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钳工实习是技工学校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工件加工质量是否能做到标准,这与操作者对锉刀的正确、合理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钳工实习;锉刀;技工学校
一、锉刀的结构分析
锉刀由锉身和锉柄两部分组成。按用途不同,锉刀可分为钳工锉、异形锉和整形锉3类;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分为平锉、方锉、三角锉、半圆锉和圆锉5种。
虽然锉刀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主要加工表面形状基本是一样的。在长度方向,各种锉刀都带有一定的圆弧和锥度,有些人会认为,只要端平锉刀,手部水平运动,就能锉出合乎要求的工件,这是许多学生存在的误区。例如我们在生产中经常用的平锉,它的锉刀面实际上并不是平整的。把锉刀工作面垂直与水平面上观察锉刀的形状,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锉刀尾部部分有一段水平面,而到三分之二处就有一个明显的弯弧。
我们知道锉削的加工余量一般不大,人工锉削主要靠体力作为动力,而这个动力不是持之以恒的,而是随着时间和人的体力下降而改变的,这是对锉削工作不利的。
二、正确的锉削方法
1.锉削力
从理论上讲,即使你双手是水平运动,锉刀的刀面运动也是不平直的,其运动轨迹是变化的。锉削时,要锉出平直的平面,两手加在锉刀上的力要保证锉刀的平衡,使锉刀做水平直线运动。而锉刀在锉削运动过程中,瞬间可视为杠杆平衡问题(工件可视为支点,左手为阻力作用点,右手为动力作用点)。每次锉刀运动时,右手力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增加,左手力逐渐减小,回程时不施力,从而保证锉刀平衡。锉刀受力情况分解如图4-13所示。
■
(1)开始锉削时,左手施力较大,右手水平分力(推力)大于垂直分力(压力),如图a)。
(2)随着锉削行程的逐渐增大,右手施力逐渐增大,左手压力逐渐减小,当锉削行程至锉削1/2时,两手压力相等。如图b)。
(3)当锉削行程超过1/2继续增加时,右手压力继续增加,左手压力继续减小,行程至锉削终点时,左手压力最小,右手施力最大,如图c)。
(4)锉削回程时,将锉刀抬起,快速返回到开始位置,两手不施压力。如图d)。
2.锉削技巧
锉削中尽量保持水平运动状态,前推锉刀前刀面在工件上时,左手稍用力,右手保持平衡;到后段,则右手用力,同时左手保持平衡.然后通过观察锉削纹路来判定锉削的效果,如采用交叉锉削,从纹理相互结合状态上看,可清楚地知道锉削平面的加工情况,便于随时调整锉刀的用力方向和保持加工面的一致性;同时做好测量,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以便参考对照指导加工。
在教学过成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把工件尺寸锉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对使用的锉刀和用力没有合理的估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锉刀对每次锉削量做好估计,做到量化锉削,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合理尺寸要求。
三、锉刀粗细刀纹的选择和预留加工量
选择锉刀刀纹也是一个比较讲究的问题,主要根据工件的加工余量、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选用,一般是大余量、低精度、表面粗糙度差时,选用粗齿锉刀,否则选用细齿锉刀。
锉刀选择好后,加工余量的预留也很重要。由于锉削的工件一般都不大,所以理论上锉削余量不应超过0.5mm;如果加工工件较大,余量较多,显然锉削加工起来就费时、耗力、不经济,这时应考虑机械加工。另外,锉削时还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1)锉削速度一般为每分钟约40次。太快,操作者容易疲劳,且锉齿易磨钝;太慢、切削效率低。
(2)粗锉时应充分使用锉刀的有效全长,既可提高锉削效率,又可避免锉齿局部的磨损。用力不要用的过大,不要以为粗锉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去掉最多的余量。粗锉尤要细心,这是因为粗锉相对来说刃少刃利,稍不注意,就易啃伤加工面,造成很深的加工痕迹,导致半精加工的精加工也不易去掉粗加工的刀痕。同时由于粗齿锉刀刀刃相对较少,用力过大易让其很快磨损变钝,而且会使切屑过大留藏在刀刃中,这样便会影响锉刀的锉削效率,锉刀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
