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从最初相对朦胧且缓慢的起步,逐渐发展到完全清晰,最终达到了相对成熟。这一阶段性历程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性展示之一,既表达了不同时期女性文学深刻的主旨内涵,也是在帮助现代人更好的鉴赏此类文学作品。
  【关键词】英美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发展
  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涉及面很广,除了女性权利意识,也包括男女平等意識等,其核心则是真正以女性自己的视角出发观察、审视女性在两性世界中独特的存在。这一意识摆脱了漫长的男权社会历史中女性仅仅被作为男性附庸存在而缺失了自我定位的桎梏,是对不公正的传统社会地位、遭受歧视的从属对待进行的积极否定和反抗。
  一、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是促使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诞生的社会背景。社会政治制度的颠覆性改变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让人类世界进入更加先进、文明的社会阶段时,也使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女性文学这一独特的艺术创作种类,而其中蕴含的女性意识则不仅是艺术作品耀目的闪光点,也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不同发展时期两性观念的渐进式演变过程。因此,社会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促成了女性文学的繁荣,而女性意识则又在这样极具个性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独领风骚。
  二、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
  1.萌芽阶段的女性意识。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较大,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八世纪末期是英美女性文学的萌芽与起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助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发起国,也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始点。社会经济的极速增长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颠覆性变革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也在艺术创作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英美女性文学就是变革引领下最引人瞩目的一支。
  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坛涌现出了诸如玛丽.沃尔士托克拉夫特和玛丽.雪莱等早期女性文学作者。不过此时的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依然处于相对模糊、朦胧的初始状态,比如仅仅停留在“平权”程度。加之男权社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无论政治权利还是经济权利仍然处于被压迫和被歧视的状态下。故处于萌芽阶段的女性意识还无法对女性自身有进一步更加深刻的认识。然而历经了漫长的时长推移,萌芽阶段的女性意识却为后来的发展与成熟了奠定了极其宝贵的基础。
  2.成长阶段的女性意识。十九世纪欧美国家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妇女解放运动和人权运动,这不仅给新旧大陆上传统且顽固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给予了本质上的撼动,也对欧美国家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最深层产生了彻底的动摇。尤其是在欧美文坛上,女性作家的数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其中以英国女性文学作家最具代表性,涌现出了诸如简.奥斯汀等大师级文学大家。
  比如简·奥斯汀的庄园小说不仅给当时以矫揉造作的艺术表达和感伤类小说为主的英国文坛带去一股清流,而且通过剖析闭塞保守的英国乡村社会现实反映了日渐清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女性独立意识。这个非典型的英国淑女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然而却并不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文化对女性提出的要求。
  小说中有一段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因为前往尼日菲庄园的路途中淋雨而病倒,牵挂姐姐病情的伊丽莎白决定独自前往尼日菲探望简。不过前日的大雨让道路泥泞不堪,甚至连伊丽莎白的母亲班纳太太都坚决反对,但是伊丽莎白却坚持:“我只要见到简就成。”于是在没有马车又不会骑马的状态下,伊丽莎白毅然选择“独个儿继续往前走……终于看见了那所屋子。她这时候已经双脚乏力,袜子上沾满了泥污,脸上也累得通红。”
  十九世纪英国传统且保守的社会主流文化中,女性处于男性的绝对掌控之下,不仅没有遗产继承权,甚至不被允许独自在公开场合开展社交。这也是尼日菲庄园里彬格莱小姐在背后对伊丽莎白冷嘲热讽的主要原因:“姐姐伤了点风,干吗要她那么大惊小怪地跑遍了整个村庄?……头发给弄得那么蓬乱,那么邋遢!”然而,这样的对比式描写恰恰反映出伊丽莎白已经具有了相当独立的个性与行为模式,她并不受到基于男性标准之下制定的所谓“淑女”准则的束缚和局限,而是率性而为。相较于以彬格莱小姐为代表的传统上流社会女性的虚荣与伪善,伊丽莎白更具有真实坦诚、坚强勇敢的品格特质,这显然是对传统男权社会文化的反抗。
  3.成熟阶段的女性意识。进入二十世纪后,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已经逐渐超越了前人仅仅要求在婚姻家庭等生活范畴的平等和权利意识,开始向更加广阔的经济、政治领域拓展。这一时期的英美女性开始越来越地参与社会工作,基于经济独立基础之上而有了更大程度的独立意识。而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是现实主义越来越多地超越浪漫主义出现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同时,由于美国社会经济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美国女性文学作家的作品也成为步入成熟阶段后女性意识更加集中体现的领域。
  例如《乱世佳人》。这部二十世纪轰动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不仅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奴隶制与资本主义的暴力对抗,也是一部反映现代女性意识崛起的巨著。小说开始阶段描绘的是美国南方庄园田园牧歌式的享乐生活。斯佳丽作为大庄园主的千金小姐在宴会和派对的轮番上场中过着奴隶主典型的奢华生活。然而战火很快蔓延过来,原本富贵安乐的生活变得动荡流离。斯佳丽从只追求心上人的单纯女孩瞬间沦落为年仅十九岁的寡妇,且不得不一人负担起十个人的生活及保住塔罗庄园的重任。她不惜枪杀一个闯入的北方军士兵并通过搜出死人身上的钱财和变卖马匹渡过了生活的难关;为了筹到钱,斯佳丽甚至撒谎骗取妹妹未婚夫的信任和自己结婚,从而挽救了庄园且买下了一家木材厂经商赚钱……
  应当说,战争开始后斯佳丽经历的就是既艰苦又狼狈的生活,为了保住庄园想方设法。她的性格变得日益严酷甚至让身边人畏惧,而且多了商人的精明算计甚至不择手段。但是无论挫折与打击如何轮番落到头上,斯佳丽从未想过放弃和逃避。这种绝不浪漫甚至有些残忍的描写不仅让斯佳丽这个人物内在变得血肉丰满,也让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从理想主义的云端落到了现实主义的土地上。女性意识已经日渐成熟,且从曾经局限在婚姻家庭的小范围进入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大格局。女性不仅不再是男权统治下纯粹的附庸,且已经因为自身更加独立的精神与追求而承担起越来越全面的社会责任。甚至在面对环境的巨大打击时,女性也有了独自承担的勇气、毅力和能力,而她们通过发挥聪明才智,也能很好地适应严酷的社会生活,并对压力处置得恰到好处。甚至可以说,成熟阶段的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中正在渐渐弱化性别标签,和男性社会成员一道成为更加客观标准下的社会人、职业人,不仅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且正在为推动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无法忽略的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给了女性文学及其中的女性意识觉醒的条件与机会,使女性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与抗衡。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如同其他人类意识一样经历了从朦胧的诞生到逐步觉醒的发展直至相对完全的成熟等阶段,其中则出现了众多振聋发聩又脍炙人口的优秀艺术创作。因此,了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需要保有动态观念,从其创作背景涉及的历史现实各环节纵观全局、辩证分析。
