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苏园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ames设计的椅子、Jean Prouve设计的壁灯、巨大的玻璃窗、苹果电脑;
  嵌了苏州老城砖的床头柜、两个斗拱改成的吊灯、有两扇花窗的椅子、老木匠用过的红木刨子门把手……
  推开新旧间,“新”与“旧”对比明显,却又舒适得理所当然,好似过去和未来在这里交织。“这缘于我对当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喜爱。”王斌笑。所以去设计,去尝试,让新旧融合。
  新 在于活力
  无疑,新旧间是现代的。
  白色的墙面没有一丝多余的设计,地上铺的灰瓷砖是流行款式。如此,整个空间明亮、简洁,为老旧的公寓带来无限生气与活力。
  当然,新旧间最多的,还是实木。吊柜、边柜、书桌、椅子、床……或许因为屋主是建筑师的原因,使得这些木家具很有整体感。“其实我更喜欢硬朗的材料,比如混凝土、水磨石、树脂,不过家装要考虑家人的感受,所以用了许多木材,比较温暖。”
  所有家具都是他设计,请木工做出来的。只是,能够现场制作出复杂木作的木工不多,如何显得不廉价?成为一个挑战。旧物的加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譬如床头柜,原木上一块黑色老城砖,气质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城砖是1958年王斌的父亲和叔叔搬回来的。前两年苏州政府鼓励大家把城砖捐出来恢复城墙,但这些城砖早流落在了四处,有些被砌成古街的道路、有些被当成建材成为了老民居中的一部分。“城墙并没有消失,只是分散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他把城砖嵌入床头柜,让城砖获得新的生命。
  上阁楼的楼梯,根据落差做了一排书架。如此,书架的每一层都随着楼梯起伏。抬起头,天花板上也根据楼梯的高度做了4个书柜,保证不会碰头。但站在上一级阶梯上,伸手就可拿到柜子里的物件。趣味十足。
  阁楼的旧物最多,一眼望去,却没有丝毫陈旧感。或许是因为明亮?棕色皮沙发后面,是一个小小的窗户,头上,还有两个天窗。或许是因为布置?巨大的谷仓门,滑轨藏在吊顶下,更像一面装饰墙。
  推开谷仓门,背后别有洞天,这里还藏着一个书房,两张书桌各占一方,地上一排小小的绿植。拉开书房的窗帘,外面还有一个小阳台,粉墙黛瓦、绿意盎然,好似穿越,以为走进百年前的苏州园林。
  旧 源自沉淀
  “我不会刻意追求所谓极简的风格,更有兴趣的是在空间和所有物品之间建立一种更丰富的关系,唤起一种有人情味的生命力。”
  王斌喜欢收藏旧物,去外地旅行总会带回来一些当地的旧物,譬如斯里兰卡的老怀表、吉尔吉斯斯坦的大花瓶等。还未搬入新旧间,旧物已经差不多填满了这里。
  最令人称道的,自然是谷仓门上那个门把手。没有了徒弟的老木匠,退休的时候把全部老工具以500元的价格卖给了王斌。感觉到老木匠有许多不舍,他便想着要用这些工具来做点什么。待做好了谷仓门,要安装门把手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这些工具,搜寻一番,发现红木刨子非常适合。果然,去掉刀片的刨子,配上谷仓门,无论配色还是样式均令人叫绝。更关键的是,刨子的两个“耳朵”都可以用来借力推门。
  “旧物使得新家充满故事和回忆,容纳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充分利用旧物,融于新的家具设计中,如此。它们就不仅仅是摆设,而是作为功能性元素获得新的生命。
  “新与旧不仅在家里上演。”新旧间是一个原地回迁的老小区,王斌为了把尺寸超过楼梯宽度的沙发运上阁楼,找来了一辆吊车,小区邻居纷纷聚集到楼下“共襄盛举”,纷纷出谋划策。搬进来后,他发现老小区故事多:楼道里永远堆放着很多等待变卖的旧货;二楼老爷爷家的阳台上像热带雨林般种满了各式植物,还把绿化带当成自家花园,种上了月季、山茶;对面的老奶奶家里则堆满了陈年报纸,甚至可以把报纸堆当成沙发坐在上面看电视……
  这种熟络的邻里关系让他想起从前,带来许多灵感,也很安心,可以享受宁静,“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过去和未来相交的坐标点,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王斌教你旧物改新
  花窗椅
  老家拆迁剩下的两扇花窗,配在木工做的椅子上。木椅尺寸根据花窗大小来定,留下凹槽,嵌入花窗即可。如此,既风雅、又结实。
  斗拱吊灯
  两个斗拱是旧建筑的材料,发现它们的时候正和梁柱一起当废柴一样变卖。把它们朝内扣在一起,组成一个四方空间,装上电源,就是一盏古老而别致的吊灯。
  木雕桌饰
  把从山东收回来的木雕小件,装在餐桌的4个内角。北方木雕粗犷大气,配上简洁的餐桌,既是重要的结构,也让吃饭的地方更有古意。同样方式改造的还有边桌。
  楼梯穿衣镜
  收回来的旧式楼梯,锯掉中间几级脚踏。然后根据楼梯上窄下宽的尺寸,锯一块镜片装上,相信再也找不出比这更有特色的穿衣镜了,既洋气又古典。
其他文献
制作心得  每制作一个食材小场景,都要选择自己熟悉并有兴趣的景观,才会了解应该如何去运用食材,搭配食材。绿豆即可联想为铺设路面的青苔,肉桂则可表现院子里的古树等。  材料与工具:黑米、青豆丝、肉桂、白芸豆、野菊花、百合花、千日红、绿豆等  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绿豆丝  功效:绿豆性味甘凉,清热解毒。    百合花  功效:润肺,清火,安神。富含蛋白质、糖、磷、铁及多
