,她对儿子说:“幺儿,妈不为难你了!下次你把我带到这个街口就行了,你自个儿去看书吧。妈在这里讨钱,你晚上来接我。”第二天,周安惠讨到18元。由于儿子平时要念书,无法领着母亲上街行乞,周安惠只能是在周末行乞。
在小镇上乞讨来的钱不多,周安惠便想到去县城乞讨。城里有钱人多,或许可以多讨要些钱。2002年寒假,周安惠带着儿子出趟远门——到16公里外的垫江县城去乞讨。
16公里的路程。在儿子的牵引下,周安惠拄着竹棍“爬”了整整3天3夜。白天,母子俩沿着公路的村庄乞讨;天黑了,她就与儿子钻进路边老乡的稻草垛里取暖。口渴时,母子俩到路边村民家里讨要一瓢井水或一碗米汤;饿了。吃自己带的干包谷粑粑。
到达垫江县城时,天下着大雨,刮着寒风,冰雪弹子砸在脸上生疼。周安惠和儿子躲在一家商场的屋檐下,又冷又饿。她摸了摸腰间,沿途讨来的10多块钱还在。瘦骨嶙岣的宋文俊瑟瑟发抖地依偎在妈妈怀里。他按着咕咕叫的肚子:“妈,吃点东西吧。好饿哟!”3天来,他们一共才吃了两顿饭。周安惠摸出1块钱给儿子:“你去买点吃的吧,我不饿。”“妈,你不吃,我也不吃。”儿子舔着干涩开裂的小嘴,小脸蛋冻得通红。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周安惠心里一酸,热泪滚落。
2002年的暑天,周安惠带着儿子到垫江县澄溪镇乞讨,天黑了他们还没找到地方住。周安惠坐在路边,将沾满鲜血和肉皮的护膝取下,让膝盖休息一会儿。忽然,狂风猛刮,下起暴雨。周安惠来不及绑上护膝,她挣扎着和儿子往前爬。儿子在前面拖拽她,她的双膝在地上磨得鲜血淋漓,疼得她“呜呜”惨叫。来到一处拱桥下面。母子俩又累又紧张。很快在桥下睡着了。半夜,滚滚的洪水很快将他们睡的地方淹没,他们急忙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周安惠暗自庆幸母子俩没被洪水冲走,她习惯性地摸了摸腰间,突然发现捆在那 里的一个口袋不在了,她急忙让儿子寻找。儿子告诉周安惠,捆住口袋的绳子是被齐刷刷割断的,钱被人偷了。“那口袋里有100多块钱,是我们半个月一分一厘乞讨来的哟,哪个挨千刀的偷走哟……”周安惠号啕大哭,心口比流血的膝盖还痛。那些钱是多大一笔数目啊,她脑子里尽是丈夫临终时的模样,这比杀了她还难受啊!周安惠心疼地将头往大桥的石壁上撞,儿子吓呆了,母子俩抱头痛哭。
一路乞讨中,也有许多硬心肠、黑心肠的人,给这对可怜的母子制造麻烦和难堪。周安惠说,讨饭要将“脸”放到衣兜里。“好多次,我和儿子在城里乞讨,好多饭馆老板见了我们,生怕我们影响他们的生意,他们像撵野狗一样撵我们。我们想在城里坐车。一些客车司机根本不让我和儿子上车,好几次,司机和售票员硬是把我们从车上丢下来,把我摔得好痛啊。我们在街上乞讨,有人骂我们是骗子、懒虫,有人朝我们吐口水、扔垃圾……”2002年7月11日,周安惠带着一年辛苦乞讨来的500元钱,来到高峰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将丈夫拖欠的1000元钱归还了一半。因为还贷超期,需要支付的利息将近200元。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感动于周安惠的行为,决定免除这笔利息。于是,还款凭证上有这样一段说明:“因本人死亡、妻子瘫痪、失明,两小孩到处流浪,此款现由妻子化缘偿还,故未收利息。”
