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
  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数、外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
  2、出现了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
  3、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探究
  多媒体网络提供的外部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可以动手操作。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使左右脑半球都受到刺激,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用多媒体很适合创造出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从五官感觉乃至心灵的撞击,也更能帮助他们谙知内涵而举一反三。研究表明,精彩的多媒体演示会使学生的刺激记忆延长,这种刺激会在潜意识内渗透到学生对其它学科的研究,从而形成学科的交叉,而学科之间结合处更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欲和灵感。实践证明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科学教学,确实能有效地推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发展,在探究课程开发建设上开辟了新天地,找到新的增长点。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就要把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的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因此,每节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学科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应用,能充分强化教师“用教材教“的意识。教师敢于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扩展,这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光线的方向、角度与硬度等特性进行分析,总结了光与影是如何影响摄像效果的。据此,对在室内及室外的人像拍摄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影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在摄像中正确处理光影因素、拍摄出优质精美的画面。  【关键词】摄影 光影 人像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
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知、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提高物理教学的艺术效果,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源泉,是推动人们求知欲的一种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声音的传播速度时,学生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容易产生误解,总认为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一样,我们可以编写一首顺
【摘 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为人们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其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学生在新时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有效的引导中学生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摈弃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字】网络 中学生 影响 对策  1.前言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既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摘 要】“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实施养成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教育 养成 习惯 培养  今春我校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了又一次改革尝试,每天上午增设半个小时的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负责实施。其目的是,全面加强我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近一段时间来的实践,学生的道德风貌、文明行为习惯等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随着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