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宇宙的痕迹在哪里?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曾经想过,曾经的某个决定如果做了另一种选择,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些“假如”有没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上演?在过去的几年中,多重宇宙的想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根据这个假设,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那么,多重宇宙是如何产生呢?其中的宇宙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相似性或者差异呢?
  多重宇宙会让人构想出许多相互平行的现实,其中一些和我们的只有着细微的差别。量子力学的多重世界解释确实预言了这种类型的多重宇宙。量子力学虽然很“奇特”,但它是迄今最成功的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在多重世界中,每一个可能的量子态都会分叉发育成一个新的宇宙。换句话说,物理上每一个可能的动作、每一种可以采取的选择,都可以并且会在其他地方发生。
  这样的平行宇宙也许存在,可能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发现能佐证量子力学这一多重世界解释的证据。然而,这些平行宇宙是永远也无法被观测到的,它们以一种我们几乎无法理解的方式独立于我们的宇宙之外。宇宙学家感兴趣的是更为具体的多重宇宙——虽然超出了我们所在宇宙的现实,但仍然是可知的。
  我们的宇宙拥有一个视界,类似于地球上的地平线。如果你身处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当你爬到它的最高点时,你能看到的最远距离是有限的,你无法直接看到远在地平线之外的东西。但是,你仍有可能获得有关这些东西的信息,例如漂来的漂流瓶。你可以了解发生在地平线之外的事情,因为来自它的各种信号可以抵达你所在的小岛。
  在我们的宇宙中,它的“地平线”即视界,要远得多。实际上,它到我们的距离在每个方向上都达到了约465亿光年。光速有限和宇宙自大爆炸创生以来一直在膨胀是形成这一边界的两大原因。根据目前最准确的测量结果,宇宙大爆炸生于 138 亿年前,因此我们所能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必须要在这个时间之内抵达我们。
  事实上,由于极早期宇宙的密度极高,大爆炸之后会形成的一个极其明亮但不透明的火球,经过大约40万年的冷却之后它才变得透明。随着宇宙空间的膨胀,从这个火球发出的光被拉伸成了不可见的微波辐射,目前,它是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最遥远的物体,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在寻找多重宇宙的证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估计,微波背景辐射的确切距离为465亿光年。最遥远的光已传播了138亿年。在光传播的过程中,空间也在一直在膨胀。
  我们不知道视界之外是什么,但我们可以从可见的东西进行推测。在这些大尺度上,宇宙是非常均匀且各向同性的,意味着在我们可见的每个方向上、在我们可见的每个地方,宇宙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绝对存在一个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更为广阔的宇宙,但它也许和我们的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正是现代宇宙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宇宙学原理。
  这些遥远的时空究竟能延伸出去多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取决于时空本身的形状。不同的估计认为,宇宙的真正大小从可观测宇宙的约250倍大(假设宇宙是闭合的)到无穷大(假设宇宙空间是平直或开放的)不等。然而,延伸出去的空间属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宇宙,而这个宇宙和我们的宇宙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事实上,如果宇宙真的是无穷的,或接近无穷的,我们可以预期,在宇宙中必定存在一个极其遥远的地方,那里会和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一模一样。
  这些“副本”宇宙以及生活在其中你我的“副本”距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们的可观测宇宙有着465亿光年的半径,包含有10118个粒子。试着想象一下这些粒子在可观测宇宙中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粗略计算,可以得到有10的10后面加118个零次方的可能性。虽然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大,但如果宇宙真是无穷大的,那么就有足够的空间来使得其中的粒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我们宇宙的特定组成。
