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如何用音乐活动来丰富小学特色德育体系,其研究意义就在于为学校建立特色鲜明的、富有实效性的德育体系,并为其提供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体系
一、音乐活动对小学德育体系的重要性
如果用音乐活动这个手段来将丰富德育体系,显然德育活动的主体就应该是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音乐有多种表现形式:歌曲、乐曲、节奏、舞蹈等,音乐活动也就能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欣赏音乐、合唱歌曲、随音乐律动、乐器演奏、音乐讲座、了解音乐相关文化等多种方式,这些音乐表现方式就作为德育活动的实践方式来实现,最终均达到德育效果。
二、用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设想
(一)關于用音乐活动丰富整个体系的设想
1.领导意识和教师素质
在提高领导意识这方面,可以通过写一份详细的用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工作方案来进行,方案中要罗列出用音乐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理论依据、意义、具体如何开展活动以及最终活动应达到哪些效果。在方案中要体现出音乐的专业性,还能让非音乐专业的领导也能够读懂。
通过工作方案取得领导的支持,并让领导了解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意义后,还需要用音乐实践活动来体现这种意义。如果作为活动方案执行者的教师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活动开展的就会更彻底有效。因此活动开展前,可以对作为执行者的教师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普及教育。这样不断的积累,在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德育工作体系化的时候,就会拥有一支有较高音乐素养的教师队伍。
2.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音乐主题的校园文化,设计整体校园文化的负责者要让音乐教师参与到整个校园文化的设计中。初期的设计是学校文化和外部装饰设计:在校园、教学楼的墙面和边角设计出有音乐元素的各种文化装饰,如音乐元素校徽、五线谱墙线、悬挂音乐家的名言等;中期的设计是各种班级文化,为班级创作有自己风格的班歌、音乐主题班徽、班训等;后期的设计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音乐挂钩,利用音乐的实践性和德育性来完成教育教学,如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研活动,音乐班队会、音乐主题教师活动等。当完成这些工作后,音乐将成为特色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体系中发挥最大作用。
3.日常活动
这是最能够体现出音乐活动丰富德育工作体系的一部分内容。音乐应贯穿于学生每一个日常活动环节中,从进校开始,一直到离校,甚至是各科的课堂上,需要学生固定完成的程序和养成的习惯都通过音乐实践来展示和体现。这里提到的通过音乐实践来展示和体现不是为了用音乐实践而强行跟音乐扯上关系,而是要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让音乐实践来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设计活动时了解音乐的特点,并能选择或创作合适的音乐来用于实践。
(二)关于以音乐为背景的行为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欣赏水平,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部分主要还是以创编校园歌曲和儿歌的形式为主。创编的歌曲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旋律明朗,歌词简单明了、德育目的明确,朗朗上口,押韵易记,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习惯的形成。
给小学生使用的校园歌曲,最好能一句歌词对应一个动作,让音乐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得以发挥,最终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例1:
《上课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
班长喊起立,问好声响亮,
课本摆在右上角
抬头挺胸坐端正
用笔放桌上
我是好榜样
例2:
《下课歌》
下课铃声叮铃铃,走出课堂放轻松,
轻声慢步上下楼,进出楼道靠边行,
不打闹,不跑跳,文明游戏我做到。
(三)关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教师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音乐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的深入程度。因此除了养成活动对教师普及的音乐知识外,还应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音乐普及培训。可以根据年龄、教龄、学科和音乐知识掌握程度分层进行,培训时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实践活动要相结合,而且用实践来巩固理论,可以代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实践性和趣味性强的方法,在课余既放松了老师们的身心,又普及了音乐教育。
三、音乐活动得以实施的保障
(一)领导支持
开展全部以音乐为主要实践方式的德育活动,需要领导有关于音乐德育功能方面的了解和认可,并了解或愿意学习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亲身参与和设计相关活动,由此而带动和激发教师、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进一步开展更多活动,从而养成习惯,丰富体系。
(二)教师的主导
在学校里,所有活动的执行者和主导者都是教师,可以说教师的执行力和主导程度决定了活动的开展效果。想要开展以音乐为实践方式的德育活动,进而丰富相关体系,必须提高教师对音乐的认识,唤起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主导意识,本着德育的目的,用适当的音乐手段与方法,最终达到德育效果。
(三)学生的参与
音乐活动最终的受教育者、实践者和参与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有没有兴趣参与音乐活动、音乐活动的德育目的是否能让学生接受、最终的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都是在设计活动前要考虑的。
结论
德育工作体系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集合体,德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方向和目标。如何让德育开展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愉快接受,具有实效性,而且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展开,并有其自己的鲜明特色,当然这是每个学校都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关于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探究,相信如果能够很好的实施和改进,并能参与建设成为体系,为小学德育工作体系的建立提供微弱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萍. 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北方音乐,2018,38(23):210+212.
[2]王丽樱. 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47-48.
[3]谢丽娟.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艺术科技,2015,28(12):278.
