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体验“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自从教材改革和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被广大一线教师青睐,一时掀起了探究热,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偏颇,如不分教学内容随意探究;披着探究外衣的假探究;演给被人看的模式探究;等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如何将生物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立足于以下方面实践。
  1.积极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一般模式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践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探究就是探本求源,是以问题为核心,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探究,首先是把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案例1】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甲教师:举起一粒种子问学生,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请做出假设,并对假设实施实验;乙教师:展示动画课件,一匹小马驮着粮食过河,口袋露了,粮食撒了一路……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撒落在哪里的种子会长成小苗呢?学生展开争论,纷纷作出推测。
  从以上两位教师导入新课的方式上看,乙教师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涨。
  2.指导学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是要受其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案例2】在“探究霉菌的生殖”一节中,要求学生对霉菌是否通过孢子进行繁殖、霉菌的孢子是否来自空气,两个问题展开探究。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实验设计中利用实验法进行探究时,往往是对单一的实验因素进行控制,即实验中只含有一个变量。学生对霉菌可能是通过孢子繁殖的,孢子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这两个变量同时进行考虑并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的难度,使探究活动成为空中阁楼。因此,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可将两个问题分开,降低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针对霉菌可能是通过孢子繁殖这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会设置对照组:准备两个灭菌后的带有培养基的试管,其中一个接种某种霉菌的孢子;另一个不接种孢子,同时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培养。但学生很难考虑到空气中可能含有的霉菌孢子这一干扰因素,没有与空气隔离。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并提出问题:家里的馒头上长出的霉菌是谁接种的呢?若按照这一实验方案进行,没有接种霉菌孢子的培养基中会不会长出霉菌来呢?由此学生考虑空气中是否有霉菌的孢子存在?从而进一步改进实验,最终设计出含有两个变量的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
  3.科学合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科学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合理拓展教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3】在“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萝卜条分别在盐水和清水中的变化,推断出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即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然而,学生却提出“怎样才能看到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学生探究欲望极强,由此拓展教材内容,增加1课时,让学生“探究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显微镜、番茄、洋葱、黄瓜等植物、载玻片、盖玻片、盐、糖、清水等),让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和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不完善→失败→反思→发现新问题→改进方案→完善实验方案→体验成功等过程,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生物学知识,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最近十年,国内动漫设计和相关产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热门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艺术设计中职、高职和本科以上院校都在招收和培养动漫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有二百多所大中院校开设有动漫专业,从业人员有六万多人,企业有六千多家,企业产值七千多万。而动漫受众有近五亿”。到2013年,上述相关数字还会有一定的变化,主要在从业人员和产值变化,动漫发展带动了相关周边产业的经济发展,这有利于
就广义Liénard系统在允许G(±∞)《+∞,特别是允许lim x→+∞F(x)=-∞或lim x→-∞ F(x)=+∞的情况下,给出了其极限环存在性与唯一性的几组新的充分条件.
我们常说,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那么科学性来自哪里?我想,它应该是来自于对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那么又怎样达到或者实现这种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呢?开展德育研究特别是专题研究是重要手段。  从近年来首都中小学德育的发展来看,我们是重视德育研究的,不管是在市级层面,还是在区县层面,每年都提出了一批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课题作为决策咨询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成果在2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您有没有想过,能推动另一棵树的应是怎样的一棵树?能推动另一朵云的该是怎样的一朵云?能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该是怎样的一个灵魂。下面介绍的几本书都是一线教师的著作,从这些书中,您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最近读了侯登强老师的《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这本书按照“体
2008年,尽管总体来看,全国天气气候的持续异常较弱,未发生大范围持续干旱和严重洪涝灾害,但依然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如全国平均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为近10年来
这几年,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也在思考: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读罢茅正东老师《心平气和当老师》一书,我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其实,我真不愿意教育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我愿意和他们交流,但不是教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默默地充当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  茅老师上课很有趣。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社会现实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他挑起一场又
经历了数十年的失败和误解之后,科学家解开了一个宇宙之谜——每天“撞击”地球的那些飘落在建筑物、停车场、人行道和公园长凳等人们最熟悉的地方却鲜有人发现的数以吨计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带着对教育的理解和解读,我们走上了“幸福教育”之路。8年的实践,让我看到了“幸福教育”的实践价值,也感受到了“幸福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突出价值。我们提出的“幸福教育”就是让幸福充盈在教育生活的每一天,让师生共同拥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坚守的原点。为此,我校明确提出把“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部
捧读《用生命润泽生命》一书,我收割到满怀的喜悦与感动,伴着书中的描述,走进明霞老师的课堂,分享着作者对教育一往情深的爱。  明霞的课堂,把冰冷的科学精心编织成游戏、漫画、诗歌、花草,成为每个孩子的好奇、惊喜、快乐与热爱。她让小麦自己诉说生长的欢欣;她让古老的“露西”骨骼化石开口说话;她让僵死的“花的结构”知识,长出一截结满20多朵花的樱花树;她把“光合作用”四个抽象的汉字,变成小麦种子、集气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