  如果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多重宇宙又会怎么样呢?在这些多重宇宙中有一个和我们的宇宙截然不同。这正是令许多宇宙学家着迷的,在它背后有一个核心概念,被称为“永恒暴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熟知物质的物态,或者称为“相”。例如,水分子可以是液态的水、固态的冰或气态的水蒸气。但在基本物理学中,不单单物质具有相,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时空本身,都具有相。弦理论这样的高能物理学理论预言存在大量的相。当然,这些相之间的差异要远远超过水与冰之间的差别。不同的相可以拥有不同的物理学规律。例如,在某些相中会不含有构成我们宇宙的基本粒子,比如电子和夸克;在另一些相中,电子和夸克则可能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性质,比如电荷和质量。这些相是目前最前卫的宇宙学理论的共有特征。
  不同相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其中之一便是“真空能”的强度,它弥漫于整个空间中。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少量的真空能,被称为暗能量。正是它在驱动宇宙加速膨胀,否则宇宙的膨胀速率会不断减慢。在其他的相中,真空能可以不存在,或者强得多,甚至具有负值。这是在多重宇宙中创造出新宇宙的关键。如果所有这些不同相都可以存在,那么它们之间就可以转换,就像冰、水和蒸汽之间的变化。
  在某个初始时刻,宇宙中每个地方都可以有一个相。具有不同相的区域就像香槟中的气泡,或多或少是呈随机分布的。这就像抛硬币,对于一个给定的相,它的真空能要么为正,要么为负,但其中总有一些会是正的。如果真空能足够大,那么这个宇宙泡就会指数式地膨胀,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大小就会翻番,再翻番,并依此类推下去。因此,在这些区域中,空间会发生爆炸。如果这些相本身是不稳定的,那么宇宙泡就会在它们之中形成。这就是宇宙学家所说的永恒暴胀。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兴奋的概念。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能就位于这些宇宙泡中的一个。在这个宇宙泡之外,则有可能存在非常奇特的东西,例如极高速的暴胀、不同的物理学定律,甚至还可能有不同的维度。一旦你越过了我们所在宇宙泡的边界,就会发现多重宇宙绝对不会平淡无奇。永恒暴胀可以解释有关我们宇宙的最大谜团之一。
  我们宇宙的特性似乎是为生命而精确调校过的。例如,如果引力常数稍稍增强一点,或者电子的电荷稍稍减小一点,又或者把粒子束缚在一起的力稍稍减弱一点,那么恒星和行星就将无法形成,我们也就不会在这里了。一切都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至今还没有人能解释这是为什么。但是,如果存在着无穷多个宇宙泡,它们有不同的特性,那么其中就必然会有一个宇宙——我们自己所在的宇宙,那里的各种特性都恰到好处,由此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存在。   当然,最大问题的之一是,我们是否能找到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或者否定它——这是检验一个理论是否真的是科学的关键,在技术上被称为“可证否性”。对于多重宇宙理论的普遍批评就在于其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否。
  多重宇宙其实也具有可观测的效应。如果其他的宇宙泡和我们的靠得足够近,那么它就会和我们的宇宙泡发生碰撞。以现有的技术来看,探测这一现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并非不可能。事实上,你可以计算出这一现象看上去会是什么样的,也就知道了要寻找什么。因此,多重宇宙理论具有可检验的预言,而这也使得它是可证否的。它预言我们宇宙泡的空间几何是开放的。如果对宇宙几何形状的测量显示它是封闭的,就能否定这个理论。
  那么,与另一个宇宙泡的碰撞会在我们的宇宙中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如你所料,两个宇宙间的碰撞无疑是非常剧烈的事件。
  宇宙泡的外壁是非常“坚硬”的,运动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因为有作用力在驱动它们膨胀。这些宇宙泡会自然而然地膨胀,“吃掉”它周围的真空能。这些能量会被转换成外壁的动能,因此它们会不断加速,运动得越来越快,直至发生相撞。其结果是大量的能量注入我们自己的宇宙泡中,它们会传播到我们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科学家将其称为“宇宙余迹”。我们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会受到影响,但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正是科学家想要寻找的,因为它是最古老且最遥远的辐射,所以受这一事件影响的时间也最长。
