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改后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准备、去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就很难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二、博学多才,做一个知识型的主持人


  追求理想的課堂,需要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和谐喻悦的环境。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作为知识型主持人,教师当然要拥有“各种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常说的话。可在新课标下这已远远不够,教师需要有几桶水,甚至是活水、长流水。课改使教师又有了新的认知:师生之间不是教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教师的“大桶”与几十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连通器。教师通过提问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的回答又汇成涓涓细流不断涌入,知识交融的同时会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化。这种互动的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给教师创设无限的研究空间,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备课、组织教材、组织课堂教学都要紧紧围绕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来进行,“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成为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

三、放开胆子,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


  以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唯恐学生学得不懂,学得不够,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生怕知识点有什么遗漏,这样一来,学生只是厌烦地记,被动地学,没有主动权。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在此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发现真理,学会自己找路、走路,从此也学会了总结。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尤为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应当统筹全局,在准备这节课时,对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进行探讨式学习,其实,合作学习不仅是很好的学习形式,也能体现一种团队合作精神。

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面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新课程改革也为教师创造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教师心中的奋斗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教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的教与学,会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修改作文只习惯简单地修改标点符号或者错别字,更深层次的修改,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作文讲评课要重点关注习作的要求和范围,要关注学生间的互评。  [关键字]作文讲评课;关注点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人的“推敲”留下来修改文章的美谈。对于小学生来说,修改作文只习惯简单地修改标点符号或者错别字,更深层次的修改,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好的作文讲评课犹如画龙点睛,能让学生豁然开
期刊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也明确地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的现象。很多小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班级,然而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
期刊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工作和努力,在此,我想把这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收获的喜悦和疑惑的失落以反思的方式写下来,希望它能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快更好地成长。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经常反思以下几个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21课《诺贝尔》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为主线,读中感悟,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3.感受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写小传。  教学重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深刻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舍生忘死的精神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一名学生是以“高分”為目标,而不是以“解决问题”
期刊
有人说,时间可以摧毁一切,但我们之间的友情永不会因时间而搁浅。  ——题记  “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听着郁可唯的这首《时间煮雨》,眼泪再一次不争气地掉了下来。看着本子上清秀的字体,记忆中的画面又倒回到那一天。  依稀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照在人的脸颊上柔柔的,暖暖的,也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生命中遇到了陪我度过青春的你们。  相识  你们的名字被我一格格地记到了心中,梦
期刊
春风乍暖,当“明前茶”等春茶纷纷上市时,“不知春”正恬然安睡,任周遭喧闹,它只是在泥土间静静地吸收养分。春风过后,自有一缕茶香。  “不知春”并非茫然懵懂,更不是迟钝如朽木,只是它明白,自己成不了“明前茶”,必须要一春的阳光才能唤醒体内绵长的茶香。  很多人痴迷张爱玲,赞她天才的写作,羡她年少成名,因此一句“出名要趁早”被唱颂多年。殊不知,不是人人都有她一样的天赋异禀。看看当今社会的那些“超女”“
期刊
闺密就是最黑暗的时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  人生路漫漫,怎能没有几个闺中密友陪伴身边。身边有一个懂你的闺密,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虽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好,但在共同经历过的日子里拥有了彼此坚定的心。  谢谢你在我无助的时候开导我,从一开始我的成绩就不算稳定,总是忽上忽下,那次月考也是从班级前三滑到了二十多名,妈妈知道了责骂我,爸爸知道了阴沉着脸,爷爷奶奶全都数落我,就连平常的朋友同学都开始疏远我,奚落我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媒体介入语文教学。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和减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信息化介入和传统教学的关系,才能让语文教学既与时俱进又避免进入误区。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學可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短板效应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有很多地方是受局限的。在信息化
期刊
越来越多的“翩翩君子”拜倒在孔夫子门下,他们手中挥舞着国学的大旗,迎风而立。于是,数以百计的“孔子系列建筑”应运而生,孔林,孔庙,甚至连曲阜人都姓了“孔”。那些与孔爷爷无半点关系的建筑,到底是座座精神圣殿,还是座座精神囚笼呢?  无疑,圣人孔子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甚至曾几千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作用,他的成就光芒是耀眼的。但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难道就该跌倒在孔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