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创新动机;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创新;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会创新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策略
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作用和头脑思考后的“顿悟”。因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一、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创新动机
教学要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激活创新行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求学生先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可让他们说出原因。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原因会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最后,用直尺在一个圆内分别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思考能画出多少条,量一量直径与半径之间的联系。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各有无数条并且知道了同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学生便会对圆有了新的认识,该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
二、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敢于创新。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经常地、有意识地置身于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群体活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学中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用爱心去教学,同时用自己的言行、人格去感染学生,对学生充满热情,做到用“情”教,以“情”促学。教学中教师既不要把学生带到教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一个预定的统一答案,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也不要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着问题转,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拥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创新
数学教学要从传统的只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尝试探究为主,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重方法与过程的模式,并且由学生本人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探寻出要学的数学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设障质疑,引起思维冲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
四、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会创新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这一环节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注重层次性,对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让大多数同学会做,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成功感受,成功的次数越多,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策略
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作用和头脑思考后的“顿悟”。因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一、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创新动机
教学要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激活创新行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求学生先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可让他们说出原因。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原因会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最后,用直尺在一个圆内分别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思考能画出多少条,量一量直径与半径之间的联系。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各有无数条并且知道了同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学生便会对圆有了新的认识,该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
二、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敢于创新。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经常地、有意识地置身于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群体活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学中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用爱心去教学,同时用自己的言行、人格去感染学生,对学生充满热情,做到用“情”教,以“情”促学。教学中教师既不要把学生带到教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一个预定的统一答案,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也不要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着问题转,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拥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创新
数学教学要从传统的只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尝试探究为主,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重方法与过程的模式,并且由学生本人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探寻出要学的数学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设障质疑,引起思维冲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
四、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会创新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这一环节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注重层次性,对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让大多数同学会做,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成功感受,成功的次数越多,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