  参考文献:
  [1]韩化斌.关于女性自我意识的三部曲-解读《觉醒》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6.
  [2]曾容.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91-92.
  [3]谢容贵.析美国“金字塔”里的女性悲剧-评伊迪斯.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J].外国语言文学,2015(03):206.
  作者简介:何晴(1989.8-),女,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文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語料库在语言学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借助自建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以搭配理论为指导,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写作要求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提供的语料为参照,分析英语专业四级写作中搭配失误,并结合实例说明语料库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关键词】语料库 专业四级写作 搭配  一、引言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中的写作部分是检测学生思想表达的重要部分,体现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为它
A little drop of water asked the God for the real appearance on the earth. The God said: “My dear child, just go ahead and see. You will find the answer in your journey.”In a curious mood, the little
【摘要】随着微课等概念在国内的迅速兴起,越来越多的院校投入到录制微课并应用到教学当中。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在受到新的技术手段的冲击下应该如何应对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自身录制微课并在教学中大胆使用,对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微课 高职公共英语 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到移动互联的新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
【摘要】英语故事性文本的教学研究总是充满吸引力,教师们针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反复推敲,总不乏精妙的地方。但笔者认为,从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位上,从课前课后的统筹考量上,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布局上,从教学的主体客体切换上,我们教师更应该有一个宏观的策划,那就是翻转课堂。将翻转贯穿整个故事文本的教学时空,实现主客体围绕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让孩子们的学习充满乐趣又扎实有效,也让真善美的文化内涵散发悠远的芬
【摘要】根据20世纪末畅销书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廊桥遗梦》和19世纪末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的都是女主人公发生婚外恋的伦理爱情小说。两位女主人公都从叫“罗伯特”的情人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浪漫激情与“本我”的灵魂。她们都在家庭、爱情、性及母爱职责之间痛苦徘徊,最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选择了不同的结局。她们同在必然之中,异在偶然之中。她们是同一种社会事态的两个践行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国家高考政策对英语提出新的要求,大学英语的发展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发现并解决师生在课堂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是对郑州科技学院学生开展了的调查走访活动,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症结所在,研究、解决对策,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活动向全院大一、大二学生
【摘要】语言是构建文化重要的桥梁,随着社会、科技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以及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愈发激烈。作为文化载体,英语也随之时代的发展开始走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从翻译角度来看,有的外来翻译文深得人心,传承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受住了时代的检验,并成为了汉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的外来翻译则差强人意,不仅晦涩难懂,也难以流传與传承。基于此,本文下面将从文化与语言这两个角度
【摘要】MTI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从2007年创办至今已历十年,在此期间,其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论文总结、反思MTI十年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旨在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MTI 十年 成就 问题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在人的一生中则算是一段较长的时间,足以使人登天入地,“旧貌换新颜”,而对于一门学科的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的创新研究,经过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分层次和学科竞赛多模式协同创新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分层次和学科竞赛 多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  本文主要是结合我校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情况进行的研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根据研究的结果表
【摘要】语码转换,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然而研究主要针对语码转换在双语社会的应用。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研究在课堂上的语码转换,但在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主要探讨语码转换在英语专业课堂的应用,采用调查、观察的方法并进行了采访得出相关数据。观察对象包括兰州交通大学的22名研究生和两名教授。结果收集了65种语码转换案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