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服务类周刊异军突起后,《精品购物指南》总编辑张书新曾此提出“x+1+y”的理念,他认为,任何一份都市报(x),加上一份《精品购物指南》(1),再加上一份其他形态的媒体(y),就可以做到对阅报人群的完全覆盖或者基本覆盖。
在包头市,2005年《都市7+1》周刊创刊,与同属包头日报社的本土都市报《包头晚报》形成了“X+1”。此后,《内蒙古晨报》曾开辟“消费专刊”,《北方新报》创刊了《新周末》。如今,生活服务类周刊的竞争在包头报业市场已经如火如荼。本文结合一些此类报刊成功的典范,探讨生活服务类周刊与都市报民生新闻的异同,以及生活服务类周刊在包头市的发展方向。
都市报民生新闻与生活服务类周刊的差异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尚无定论,但通常认为指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报道内容从群众日常生活中来,以群众生存状况、生存空间为主的新闻报道。
近几年兴起的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以时尚消费类内容为主,虽然关于其定义与概念尚未明确,但此类报刊在消费领域的指导作用明显,其提供服务的精细度和创造的市场价值已经高于民生新闻提供的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服务。
从二者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出,民生新闻反映的是市民对话语权的诉求,是新闻走向软化、深入生活的结果,而生活服务类周报实际上是对民生新闻部分报道领域的细化和专业化。
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竞争策略
1.细分消费市场可以说,生活服务类周报本身就是报业市场细分的市场,而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报纸在发展中又对读者进行了二次细分。
2009年,一直以都市白领为读者定位的《精品购物指南》首先对市场进行了细化,将周一出版的刊物定位为“男刊”,周四出版的刊物为“女刊”。不久,这份在我国生活服务周报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周刊又先后创办了定位于都市精英人群的《风尚志》、定位于高端人群的《优品》、定位于旅游爱好者的《世界》等等。《精品购物指南》对市场的细分取得了巨大成功,并继续孤身位居市场广告份额一线。
2.调整出报日期引导消费,促进消费是生活服务类周刊的最终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大多数生活服务类周报都将出版日期定在“后半周”。
出版日期的确定与报纸的销售周期、传阅率、广告受众等息息相关,对报纸经营也非常重要。各城市的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客户和报纸内容多涉及美容、服装、化妆品、旅游、汽车、餐饮、健身等时尚消费领域,读者和广告受众则多为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都市青年,在临近周末出版的报纸上看到的信息,更有可能刺激他们去消费,这也是一般此类客户投放广告倾向于周末报的原因。
3.整合营销力量随着对客户资源的掌握,组织活动是提高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除了组织读者团购、旅游等一般性消费活动外,《精品购物指南》每年还组织很多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社会活动,如高尔夫名人邀请赛、名车品鉴、感恩盛典等等。
本土生活服务类报纸发展方向
就目前来看,包头本土的生活服务类周报已经具有了此类报纸的主要特征,但竞争优势都不明显。借鉴发达地区此类报纸的发展经验和竞争策略,增强服务功能,让报纸更加“本土化”,是本地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发展方向。实现较强的服务性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深挖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增加服务性新闻的比重。目前,本土的生活服务类周报主要以时尚消费内容为主,虽然大多设有教育、健康、育儿、时尚、购物、理财、房产、汽车等内容,但通常广告意味过浓,服务性不强。实际上,读者不仅需要报纸为他们提供最新鲜、最具有实用性的资讯,还需要了解这些资讯深层的内容和相关资讯,而在此类周报中,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恰恰没有得到重视。
借鉴民生新闻专版的做法,深入挖掘服务功能,不仅可以让读者对这份报纸更加信赖,还可以提高报纸的影响力,促进对广告商品的消费。
2.重视改革情感类版面。情感倾诉类版面一直是生活服务类报纸的重头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读者阅读率的重要手段,这种状况和人们婚恋观的改变有较大关系,也和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女性面临的抉择多样化有关。
情感类版面的兴起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即很多读者习惯于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由此产生共鸣。但如今很多读者已经不能仅仅从这类版面提供的情感故事的铺陈中得到满足,他们更希望能够看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或者得到启发。在这样的情况下,情感倾诉类版面应该更加本土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出现链接、评论,让读者参与讨论,专家点评指导,甚至刊发律师答疑解惑等形式的新内容。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在包头市,2005年《都市7+1》周刊创刊,与同属包头日报社的本土都市报《包头晚报》形成了“X+1”。此后,《内蒙古晨报》曾开辟“消费专刊”,《北方新报》创刊了《新周末》。如今,生活服务类周刊的竞争在包头报业市场已经如火如荼。本文结合一些此类报刊成功的典范,探讨生活服务类周刊与都市报民生新闻的异同,以及生活服务类周刊在包头市的发展方向。