中国传统的精致工艺与经典文化,在设计师张凡的手里衍生出了新的内涵,迸发出令人侧目的美。  故宫是张凡童年时期常去写生的地方,在那里她深受中国古典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年后,“宫廷首饰与工艺文化”成了她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时期的研究课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凡开始认真关注金银细金工艺。  2003年,张凡跟随为故宫修复及制作复制品的师傅学习细金工艺,在大量临摹宫廷首饰时发现,传统工艺的很多技法和形态
曾有很多人说,法兰瓷的风格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它太过浓艳、太繁复。在低调的法兰瓷大楼里,设计师左手电脑、右手陶土。这里,10年前就有了3D打印技术,将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结合。听品牌总监分享如何从名画中寻找色彩搭配的灵感,如何开拓一条高端礼品外销之路……获益匪浅。收获最大的,是反思如何打开既有的僵化思维,发现别人的优点。
一刀一刻,一斧一凿,当粘土、树脂配上苏珊的巧手,一个个温暖动人的人偶形象便诞生了。  没有五官,没有眼睛的人偶,你会喜欢吗?来到苏珊·洛蒂(Susan Lordi)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工作室,就不会再怀疑了。  工作室不大,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式人偶,苏珊正坐在桌前雕刻新作,刻刀在手里不停地翻转,不一会儿,一个手捧桃心的女孩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旁边还放着各式各样的人偶,它们或是天真可爱的小孩
在一张普通名片三分之二大小的金片上刻下一部《三国演义》,你觉得可能吗?近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微刻”第四代传人贾宗赤最新力作《三国演义》,已通过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获得“最小的黄金线状微刻作品”证书。《三国演义》正文共63万字,用46片纯金金片两面微刻,平均刻写密度为1平方厘米20000个汉字,全文刻写总面积为31平方厘米。
Scott Scheidly是一位美国艺术家,擅长创作画风古典的肖像或静物作品。他最近创作的这一系列绘画,以植物为题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其妖化,展现它们的自然形态,并用复古边框装裱,作品效果让人惊艳不已。  www.flounderart.com
铺满绿叶的红砖墙,郁郁葱葱的乡间小道,偶尔路过一两只鸭、鹅。在这样一个寂静的世界里,聚集了十几个做手工的人,他们安守院落,做活计、晒太阳、修栅栏、劈木柴……不争、不显、不露。  这里,是大李村,如果不是有人带路,很难相信武汉城郊还有这样一个好去处。看了看地图,就在武汉东湖植物园旁边,被东湖三面包围,果然是个好地方。  道无形 不逐利  知道大李村“秘密”的人不多,这里既非古镇,风景也谈不上多优美,
采罢山樵又采茶  初春,还略微带着冬的寒意,但在茶山上却已然能闻到春天的味道。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整日满山云。」徽州自古山多地少,波浪起伏的山坡上,不适宜种粮食却极其适合种植小叶茶树,徽州曾长期以茶换粮,以平衡生活。徽州的茶农们则靠山吃山,世世代代居住在山坡下,以茶为生,视茶如命。亲手造出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上佳珍品。  明前茶 贵如金  按照二十四节气,明前茶在「惊蛰」和「春分」
锦绣吃货  眼下最流行的是什么?喝茶?撕名牌?NONONO,这些不过是流星,只有吃才是永恒的话题。君不见朋友圈晒的不是饭菜就是小吃,安静的姑娘们纷纷自称“吃货”,动不动就下厨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本期推荐主要是美食书籍,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美味大餐”。  《绝色佳肴》  作者:粉竽粘糖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定价:38元  美食之所以称为美食,必须色香味俱佳。而“色香味”三个字,包含着
回访,释义对别人来访后的回拜访问,多用于商业销售与法律领域。在文化部、教育部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里,对学员的回访,则是一项重要又别开生面的工作。  研培计划,是以传统工艺类项目为切入点,利用高校的学术与教学资源,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从而促进传统工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