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教育,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平滑过渡到工作岗位和社会,实现由大学生向企业技术员工至高级技术员工角色转化的“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工学结合,固本强技,提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如何解决目前企业缺少适用技术人才,大学生难找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矛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为进一步建设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零距离工程”;改革与探索
本文针对社会用人需求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的实际,加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研究,提出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以下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实施零距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分析
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传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本科教育过程包括公共与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企业或工程现场实习与设计等教育环节。培养的学生一般有两次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次为生产实习,一次为毕业实习。其中毕业实习有的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时间较长,有的就在企业进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至少一年的见习期,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过渡到顶岗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呈多样化发展。基础厚、能力强、上岗快、素质高、有后劲成为企业选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但由于受企业管理者短期的经营观念和利益驱动影响,出现了学生到企业实习难、顶岗更难(少数低层次、劳动型实习除外)的现象,实习费用高,进而导致一些高校和专业的“实习色变”,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一直困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题。
因此,科学地解决我国现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是非常必要的。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工程专业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制定了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这对于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加强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应用型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应该是工程一线的工程师、工艺师、营销师、评估师,是企业或工程一线的实践操作者。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工程一线的实际。我们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
1 精练理论教学。我们学院汽车工程专业对某些课程进行了整合,在一些课程中增设了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通过编写和使用应用型本科教材(我们编写出版的教材30余本,自编了各门课程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加强了技术应用知识和先进技术知识内容,形成了实用的基础知识模块。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又加强了实际应用所必要的内容。
2 注重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训练。我们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方案的制定,包括设计、研究、先进软件应用、技术服务、管理和实践技能等。设计、研究和管理等能力是培养人才从事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管理的必备基础,决定学生的后劲发展:技术服务能力和实践技能关系到上岗竞争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如通过加强汽车拆装、汽车电器故障诊断、整车保养、钣金喷漆、汽车营销实物模拟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知名大企业日本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博世汽车产品有限公司、中德威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美国PTC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及哈飞汽车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设立面向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或实验室,使学生模拟工程,进行实训。在2008年10月丰田汽车服务企业招聘会上,学生参加了实践操作,用人单位看后,给予很高的评价,提高了就业签约率。
3 素质强化训练。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素质强化训练,包括工程素质和心理素质。工程素质除包括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实践技能外,还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实现培养人才最优发展的先决条件。通过加强综合训练、模拟工程训练、企业实习和四年不断线的外语、计算机教学及应用训练来强化。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体现在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以生为本,通过强化专业教育、毕业教育、心理教育、工程模拟训练、参与社会工作和岗位体验训练等方式进行锻炼。目前,我们开展的丰田模式实训、顶岗实习、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定位和发展观讲座等,使学生对社会、企业、自身发展有了现实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在实践中,学生也认识到,只有先当好劳动者,将来才有可能做一名好的技术人员。
二、“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建设
1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接近工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先决因素。没有工程实际经验及工程操作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实现工程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仅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就好比是“纸上谈兵”。我们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企业定期为教师办专向培训班,还支持教师参加岗位职业等级资格培训、参与实验室建设、开展汽车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汽车工程专业教师中具有丰田技术培训师、汽车维修技师、机动车评估师、机动车检测工程师、汽车技术工程师等资格的达到70%,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教学素质和工程技术培训师素质的队伍。
2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教学体系建设。实施“零距离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有与之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构成突出工学结合,强调固本强技。我们实施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企业和工程一线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一条主线,注重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技能、素质强化四个方面的融合互动。例如我们实行参与型、体验型、案例型教学,具有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特点。理论教学按学科、专业、方向(岗位群)、模块(能力与技能)、课程顺序梯次设计课程,形成了大学公共文化知识平台课、学科专业技术基础平台课,专业岗位知识模块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培养强调四年连续不断线。我们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项目、专项能力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工程模拟训练五个环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工程素质培养包括心理教育、专业教育、体育锻炼;专业实践操作、工程模拟训练;参与社会活动和岗位体验训练等。各方面的培养均统一在教学模块上来,并根据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调整,适时地与工程技术一线需要零距离对接保持一致。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3%,形成了体系精整、能力强化、突出技能、出口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人才的反馈意见是:会工艺、能设计、懂管理、普服务,素质好、能力强、敢创新、后劲足。
3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上,我们减少了传统的讲(讲课)、演(演示)、验(验证)等教学方法,形成了参(参与型)、设(设计型)、创(创新型)、练(训练型)、体(体验型)、顶(顶岗型)等互动性、能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了岗位技能的训练。
近年来,我们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8届本科毕业生253名,一次就业率达到99.6%。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多年来与企业的实质性紧密合作,专业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活力彰显,其中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
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成绩斐然。2007年汽车工程实验中心被批准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系成为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与维修”人才培养基地。同行业教师和专家们参观考察汽车工程系实践基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学生足不出校门,就得到了工程训练和工程文化氛围的熏陶”。