都市报民生新闻与生活服务类周刊的差异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尚无定论,但通常认为指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报道内容从群众日常生活中来,以群众生存状况、生存空间为主的新闻报道。
近几年兴起的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以时尚消费类内容为主,虽然关于其定义与概念尚未明确,但此类报刊在消费领域的指导作用明显,其提供服务的精细度和创造的市场价值已经高于民生新闻提供的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服务。
从二者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出,民生新闻反映的是市民对话语权的诉求,是新闻走向软化、深入生活的结果,而生活服务类周报实际上是对民生新闻部分报道领域的细化和专业化。
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竞争策略
1.细分消费市场可以说,生活服务类周报本身就是报业市场细分的市场,而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报纸在发展中又对读者进行了二次细分。
2009年,一直以都市白领为读者定位的《精品购物指南》首先对市场进行了细化,将周一出版的刊物定位为“男刊”,周四出版的刊物为“女刊”。不久,这份在我国生活服务周报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周刊又先后创办了定位于都市精英人群的《风尚志》、定位于高端人群的《优品》、定位于旅游爱好者的《世界》等等。《精品购物指南》对市场的细分取得了巨大成功,并继续孤身位居市场广告份额一线。
2.调整出报日期引导消费,促进消费是生活服务类周刊的最终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大多数生活服务类周报都将出版日期定在“后半周”。
出版日期的确定与报纸的销售周期、传阅率、广告受众等息息相关,对报纸经营也非常重要。各城市的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客户和报纸内容多涉及美容、服装、化妆品、旅游、汽车、餐饮、健身等时尚消费领域,读者和广告受众则多为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都市青年,在临近周末出版的报纸上看到的信息,更有可能刺激他们去消费,这也是一般此类客户投放广告倾向于周末报的原因。
3.整合营销力量随着对客户资源的掌握,组织活动是提高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除了组织读者团购、旅游等一般性消费活动外,《精品购物指南》每年还组织很多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社会活动,如高尔夫名人邀请赛、名车品鉴、感恩盛典等等。
本土生活服务类报纸发展方向
就目前来看,包头本土的生活服务类周报已经具有了此类报纸的主要特征,但竞争优势都不明显。借鉴发达地区此类报纸的发展经验和竞争策略,增强服务功能,让报纸更加“本土化”,是本地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发展方向。实现较强的服务性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深挖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增加服务性新闻的比重。目前,本土的生活服务类周报主要以时尚消费内容为主,虽然大多设有教育、健康、育儿、时尚、购物、理财、房产、汽车等内容,但通常广告意味过浓,服务性不强。实际上,读者不仅需要报纸为他们提供最新鲜、最具有实用性的资讯,还需要了解这些资讯深层的内容和相关资讯,而在此类周报中,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恰恰没有得到重视。
借鉴民生新闻专版的做法,深入挖掘服务功能,不仅可以让读者对这份报纸更加信赖,还可以提高报纸的影响力,促进对广告商品的消费。
2.重视改革情感类版面。情感倾诉类版面一直是生活服务类报纸的重头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读者阅读率的重要手段,这种状况和人们婚恋观的改变有较大关系,也和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女性面临的抉择多样化有关。
情感类版面的兴起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即很多读者习惯于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由此产生共鸣。但如今很多读者已经不能仅仅从这类版面提供的情感故事的铺陈中得到满足,他们更希望能够看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或者得到启发。在这样的情况下,情感倾诉类版面应该更加本土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出现链接、评论,让读者参与讨论,专家点评指导,甚至刊发律师答疑解惑等形式的新内容。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