  大多数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宇宙泡间的碰撞会在或多或少呈随机分布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留下一个温度稍高的环形结构和一个偏振图案。和在随机平面内振荡的微波不同,那里的振荡都指向特定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这一碰撞的有力证据,但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确实存在一些异常现象,似乎和宇宙泡间的碰撞有关。当然,很少有人会真把这些异常当成证据。然而,想象一下,兴许真的有某些东西其实就在我们可探测的边缘。它们会在测量阈值附近产生一些异常现象,一开始没人会把它当回事,但你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眼下,科学家正在等待由普朗克卫星测量的全天宇宙微波背景偏振图。它有别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分布图,特定类型的宇宙泡碰撞会在偏振图中留下截然不同的信号。
  如果我们的宇宙真的是多重宇宙中无穷多个宇宙里的一个,这对宇宙学的影响将是极其巨大的。根据这个理论,38亿年前创生出时间和空间的那一刻仅仅是某一个特定的相出现并开始膨胀的时刻,那么,探究大爆炸之前是什么也变得具有了意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多重宇宙也应该具有一个起源——如果确实如此,它应该位于不可知的遥远过去。
  不过,对潜在的多重宇宙的研究仍然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科学家现在专注于特定类型的宇宙泡碰撞,因为它们似乎是可以被探测到的最佳机会,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探讨的东西。另一种可能是,探测多重宇宙需要现今我们还无法企及的完全不同类型的观测,或者我们压根还没想出的正确办法。重要的是,探测多重宇宙是有可能的,一旦某件事情是可能的,我们就能找到一个聪明的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对此,我们真的还处于起步阶段。
  延伸阅读
  不同类型的多重宇宙
  从不可见的时空区域到复杂的结构,多重宇宙有4个不同的级别。
  第1级:在那里存在一个完全一样的地球
  最简单的多重宇宙是肯定存在的。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中的每一个点都被一个“哈勃体积”包围。它的大小由宇宙膨胀的速率和自138亿年以来光线传播的距离决定。在实践中,这意味着我们的哈勃体积是一个直径930亿光年的球体,但在我们可见的范围之外还存在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如果宇宙的几何形状是闭合的,由于空间会弯曲,因此,哈勃体积是一个有限的数字。如果宇宙(似乎最有可能)是开放的,则可能存在着无穷多个哈勃体积,它们每一个都包含有一个宇宙。这意味着在外面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颗几乎和地球完全一样的行星。
  第2级:我们不可及的膨胀宇宙
  弦理论是一个旨在解释粒子物理学基本规律的潜在的大统一理论。它认为时空至少有十维,在我们的宇宙中我们只能感知到其中的四维: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其他的维度则彼此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使得我们无法探测到它们。但是,我们的维度结构(或相)仅仅是许多种可能性中的一个。给予适当的条件,新的相就能从一个已经存在的相中创生出来,然后以光速膨胀。这意味着它们是完全不可及的。根据永恒暴胀理论,形成无穷多个有着不同维度和物理学定律的宇宙泡是可能的。
  第3级:那里存在你的未来
  根据量子力学的多重世界解释,即使是在最小的微观尺度上,在可能的结果之间,每一个决策点也会使得宇宙分叉成两个相互之间不可见的现实。这个构建多重宇宙的惊人想法并非来自弦理论,而是建立在无限维希尔伯特空间之上。虽然你可能会想,根据多重世界理论,将形成比宇宙泡模型更多样的多重宇宙,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所有的多重宇宙都是无限的,在不同类型的多重宇宙中都会出现同一变体。此外,一些物理学家甚至认为,如果量子力学能以某种方式奏效,那么多重宇宙的多重世界版本在形式上可以等同于更简单的版本。
  第4级:最奇怪的宇宙
  假如多重宇宙是对我们自己所在宇宙的扩展,包含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宇宙泡,或者是无穷维的分支结构,那么所有这些“低级别”的多重宇宙仅仅是更广阔的“终极集合” 的一部分。它把所有可能的多重宇宙——无论它们叫什么——都囊括进了一个纯数学的描述中,因此包含所有低级别的多重宇宙,外加仍有待发现的任何其他类型。然而,这仅仅是半哲学论证的一部分,整个多重宇宙是一个数学结构,在其中有意识的实体可以感知物理上的“真实”世界。
其他文献
问题:  假如地球完全由质子构成,而月球完全由电子构成,那会如何?  这是一个颇具破坏性的假设场景。  你的想象也许是,电子月球沿轨道绕着质子地球运转,有点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氢原子。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假设模型是有意义的。毕竟事实就是如此,电子绕着质子转,卫星绕着行星转。而且,这种行星的类原子模型曾一度非常流行,尽管很快科学家就证明它对理解原子没什么帮助。(这种模型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基本被淘汰,