(3)半精加工时,在细锉上涂上粉笔灰,让其容屑空间减少,这样可以使锉刀既保持锋利,又避免容屑槽中的积屑过多而划伤工件表面。
(4)锉刀上不可沾油与沾水。用好后必须刷干净,以免生锈。
关键词:钳工实习;锉刀;技工学校
一、锉刀的结构分析
锉刀由锉身和锉柄两部分组成。按用途不同,锉刀可分为钳工锉、异形锉和整形锉3类;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分为平锉、方锉、三角锉、半圆锉和圆锉5种。
虽然锉刀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主要加工表面形状基本是一样的。在长度方向,各种锉刀都带有一定的圆弧和锥度,有些人会认为,只要端平锉刀,手部水平运动,就能锉出合乎要求的工件,这是许多学生存在的误区。例如我们在生产中经常用的平锉,它的锉刀面实际上并不是平整的。把锉刀工作面垂直与水平面上观察锉刀的形状,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锉刀尾部部分有一段水平面,而到三分之二处就有一个明显的弯弧。
我们知道锉削的加工余量一般不大,人工锉削主要靠体力作为动力,而这个动力不是持之以恒的,而是随着时间和人的体力下降而改变的,这是对锉削工作不利的。
二、正确的锉削方法
1.锉削力
从理论上讲,即使你双手是水平运动,锉刀的刀面运动也是不平直的,其运动轨迹是变化的。锉削时,要锉出平直的平面,两手加在锉刀上的力要保证锉刀的平衡,使锉刀做水平直线运动。而锉刀在锉削运动过程中,瞬间可视为杠杆平衡问题(工件可视为支点,左手为阻力作用点,右手为动力作用点)。每次锉刀运动时,右手力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增加,左手力逐渐减小,回程时不施力,从而保证锉刀平衡。锉刀受力情况分解如图4-13所示。
■
(1)开始锉削时,左手施力较大,右手水平分力(推力)大于垂直分力(压力),如图a)。
(2)随着锉削行程的逐渐增大,右手施力逐渐增大,左手压力逐渐减小,当锉削行程至锉削1/2时,两手压力相等。如图b)。
(3)当锉削行程超过1/2继续增加时,右手压力继续增加,左手压力继续减小,行程至锉削终点时,左手压力最小,右手施力最大,如图c)。
(4)锉削回程时,将锉刀抬起,快速返回到开始位置,两手不施压力。如图d)。
2.锉削技巧
锉削中尽量保持水平运动状态,前推锉刀前刀面在工件上时,左手稍用力,右手保持平衡;到后段,则右手用力,同时左手保持平衡.然后通过观察锉削纹路来判定锉削的效果,如采用交叉锉削,从纹理相互结合状态上看,可清楚地知道锉削平面的加工情况,便于随时调整锉刀的用力方向和保持加工面的一致性;同时做好测量,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以便参考对照指导加工。
在教学过成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把工件尺寸锉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对使用的锉刀和用力没有合理的估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锉刀对每次锉削量做好估计,做到量化锉削,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合理尺寸要求。
三、锉刀粗细刀纹的选择和预留加工量
选择锉刀刀纹也是一个比较讲究的问题,主要根据工件的加工余量、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选用,一般是大余量、低精度、表面粗糙度差时,选用粗齿锉刀,否则选用细齿锉刀。
锉刀选择好后,加工余量的预留也很重要。由于锉削的工件一般都不大,所以理论上锉削余量不应超过0.5mm;如果加工工件较大,余量较多,显然锉削加工起来就费时、耗力、不经济,这时应考虑机械加工。另外,锉削时还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1)锉削速度一般为每分钟约40次。太快,操作者容易疲劳,且锉齿易磨钝;太慢、切削效率低。
(2)粗锉时应充分使用锉刀的有效全长,既可提高锉削效率,又可避免锉齿局部的磨损。用力不要用的过大,不要以为粗锉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去掉最多的余量。粗锉尤要细心,这是因为粗锉相对来说刃少刃利,稍不注意,就易啃伤加工面,造成很深的加工痕迹,导致半精加工的精加工也不易去掉粗加工的刀痕。同时由于粗齿锉刀刀刃相对较少,用力过大易让其很快磨损变钝,而且会使切屑过大留藏在刀刃中,这样便会影响锉刀的锉削效率,锉刀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
(3)半精加工时,在细锉上涂上粉笔灰,让其容屑空间减少,这样可以使锉刀既保持锋利,又避免容屑槽中的积屑过多而划伤工件表面。
(4)锉刀上不可沾油与沾水。用好后必须刷干净,以免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