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40-50年代中共对胡适的积极争取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19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争取胡适,是期望他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地位,为国家的和平、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抗战胜利后争取胡适,是期望他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发挥影响;建国前夕争取胡适,是期望他与过去决裂,在思想信仰和治学方法方面改宗马克思主义,以影响和挽留一批知识分子为新中国服务;50年代中期争取胡适,是期望他拥护统一事业,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大业。胡适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理念以及1949年以后大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是胡适最终没有接受统战的重要成因。
其他文献
一、“隐性比较”和“显性比较”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中西哲学比较可以分为“隐性比较”和“显性比较”两种基本类型。在西方哲学成为话语霸权的背景下,作为知识基础和价值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