期刊
作为历史上首个成功着陆彗星表面的人造登陆器,欧空局的“菲莱”号或许到和地球说再见的时候了。2016年1月10日,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再次向“菲莱”号彗星登陆器发送唤醒指令,希望能够启动其调速轮并清除其表面的尘埃,帮助“菲莱”号重新定位。然而,科学家未能收到“菲莱”号的任何回复。由于“菲莱”号登陆的67P 彗星正在飞离太阳,登陆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每天能够获取的能量不断衰减,所以科学家认为“菲莱”
期刊
外星人绑架研究国际中心是一个刚成立的组织,致力传播有关外星绑架现象的确凿信息,为那些对绑架事件感兴趣的治疗专家提供准确信息,帮助解决在催眠和唤醒记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问题。大卫·迈克尔·雅各布是董事会主席。   ◥ 外星人如何来到地球?   批评者认为不明飞行物和绑架现象是不存在的,因为到达地球要穿越辽远的太空,而且时间极为漫长,这些难题对人类现有的技术而言是难以攻克的。但是,外星人可以利用其掌握的
期刊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在合并的最后阶段产生的。这两个黑洞的初始质量分别为29个太阳质量和36个太阳质量,后合并成了一个质量为太阳的62倍的黑洞,其余的质量以强大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空间,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终于被美国的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了。  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初始频率为
期刊
在UFO发现史上,从没有一个飞碟报告比华盛顿国家机场目击事件受到更多的关注。  当美国首都附近的华盛顿国家机场和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雷达都捕捉到UFO时,关于目击事件的新闻报道就取代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这些报道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总统办公室,伦敦、渥太华和墨西哥城的  新闻媒体都打来电话询问。当我拒绝告诉那些美国记者我对此次目击事件的看法时,华盛顿罗杰·史密斯酒店的大堂差  
期刊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日发表了昴星团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认为它在夜空中观测到的时长仅千分之一秒的闪光电波,可能源于距离地球50亿光年处发生的天体大爆炸。  该现象被称作“快速射电暴”。在对射电暴的电波进行解析后,研究者计算出了从50亿光年处到地球的宇宙空间中分布的电子数量。这也为“宇宙中大多数已知物质并非星球或星系,而是看不见的星系际物质”这一假说提供了佐证。  这一现象自数年前被发现以来已被观测
期刊
在宇宙形成早期,太空中充满了正在爆炸的恒星,以及旋转的尘埃——这也是现代宇宙的组成元素,但早期宇宙中的星系要少得多。一颗稳定恒星附近的行星将持续受到密集宇宙辐射的攻击,这些辐射既来自行星系内部,也来自外部。  得克萨斯大学艾尔帕索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保罗·梅森博士提出一个理论,认为在黑洞形成、宇宙扩张的过程中,宇宙辐射的数量也随之下降。不仅释放出的辐射量下降,它需要填充的空间也减少了。此外,随着黑洞
期刊
2016年3月9日出现的日全食在印度尼西亚可见,9月1日将出现仅中非地区可见的日环食。2016年,大家只能看到两次微弱的半影食,分别出现在3月23日和9月16日。  任何有关自然界中奇观景象的名单都少不了日食和月食。这类现象一年当中最多可以出现7次,比如1982年;至少也会出现4次,正如2016年的情况。中国部分地区的爱好者可在3月9日观测到程度不等的日偏食。由于月球亮度变化微弱,两次半影月食并不
期刊
对6名按说应该进行过2.4亿千米的太空旅行、且事先完全是陌生人的团队成员来说,我们的空间非常小。在10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HI-SEAS(夏威夷太空探索与模拟仿真基地)进行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的实验项目,实验地点海拔2440米,是一座没有实时通信、大小约为一套三居室公寓的穹顶建筑。这样做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类如何在往返火星的旅途中生存下来。我们还会在这里度过8个月。  我们并不是在测试自己身体的
期刊
这两个“会怎么样”的答案都是“不会怎么样”。  一个质量相当于月球质量的黑洞,它的事件视界大约相当于一粒沙子那么大。根据黑洞相关数值对应表格,问题中所说的这个月球黑洞,它的大小大约介于中沙和细沙之间。这个大小足以穿过《美国材料标准》中70号及以上的滤网。我估计,这个月球黑洞实际上完全能穿过任何型号的滤网,只不过会在穿过的同时顺手把滤网毁了罢了。不过毁了就毁了吧,又能怎么样呢?  虽然月球变成了黑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