教学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和2009年,车辆工程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分别被评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零距离工程”;改革与探索
本文针对社会用人需求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的实际,加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研究,提出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以下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实施零距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分析
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传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本科教育过程包括公共与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企业或工程现场实习与设计等教育环节。培养的学生一般有两次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次为生产实习,一次为毕业实习。其中毕业实习有的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时间较长,有的就在企业进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至少一年的见习期,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过渡到顶岗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呈多样化发展。基础厚、能力强、上岗快、素质高、有后劲成为企业选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但由于受企业管理者短期的经营观念和利益驱动影响,出现了学生到企业实习难、顶岗更难(少数低层次、劳动型实习除外)的现象,实习费用高,进而导致一些高校和专业的“实习色变”,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一直困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题。
因此,科学地解决我国现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是非常必要的。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工程专业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制定了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这对于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加强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应用型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应该是工程一线的工程师、工艺师、营销师、评估师,是企业或工程一线的实践操作者。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工程一线的实际。我们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
1 精练理论教学。我们学院汽车工程专业对某些课程进行了整合,在一些课程中增设了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通过编写和使用应用型本科教材(我们编写出版的教材30余本,自编了各门课程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加强了技术应用知识和先进技术知识内容,形成了实用的基础知识模块。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又加强了实际应用所必要的内容。
2 注重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训练。我们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方案的制定,包括设计、研究、先进软件应用、技术服务、管理和实践技能等。设计、研究和管理等能力是培养人才从事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管理的必备基础,决定学生的后劲发展:技术服务能力和实践技能关系到上岗竞争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如通过加强汽车拆装、汽车电器故障诊断、整车保养、钣金喷漆、汽车营销实物模拟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知名大企业日本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博世汽车产品有限公司、中德威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美国PTC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及哈飞汽车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设立面向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或实验室,使学生模拟工程,进行实训。在2008年10月丰田汽车服务企业招聘会上,学生参加了实践操作,用人单位看后,给予很高的评价,提高了就业签约率。
3 素质强化训练。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素质强化训练,包括工程素质和心理素质。工程素质除包括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实践技能外,还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实现培养人才最优发展的先决条件。通过加强综合训练、模拟工程训练、企业实习和四年不断线的外语、计算机教学及应用训练来强化。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体现在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以生为本,通过强化专业教育、毕业教育、心理教育、工程模拟训练、参与社会工作和岗位体验训练等方式进行锻炼。目前,我们开展的丰田模式实训、顶岗实习、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定位和发展观讲座等,使学生对社会、企业、自身发展有了现实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在实践中,学生也认识到,只有先当好劳动者,将来才有可能做一名好的技术人员。
二、“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建设
1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接近工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先决因素。没有工程实际经验及工程操作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实现工程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仅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就好比是“纸上谈兵”。我们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企业定期为教师办专向培训班,还支持教师参加岗位职业等级资格培训、参与实验室建设、开展汽车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汽车工程专业教师中具有丰田技术培训师、汽车维修技师、机动车评估师、机动车检测工程师、汽车技术工程师等资格的达到70%,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教学素质和工程技术培训师素质的队伍。
2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教学体系建设。实施“零距离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有与之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构成突出工学结合,强调固本强技。我们实施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企业和工程一线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一条主线,注重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技能、素质强化四个方面的融合互动。例如我们实行参与型、体验型、案例型教学,具有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特点。理论教学按学科、专业、方向(岗位群)、模块(能力与技能)、课程顺序梯次设计课程,形成了大学公共文化知识平台课、学科专业技术基础平台课,专业岗位知识模块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培养强调四年连续不断线。我们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项目、专项能力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工程模拟训练五个环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工程素质培养包括心理教育、专业教育、体育锻炼;专业实践操作、工程模拟训练;参与社会活动和岗位体验训练等。各方面的培养均统一在教学模块上来,并根据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调整,适时地与工程技术一线需要零距离对接保持一致。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3%,形成了体系精整、能力强化、突出技能、出口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人才的反馈意见是:会工艺、能设计、懂管理、普服务,素质好、能力强、敢创新、后劲足。
3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上,我们减少了传统的讲(讲课)、演(演示)、验(验证)等教学方法,形成了参(参与型)、设(设计型)、创(创新型)、练(训练型)、体(体验型)、顶(顶岗型)等互动性、能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了岗位技能的训练。
近年来,我们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8届本科毕业生253名,一次就业率达到99.6%。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多年来与企业的实质性紧密合作,专业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活力彰显,其中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
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成绩斐然。2007年汽车工程实验中心被批准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系成为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与维修”人才培养基地。同行业教师和专家们参观考察汽车工程系实践基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学生足不出校门,就得到了工程训练和工程文化氛围的熏陶”。
教学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和2009年,车辆工程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分别被评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