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集体 蕈中毒 中毒性心肌炎 沟通
病历资料
2008年5月24日急诊科接诊1起集体菌子中毒的3位患者。所食蕈为几种蕈一起炒食,3人在进食后3~4小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在进食后5小时就诊。诊断为蕈中毒(胃肠炎型),入院后及时给予洗胃、导泻、补液、促毒物排出等治疗,均愈出院。共同进餐4人,且4人均吃过蕈子,另1人当时无任何不适症状,护送其他3位患者就医。值班医生了解情况后,考虑集体食物中毒,建议同时进行洗胃治疗,但其拒绝治疗。医生看其无任何症状,未再做进一步的沟通。进食18小时后,该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促症状。症状渐进性加重,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检查: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912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1000U/L、肌酸激酶(CK)15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00U/L。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检查,以及与其共同进餐者出现蕈中毒症状,诊断:蕈中毒,中毒性心肌炎。即行洗胃、导泻、治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经抢救无效,在出现中毒症状后20小时死亡。
讨 论
失误原因分析:①对蕈中毒的认识不足:此例死者潛伏期达18小时,中毒临床表现、潜伏期与其他共同进餐的3人不同,可能与其个体差异及所吃蕈为几种蕈混合炒食有关。在其他3人就医时,该患者无任何中毒症状,经治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②缺乏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救治经验:集体食物中毒,中毒者通常出现相似的症状。此起集体蕈中毒中死者在其他3人相继出现胃肠道中毒症状就诊时无任何中毒表现,造成未中毒的假象。加之经治医师对该起集体中毒事件的分析不足,影响了其对病情的判断。③医患沟通不到位:对于该病例,经治医师已考虑到集体食物中毒,建议同时进行洗胃等治疗。但经治医师由于对此起集体蕈中毒事件的分析不足,与患者的沟通过于简单,在患者拒绝后,未再做进一步的沟通;也未履行必要报告,变换沟通者与患者沟通。并且由于其疏忽,未履行书面告知,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防范措施:①加强学习,加深对蕈中毒的认识,提高蕈中毒的救治水平。蕈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各型潜伏期也不一致0.5~24小时,甚至数日。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天内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所致,应引起高度重视。②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应认真进行分析评估:了解进餐者进食可疑食物的情况,对进食过可疑食物者,无论就诊时是否有中毒表现,均应进行治疗。在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救治中,可能由于个体差异以及毒素的非单一性,出现中毒者潜伏期及中毒表现的不同,这种现象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③重视医患沟通:医师应规范履行告知义务,必要时变换人员与患者沟通,尤其在集体中毒事件的救治中,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履行报告制度,采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经过多方面沟通,患方仍拒绝治疗,医师应进行书面告知,并妥善保存履行告知义务的证据,防范因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引发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刘仁树,等.急性中毒诊疗操作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3-1657.
2 卢爱军.毒蕈中毒致中毒性心肌炎4例[J].浙江医学,2001,7:443-444.
病历资料
2008年5月24日急诊科接诊1起集体菌子中毒的3位患者。所食蕈为几种蕈一起炒食,3人在进食后3~4小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在进食后5小时就诊。诊断为蕈中毒(胃肠炎型),入院后及时给予洗胃、导泻、补液、促毒物排出等治疗,均愈出院。共同进餐4人,且4人均吃过蕈子,另1人当时无任何不适症状,护送其他3位患者就医。值班医生了解情况后,考虑集体食物中毒,建议同时进行洗胃治疗,但其拒绝治疗。医生看其无任何症状,未再做进一步的沟通。进食18小时后,该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促症状。症状渐进性加重,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检查: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912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1000U/L、肌酸激酶(CK)15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00U/L。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检查,以及与其共同进餐者出现蕈中毒症状,诊断:蕈中毒,中毒性心肌炎。即行洗胃、导泻、治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经抢救无效,在出现中毒症状后20小时死亡。
讨 论
失误原因分析:①对蕈中毒的认识不足:此例死者潛伏期达18小时,中毒临床表现、潜伏期与其他共同进餐的3人不同,可能与其个体差异及所吃蕈为几种蕈混合炒食有关。在其他3人就医时,该患者无任何中毒症状,经治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②缺乏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救治经验:集体食物中毒,中毒者通常出现相似的症状。此起集体蕈中毒中死者在其他3人相继出现胃肠道中毒症状就诊时无任何中毒表现,造成未中毒的假象。加之经治医师对该起集体中毒事件的分析不足,影响了其对病情的判断。③医患沟通不到位:对于该病例,经治医师已考虑到集体食物中毒,建议同时进行洗胃等治疗。但经治医师由于对此起集体蕈中毒事件的分析不足,与患者的沟通过于简单,在患者拒绝后,未再做进一步的沟通;也未履行必要报告,变换沟通者与患者沟通。并且由于其疏忽,未履行书面告知,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防范措施:①加强学习,加深对蕈中毒的认识,提高蕈中毒的救治水平。蕈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各型潜伏期也不一致0.5~24小时,甚至数日。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天内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所致,应引起高度重视。②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应认真进行分析评估:了解进餐者进食可疑食物的情况,对进食过可疑食物者,无论就诊时是否有中毒表现,均应进行治疗。在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救治中,可能由于个体差异以及毒素的非单一性,出现中毒者潜伏期及中毒表现的不同,这种现象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③重视医患沟通:医师应规范履行告知义务,必要时变换人员与患者沟通,尤其在集体中毒事件的救治中,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履行报告制度,采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经过多方面沟通,患方仍拒绝治疗,医师应进行书面告知,并妥善保存履行告知义务的证据,防范因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引发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刘仁树,等.急性中毒诊疗操作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3-1657.
2 卢爱军.毒蕈中毒致中毒性心肌炎4例[J].浙江医学,2001,7: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