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lia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改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方法策略,对有效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大突破。
  【关键词】教学情境 课堂活力 创新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的教法还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学生累,教师也累;整个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像一泓激不起涟漪的死水。作为当今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革应刻不容缓,而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那么,如何科学有效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如在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莲》,将陶渊明的画像投影在大屏幕上,立即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个个露出沉浸在审美享受中的笑容,对画面上的拄杖老人更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时,再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比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大家对陶渊明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伴着优扬的古乐尽兴朗读,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接着,用“激将法”让学生觉得学习本文不过是小菜一碟,抛出“互动列车”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历“新鲜→享受→兴趣→好胜→接受挑战→尝试、探究→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心理历程,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的深层主旨,教学效果良好。
  二、引进时代“活”水,凸显课堂生命的灵动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旺盛。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根据教学目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活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课前增设“文化快餐”,轮流让学生上台畅谈感想、评论时政、谈古论今等;或开展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等新鲜活泼的比赛活动。如教学《羚羊木雕》时,笔者先避开“我”的父母、万芳、“我”人物性格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自愿组合成剧组来演绎这场戏。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改编台词、化妆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这样,课堂上能时时补充“活水”,何愁语文课堂教学不活力四溢?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
  1.适当抽换教材。抽掉一些已经失去生命力的课文,换上一些时代色彩强、文质兼美的文章。
  2.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必拿出五分钟,开设“每课一成语”“每堂一首诗”“三分钟自由谈”等栏目,合成一份内容丰富的“文化快餐”。同时让学生收集莫言的资料和作品,指导同学举办以“我心目中的莫言”为题材的剪报,并且在课堂展开交流。
  3.补充同题材名作,扩大学生阅读面。语文教学不乏同一体裁、同一时代、同一作者、同一风格的课文教学,只有经常拓展延伸,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才能体现语文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艺术。
  4.注入新观点,介绍新成果。在某些现代文学名篇的教学中,有时须注入新的观点。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常常紧扣课文作引申,补充介绍相关的时文佳作,如选取《当代伯乐——改相马为赛马》、《石钟山得名新考》等富于时代气息的新作,让学生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既可拓宽视野,又可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 “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入课堂新的活力
  在语文课堂中适度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封闭式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对激活语文课堂有着许多优势。一是创设思维情境,增添教学光彩。“多媒体课件”以其动静结合、音画合一、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等优点运用于课堂,能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意境中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学习兴趣大增。二是拓展学习外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技术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而媒体资源蕴含着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以其铺天盖地的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获得兴趣盎然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学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