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芦笋是一种味道鲜美、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名贵蔬菜,其适应性广、易栽培管理,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好产业。通过选择优良品种、精心育苗、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和严格按科学高效的栽培措施种植,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芦笋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芦笋;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5.016
  芦笋又称石刁柏,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幼茎出土见光后呈绿色,称绿芦笋,主要供鲜食。芦笋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是名贵蔬菜,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降血压,预防心血管、淋巴等系统的疾病,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芦笋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管理,生长期可达15 a以上,采收期10 a左右,芦笋栽培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1 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一次栽植,可连续收获10~15 a,更新比较困难,因此種植时必须选择优良品种。品种是决定芦笋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芦笋栽培中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所以,合理选择使用新优芦笋杂交一代或全雄芦笋品种,对夺取优质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品种应根据栽培目的、栽培方法、市场需求、加工方法等方面考虑。适宜绿芦笋的品种主要有UC175、UC72、UC309、UC711、台南选系1号和3号等。
  2 培育壮苗
  2.1 选择苗床
  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性能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且疏松的砂壤土作为苗床。
  2.2 精整苗床
  为使芦笋苗期生长发育良好,必须分层施足基肥。首先,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5 000 kg、过磷酸钙10 kg和三元复合肥30~40 kg,草木灰等混合施入土中,作一次深翻;筑宽1.5 m、高30 cm的畦,沟宽30 cm。精细整地,保证畦平土碎。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进行土壤消毒。
  2.3 适时播种
  芦笋的种皮革质化,有一层较厚的蜡质,吸水性较差,播种前必须浸种催芽。将种子在30 ℃的温水中浸泡2 d,同时准备少量经过消毒的河沙,趁湿拌入浸好的种子,置阴凉处,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一般以谷雨至芒种播种为适期,苗床播种量为0.4 kg/667 m2。播种时,先在苗床上沿畦沟开4条播种沟,沟深3~4 cm,每隔6~8 cm播一粒种子,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覆土、整平,并用稻草覆盖并浇水使苗床湿透。
  2.4 苗期管理
  2.4.1 肥水管理
  出苗后揭去覆盖物,当苗高70 cm时开始追肥,每667 m2施尿素3~4 kg或三元复合肥10 kg,每隔20~30 d追一次,共追2~3 d。最后一次追肥应在霜降前2个月左右,使苗在生长后期能充分积累养分培育壮苗。干旱天气必须每隔7~10 d浇一次透水,如雨水过多及时清沟排水。
  2.4.2 中耕除草
  苗期幼苗生长缓慢、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667 m2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00 g对水100 kg,于播种后3~5 d喷洒畦面及畦沟。但出苗后,芦笋植株细小,需要人工除草。
  2.4.3 病虫害防治
  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可溶解90%敌百虫晶体50 g后加炒熟玉米面
  5 kg拌匀,制成毒饵撒在虫害区,或用辛硫磷1 000倍灌根防治。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危害,可用低毒的菊酯类农药防治。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立枯病和根腐病。药剂防治方法为:75%百菌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10 d一次,连续2~3次。
  3 定植
  3.1 栽培地选择与整理
  种植绿芦笋应选择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肥沃壤土。定植前,必须精细整地:一要施足底肥,每667 m2施有腐熟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100 kg;二要深翻,深翻30 cm,耙平;三要开挖沟开穴,沟宽50 cm,深40 cm,表土底土分开堆放,在沟内施入农家肥3 000 kg/667 m2,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各20 kg/667 m2,与表土混合均匀,然后回填底土,离地面12~15 cm,以待定植。
  3.2 栽植密度与定植
  芦笋栽植的行距为130 cm左右,株距25~30 cm,密度为2 000株/667 m2左右。定植时,每穴1株,使根系伸展,先培少量土,然后复土5~7 cm,并立即浇定根水,待新茎长出后再逐次复土与地面相平。定植15 d后要查苗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补缺,补苗时浇足缓苗水,确保成活。
  4 田间管理
  4.1 定植当年
  芦笋定植后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目的。首先,定植初期因植株矮小,应视天气和墒情适时浇水、人工除草。其次,定植初期施肥应采取淡肥勤施,以腐熟的人畜粪水最佳。再次做好适时留茎、摘心(植株高80 cm时摘心,预防倒伏)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4.2 成园笋田的管理
  4.2.1 选留母茎
  重视植株培育,增强抗性,第一年选留2~3枝粗壮、无病虫害的嫰茎作为母茎,第二年选留4~6枝,当母茎长到80 cm时,进行人工打顶(去除5 cm)。如果植株过高,可用大桩拉绳的方法使母茎稳固,防止倒伏。
  4.2.2 合理施肥
  定植第二年后,每年2、3月施好催芽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3 000 kg或三元复合肥50 kg。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在母茎及丛株生长期间,采用根外追肥方法追施钙、镁、铜、铁、硼等微量元素;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细土平垄,重施秋发肥,每667 m2施有机肥2 000~3 000 kg、复合肥50 kg、尿素10 kg。在距植株40 cm处开沟条施,促进根系发育。
  4.2.3 中耕培土
  每年2-3月结合施肥,进行垄间除草、培土;采收后要及时修整垄形、培土,防止芦笋抽芽细小、弯曲、纤维多老化。
  4.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多施有机肥和钾肥,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发病条件。12月中下旬,芦笋茎秆全部枯死,必须彻底清园,集中烧毁枯枝杂草,以减少病害发生。药剂防治同苗期管理。
  5 芦笋的采收
  芦笋定植后,一般秋季茎粗1.0 cm时,第二年就可采收。
  5.1 采收时期与持续时间
  在芦笋年幼、植株较小、根系不发达、贮藏养分少的情况下,要以培育植株为主,采收持续25 d左右。进入旺产期时,选留母茎后,其余的嫩茎陆续分批采收,采收可持续80 d左右。如采收天数过少,影响产量,减少收益;若采收天数过多,植株养分损失过多,使嫩茎变细、次茎明显增加,应立即停止采收。
  5.2 绿芦笋的采收
  在幼茎长出土面前,稍加培土,当幼茎头部鳞片尚未散开之前,高度达20~25 cm时,即可每天8:00-10:00或17:00-18:00用不锈钢刀将幼茎沿地表下2~3 cm处割取下来。采收后的芦笋要用湿布覆盖,及时冷藏或集中分级出售。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基于MFA_ICA(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Mean Field Approximation)理论提出了一种数字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MFA_ICA进行水印和原始图像的估计,并用估计出
提出一种图像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该算法考虑了运动矢量和点扩散函数估计不精确的情况。由于估计的不精确造成每帧低分辨率图像具有不同的噪声,算法根据各帧低分辨率图像的可靠性,相应地给它们赋予不同的权值,应用梯度下降法不断对权值及高分辨率图像进行更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传统的MAP算法具有更好的复原效果。
摘 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一个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其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对该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对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阐述种桑养蚕的基本情况,同时从经济和社会两个不同的角度详细分析种桑养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希望对种桑养蚕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鍵词 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
利用野牛沟气象站1959--2007年的日照时数、水汽压、降水、云量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近50年来野牛沟地区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野牛沟地区年日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