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要学好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尤其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一个人记忆最好的时期就是小学阶段,这一阶段阅读的书籍,将会受益终生。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做一些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7-0118-01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自古以来,总结出的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无非是阅读和写作。而就阅读和写作来说,阅读又在写作之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阅读的积淀就没有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加强阅读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上多下点功夫,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能沿着正确的阅读之路前行,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1.創造条件,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
  有的教师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多讲,把一篇课文分析的头头是道,分割的支离破碎。一节课下来,学生听了些零碎的知识,即便是学了一篇美文,在学生心目中也毫无美感可言。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要让学生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去阅读。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对于一些叙事类的文章,要让学生复述事情的经过。老师让学生谈阅读体会,要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收获。还可以通过一幅图画,表达内心感受。对于一些游记类的文章,可以情境模拟让学生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观赏”一些名胜风景区,“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这样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场景,创设阅读的条件,学生阅读的效果肯定很不错。

2.改变教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以身作则,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性强,上课按部就班、没有变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减弱。教师要多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要根据不同课文采取不同的教法。例如,诗歌类,就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即个别读、小组读、男女分别读、全班齐声读等等,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对于故事类的文本,教师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根据故事里的人物,读出不同的声音和韵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优美的散文,教师要激励学生比赛朗读,就是让几个学生竞赛朗读某一段或者全篇,让大家评价那位同学读的最好。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朗读的热情。在课堂上通过这样形式多变的朗读教学,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提高。

3.粗细结合,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
  虽然现在的小孩子非常聪明,但是他们的心理年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思想高度无法与大人相比,不过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他们看到身边的大人做什么他们也就想学着去做。如,老师和家长有时读的书,他们也会尝试着去读,但是,老师和家长读的书他们可能还不易理解,这样的话,不是不让他们去读,而是要正确引导。对于一些复杂的具有深刻情感的文章,指导阅读的时候要让他们细读精读,不放过每一个字、词,而对于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比较通俗易懂的文章,让他们快速阅读,以了解大概意思即可,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尽量多读一些。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于优美的散文和严谨的科学类文章,要指导学生精读;对于篇幅大的文章要泛读。
  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认真阅读一些文学名著,就是同一本名著,随着年龄的不同,阅读体会的程度大不一样。有了以前的阅读基础,在今后的阅读中就能理解的更加深刻。还有,名著都是很好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让学生读名著,也是让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间接了解,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这样粗读和细读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方式,而且增长了知识,提升了阅读水平。

4.开展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阅读,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参加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如可以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就是每天上语文课的新内容前,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给学生听;可以组织“读书伴我行”活动,就是让学生介绍自己读过哪些书,觉得那本书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可以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阅读知识,进行精彩的展示,这样不仅运用了阅读知识,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体会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只要教师能重视学生的阅读,能想方设法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平台,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坚持阅读,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仅对语文学习有益处,也会对其他学科有益。主要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玲.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
  [2]姚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9(22)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才能有效驾驭课堂;学生上课前要充分预习,才能针对重难点问题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同时,课前预习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现象,甚至有时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关键词:预习;现状;建议;内容;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不只是一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的学科,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文主要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
摘要:历史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需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拓展知识内容,扩大学生的眼界。历史教学和乡土文化存在着天然而又密切的关联,乡土资源当中不仅包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与民族智慧,同时乡土资源还具备鲜明的人文性、社会性以及知识性特征,可以为学生补充拓展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唤起学生报效与建设家乡的责任与使命感。初中历史教学要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注重在历史教学当中进行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将乡土资源作为历
摘要: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有层次。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对学习没有很好的方法,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对日后的学习也不利。根据时代的全方位实施的目标,对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高是有必要的。让学困生充分的了解數学知识,同时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学习。本文针对小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