田亭亭 龙岩市新罗区适中中溪小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体系
一、音乐活动对小学德育体系的重要性
如果用音乐活动这个手段来将丰富德育体系,显然德育活动的主体就应该是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音乐有多种表现形式:歌曲、乐曲、节奏、舞蹈等,音乐活动也就能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欣赏音乐、合唱歌曲、随音乐律动、乐器演奏、音乐讲座、了解音乐相关文化等多种方式,这些音乐表现方式就作为德育活动的实践方式来实现,最终均达到德育效果。
二、用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设想
(一)關于用音乐活动丰富整个体系的设想
1.领导意识和教师素质
在提高领导意识这方面,可以通过写一份详细的用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工作方案来进行,方案中要罗列出用音乐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理论依据、意义、具体如何开展活动以及最终活动应达到哪些效果。在方案中要体现出音乐的专业性,还能让非音乐专业的领导也能够读懂。
通过工作方案取得领导的支持,并让领导了解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意义后,还需要用音乐实践活动来体现这种意义。如果作为活动方案执行者的教师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活动开展的就会更彻底有效。因此活动开展前,可以对作为执行者的教师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普及教育。这样不断的积累,在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德育工作体系化的时候,就会拥有一支有较高音乐素养的教师队伍。
2.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音乐主题的校园文化,设计整体校园文化的负责者要让音乐教师参与到整个校园文化的设计中。初期的设计是学校文化和外部装饰设计:在校园、教学楼的墙面和边角设计出有音乐元素的各种文化装饰,如音乐元素校徽、五线谱墙线、悬挂音乐家的名言等;中期的设计是各种班级文化,为班级创作有自己风格的班歌、音乐主题班徽、班训等;后期的设计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音乐挂钩,利用音乐的实践性和德育性来完成教育教学,如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研活动,音乐班队会、音乐主题教师活动等。当完成这些工作后,音乐将成为特色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体系中发挥最大作用。
3.日常活动
这是最能够体现出音乐活动丰富德育工作体系的一部分内容。音乐应贯穿于学生每一个日常活动环节中,从进校开始,一直到离校,甚至是各科的课堂上,需要学生固定完成的程序和养成的习惯都通过音乐实践来展示和体现。这里提到的通过音乐实践来展示和体现不是为了用音乐实践而强行跟音乐扯上关系,而是要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让音乐实践来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设计活动时了解音乐的特点,并能选择或创作合适的音乐来用于实践。
(二)关于以音乐为背景的行为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欣赏水平,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部分主要还是以创编校园歌曲和儿歌的形式为主。创编的歌曲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旋律明朗,歌词简单明了、德育目的明确,朗朗上口,押韵易记,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习惯的形成。
给小学生使用的校园歌曲,最好能一句歌词对应一个动作,让音乐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得以发挥,最终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例1:
《上课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
班长喊起立,问好声响亮,
课本摆在右上角
抬头挺胸坐端正
用笔放桌上
我是好榜样
例2:
《下课歌》
下课铃声叮铃铃,走出课堂放轻松,
轻声慢步上下楼,进出楼道靠边行,
不打闹,不跑跳,文明游戏我做到。
(三)关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教师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音乐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的深入程度。因此除了养成活动对教师普及的音乐知识外,还应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音乐普及培训。可以根据年龄、教龄、学科和音乐知识掌握程度分层进行,培训时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实践活动要相结合,而且用实践来巩固理论,可以代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实践性和趣味性强的方法,在课余既放松了老师们的身心,又普及了音乐教育。
三、音乐活动得以实施的保障
(一)领导支持
开展全部以音乐为主要实践方式的德育活动,需要领导有关于音乐德育功能方面的了解和认可,并了解或愿意学习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亲身参与和设计相关活动,由此而带动和激发教师、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进一步开展更多活动,从而养成习惯,丰富体系。
(二)教师的主导
在学校里,所有活动的执行者和主导者都是教师,可以说教师的执行力和主导程度决定了活动的开展效果。想要开展以音乐为实践方式的德育活动,进而丰富相关体系,必须提高教师对音乐的认识,唤起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主导意识,本着德育的目的,用适当的音乐手段与方法,最终达到德育效果。
(三)学生的参与
音乐活动最终的受教育者、实践者和参与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有没有兴趣参与音乐活动、音乐活动的德育目的是否能让学生接受、最终的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都是在设计活动前要考虑的。
结论
德育工作体系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集合体,德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方向和目标。如何让德育开展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愉快接受,具有实效性,而且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展开,并有其自己的鲜明特色,当然这是每个学校都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关于音乐活动丰富小学德育体系的探究,相信如果能够很好的实施和改进,并能参与建设成为体系,为小学德育工作体系的建立提供微弱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萍. 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北方音乐,2018,38(23):210+212.
[2]王丽樱. 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47-48.
[3]谢丽娟.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艺术科技,2015,28(12):278.
田亭亭 龙岩市新罗区适中中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