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引与错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引古典诗句已经成为后世,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常见现象。譬如杜牧的《山行》有名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是指山形高耸,人家居于白云生处,意境是极为美妙的。而不理解精妙者,每每引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将“生”字换作“深”字,直白显露,意味尽失——也有作“深”字版本,但终不如“生”字传神入微,多半是文情浅陋者所妄为。
  同是一个“生”字,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亦常被人错引为“海上升明月”。他以为明月必是升起才有韵味,殊不知“生”字才较“升”字更为雅致,更有情趣。近见有引孟郊《登科后》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者,前句竟误为“春风得意马蹄急”,虽同为快意,但由“疾”变“急”,把科举高中的愉快心情,搞得索然无味矣。错引之病大多出在同音字或近音字上。再有现今错引较多的是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内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实在是咏山歌水的千古绝唱。偏偏许多人错引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把个水复山重的绝佳景色搞得水尽山穷!
  但是,另一方面,明知搞错却坚持使用,有时则演变成一种新颖的写作方法,往往因为出奇制胜,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最为明显的是出自《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意是指桃花盛开,光鲜艳丽的样子。不知被哪位古人借谐音错用为“逃之夭夭”,从而形容人狼狈而逃的模样,真是入木三分。这种有意识的错用,其本意正在于歪打正着,形成透着幽默感的新颖修辞方法。
  将错用故意为之,每每创造出别有洞天的新感觉。比如延安时期,秦邦宪同志目睹大多数干部轻视传统文化遗产,遣词造句常闹笑话的情況,创造性地化用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名句为“语不惊人辞不修”,真是言简意赅,令人过目难忘。
  错引是客观上的失误,错用乃主观上的妙运。
  (冯忠方摘自《今晚报》2016年1月22日)
其他文献
一张旧时的相片把我的记忆拽回到多年以前。这是一个农家小院,院内有一棵桂花树和一棵梨树,离树不远的院内场地上,堆满了钉耙、锄头、桌子、椅子、竹篮……原本的这份宁静被村头的拆迁公告打破了。经过几轮商谈,房子被拆了,奶奶和我们一起住到城区的房子里。妈妈说奶奶正好开始享清福。奶奶自己也说:“再也不用下地做事了。”  妈妈做好晚饭后,经常看不到奶奶的身影,有时等很久都不见她回来。问她时,她总是说找老邻居串门
摘 要:通过文献梳理,评析《奥林匹克2020议程》关于体育营销的第33—36条议程,探究2022北京冬奥会营销策略,旨在阐明北京冬奥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奥林匹克2020议程》第33—36条议程始终体现着社会价值、公益属性、人文精神等基本取向,彰显奥林匹克营销的独特功能和精神诉求,以此为基础挖掘奥林匹克商业价值,谋求赞助商与多元化价值、传承遗产和继承传统、全球化和包容性的融合。奥林匹
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和“地球之肺”,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科学家断言,如果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以上的生物将灭绝,人类将无法生存超过1年。保护和管理好现有森林
我集团的名字叫“勤 缘”,因为我笃信勤奋加上机缘,就等于成功,这是一条万试万灵的方程式,其实也就是一条后天奋斗加上先天条件、主观努力加上客观因素就必有成的道理。  除了“勤 缘”方程式外,另一条成功原则可以是“做事 做人”等于必胜。  做事聪明干练,做人却一塌糊涂,成功机会可以说几乎等于零。有时候,做事做得稍差,但做人无微不至、惹人好感,一样会风生水起。故此,识做事真不如识做人。  如何识做人,原
邻居家的老太太,在房屋后面开垦了一块荒地,有吃不完的青菜,总是喜欢东家送,西家送。早上六七点,便听见她在门口喊:“小希,我摘了一些青菜,挺新鲜的,来送给你尝尝。”我起初过意不去,觉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该欠她的,总是推托,后来婆婆劝我:“她给的你就拿着吧,先收着,咱们以后想办法再还她,你推来推去,反而不容易处理邻里关系。”  想想确实是,老太太原来对我挺热情的,后来因为几次推托,她竟然见了我忽冷
鸡舍里的母鸡咯嗒嗒开叫,女儿急忙钻进去拾蛋。正烧火做饭的母亲大笑:和你爸小时候一样,来拿勺给闺女炒着吃。一把老铜勺、一两花生油、一点盐、一个蛋、一灶火,一拨拉,炒蛋香便弥漫开来。这蛋香平淡但浓郁,勾起了女儿的食欲,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缺吃少穿的童年,母亲总将鸡蛋攒了卖钱贴补家用,舍不得端上餐桌。偶尔拿出两个,用勺简单一炒,给我们兄弟打牙祭;母亲有时偏心,用这难得的勺炒鸡蛋犒劳我这个考试得奖的老儿
前些天,哈尔滨的表妹夫妇来南方旅游,途经上海,正值我病在床上。听到他们的声音,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  三十年前,他们一家三口,包括她的兄、弟各一家三口,还有我的舅舅,曾在我家不期而遇。十口人就睡在我家的客厅,小孩睡沙发,大人睡地铺,住了一些日子。记得那时淘米都用大脸盆,盛菜用的是最大的盘子。我在上班,不知他们天天是怎么过来的,然而,他们还是玩遍了当时的大公园,尤其是位于西郊的上海动物园。那时,我妹
羊年岁末,古装大剧《芈月传》隆重上映,这使得“芈”这个汉字和姓氏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芈”字音(miē咩),(mǐ米),它又有何含义和秘密呢?  第一,“芈”字跟羊有关。仔细看字形,就会发现“芈”和羊十分相像,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康熙字典》就把“芈”归入了羊字部;还有个例证,古书上说“芈”为羊鸣,牟为牛鸣,羊气上出为“芈”,牛气口出为牟。“芈”原来的发音、意思都是咩。作为姓氏之
熊十力是当代大儒,他曾在梁启超主编的《庸言》上发表文章,批判佛教思想。当时,梁漱溟屡表素食,舍身求法,一心向佛,岂容熊十力对佛教的亵渎?便发表长文《究元决疑论》,指名道姓痛斥熊十力愚昧無知。战火挑起来了,学界一时大哗,熊、梁二位,都是大家,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  谁知,熊十力读完梁漱溟的文章之后,并没动肝火,相反觉得梁漱溟骂得并非没道理,但道理究竟何在,他一时尚未弄清。于是,他修书一封给梁漱溟,希
我认识一些很妙的朋友,她们的妙处不是去巴黎喂鸽子,去音乐节寻求解放,也不是在大雪山里夜读《聊斋》。她们是带着起床气去赶地铁的人,是加班时骂娘骂到内出血,同时还有很多人间烟火事需要和人吐槽的人。  女一号的丈夫号称加夜班,却给她看见从快捷酒店走出来。女二号不过在网上发个帖子,和人意见不合争执几句,就被封了号。女三号的丈夫在微博上和若干女人聊骚暧昧,她是两边都能看到,就眼睁睁看着两个人眉来眼去。她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