2003年,新学期开始,周安惠握着一个暑假在外讨来的400多元钱,想着除去儿子的学费,再凑些钱就可以把丈夫遗留下的贷款还清了。可是,儿子放学回来告诉她:“我们的学费涨了,老师还要求学生在学校吃午饭,每月得缴伙食费。”无奈,周安惠将400元钱全部留给儿子用于交学费、书本费和伙食费,她打算再去乞讨。重新筹款还贷。
乞讨苦涩,辛酸屈辱坚强挺立
2003年暑假,宋文俊再次陪同母亲乞讨。8月底,宋文俊留下乞讨来的300多元钱后突然失踪了,他托人带话给母亲说。他再也忍受不了乞讨生活的下贱、卑微和屈辱,也受不了没钱读书的日子,他想打工帮家里还债……
周安惠心绪翻滚,哭得很伤心:一是儿子不辞而别,丢下她这个瞎子,今后更没了依靠和活路;二是她不能出去乞讨,难以还清债务;三是儿子自尊心极强不愿乞讨,他要堂堂正正做个男子汉,可他才12岁啊。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他却独自去广东打工。到底会怎么样?儿子的行踪,无时无刻不在牵扯着她这个当妈的心啊。
女儿前几年走了,音讯全无,现在儿子又走了,周安惠倍感孤单。周安惠一直等待着儿子的回音,可不知怎么回事,儿子竟然跟离家打工的姐姐一样,他外出打工走了3年多,不给瞎子母亲写信,过年过节也不回来,更没寄回一分钱。
“都是我这手脚残废、眼瞎笨拙的妈妈连累了两个孩子,让他们读不成书,吃不饱饭,穿不起衣服,还要跟我一起当乞丐。他们这么小就要自谋生活,真是可怜啊。是我让他们受罪,我对不起他们姐弟两个啊,他们都没啥文化,写信困难,他们在外边活得肯定也很艰难!寄不寄信。给不给钱,我都不会怪罪他们,只要孩子们能活下去,能保住性命,我就高兴满足了……”对一去不返的一对儿女,周安惠理解、同情,她经常沉浸在对他们深深的愧疚和思念之中。
由于没有人牵引和帮助,周安惠出门乞讨的时间少了,收入大打折扣。她只能哀求邻居或好心人指路,帮助她摸索着“爬”到高峰场镇去乞讨。讨到一点稀饭钱,勉强不让自己被饿死,她就满足了。就这样,在凄风苦雨中。她挣扎着乞讨,顽强地活着。2007年10月7日,她终于凑齐了500元。
那天早上,周安惠很开心,她将500元钱用塑料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紧紧地揣在贴身的那层衣服里,然后摸索着爬出家门,到镇上的信用社还掉最后一笔贷款。
爬了3个多小时,周安惠终于到了信用社,她抖抖索索摸出500元钱。交给信贷员,信贷员为她办理了还款手续。拿到债务清单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当她准备轻松地回家时,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叫住了她:“我们通过查账,发现你丈夫的借款不是1000元,而是2000元。你还有1000元要还。”
周安惠脑子里一片空白,醒悟过来后。她语无伦次地大声争辩:“你们欺负我瞎啊。我丈夫哪里会欠那么多钱啊,这不是要我的命嘛,他死的时候交待的只有1000元啊!”在信用社存钱的村民们帮周安惠看了账单后,纷纷解释给她听:“借款条上有你丈夫的签名,有村组干部的批示。还有村、镇政府的公章。白纸黑字,信用社干部不会骗你、欺负你的!”
周安惠这才相信,丈夫的确贷了两笔款。共计2000元。
爱心如潮,诚信感动四方好心人
回到石峰村,周安惠坐卧不安。这笔1000元的贷款已经长达9年,利息高得惊人,要是再不还,怕是一辈子都还不清了。从2007年10月12日起。周安惠将自家的房契带在身上,然后挨村一家一家地哀求,希望好心人借钱给她还上国家的债。周安惠把每月近40元的低保金和房契抵押给别人,半个月内,她终于从乡亲们手中借齐了1000元钱。
“我们相信她。”借钱给周安惠的村民们说,“只要有钱。她一定会还。再说。她这么穷。我们不能看着不管。”邻居于行珍说周安惠穷得很有诚信和骨气,是一个不会赖皮的人:“她不愿意欠别人钱,有次她借了我1块钱。我说算了不要了,她那么可怜。可是她后来有了钱非还我不可,搞得我很内疚。”
2007年11月23日中午。周安惠再次来到信用社,递上东拼西凑借来的。包了4层塑料纸的1000元钱。信贷员拿着这些皱巴巴的钱,感动地哭了。信用社主任李友昌当即拿出50元捐给周安惠。信用社当班的4名工作人员,也为她捐了100余元。
李友昌说。他们之前根本没想到这两笔钱能收回来。已准备将其纳入呆账处理。“且不说那些欠债不还的‘老赖’,即使一个健全人。在如此贫困的条件之下,也很难做到像周安惠这样的诚信。这么多年,这两笔贷款的利息累计2000多元,但我们不能再收利息了。她能还清本金,我们很感激了。”
周安惠长长地舒了口气,握着归还贷款的清单,她失明38年的双眼似乎透出了亮光,脸上漾出了满意的笑容。周安惠花2元钱买了一把纸钱和一把香烛,她爬到丈夫的坟堆前,哭泣着念叨:“吉明啊。8年了。你欠国家的钱我终于还清了,你可以在九泉下安心了!”
周安惠乞讨的日子并没结束。她还要归还从村民们手中借到的1000元钱。她说。等所有的债都还清了,她就安心地在家里等待“失踪”数年,让她魂牵梦萦的一双儿女……
2007年11月底,周安惠行乞8年替亡夫还贷的事迹经《重庆晚报》报道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个月来,市信用总社机关工作人员自发为她捐款44600元,并在全社职工中开展关于“诚信”的大讨论。
“我从事金融工作几十年,从来没碰见过这样讲诚信的客户,她行乞还款,我们收下了这笔钱,因为这是制度。现在,这点心意是我们对她坚守诚信的感谢。”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明萍告诉笔者,“周安惠所在的村欠信用社贷款共201万元。其中不良贷款高达82万元,占到42%。周安惠的举动,无疑让那些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老赖’自惭形秽!不良贷款是现在许多金融机构都头疼的问题。如果每位公民都能像周安惠这样做,整个社会都会诚信。”
宋文俊在深圳一家模具厂打工,其实他也很想妈妈、想家,只是他没有挣到钱,不好意思回家。当了解到重庆一家医院愿意接收周安惠治病,周安惠却担心无人照料时,宋文俊决定借路费赶回家服侍妈妈。
12月2日晚10时许,刚满16岁,瘦得让人看了心酸的宋文俊回来了。因为没钱,他坐长途汽车奔波了一天两夜,只啃了3个冷馒头,喝冷水冲饥。当他敲响房门,颤声喊“妈妈”时,周安惠失声痛哭:“幺儿,真的是你吗?3年了。妈想你啊!”
12月6日,垫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派出专车。送周安惠母子前往医院免费接受体检和治疗。12月7目,医院副院长张玲召集肝胆、内分泌、心血管、呼吸、麻醉、消化等科室专家。为周安惠会诊。结果表明,周安惠患有慢性胆囊炎、多发性胆结石、糖尿病、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近10种病。12月10日,医生们给周安惠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从其胆囊内取出20余颗结石,手术非常成功。
截至2008年1月上旬,周安惠收到的社会捐款共计74555余元。1月6日。拿着这笔巨款的存折,宋文俊的手在发抖。他表示:“先替妈妈治病,剩下的,用于给妈妈养老。”
编辑 魏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