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冥界的永生之门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奥蒂瓦坎人的永生之门


  美国考古学家戈麦斯·塞尔吉 奥屏住了呼吸。在特奥蒂瓦坎古城 遗址,他的团队花了六年时间挖一 条138米深的墓道。他和他的团队 已经移动了1000吨的石头和碎片, 让无数珍宝重见天日。现在,在墓道 的尽头,三个墓室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三个深埋地下的墓室将会揭示或 解答哪些谜题?
  在公元100年到公元700年之 间,特奥蒂瓦坎古城十分繁盛,这块 36平方千米的土地曾养育了20万 城市人口,它是中美洲的古代大城 市之一,而且建立了复杂的政权体 制。这座在印第安人纳瓦语中是“创 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却在存在 了600年后,一夜消失,留下了许多 未解之谜。
  其中,最大的谜题是古城里最 宏伟的建筑是两座金字塔—太阳 金字塔(世界第三大金字塔)和月亮 金字塔。刚开始,考古学家认为它们 是用活人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地 方,但更多证据却显示事情并不那 么简单。
  考古发现,太阳金字塔中心下 方有一条6米长的洞穴,分上下两 层。起初,考古学家们以为它只是个 天然洞穴,或者可能是当地部落的 临时住所,但现在一些考古学家开 始相信它可能是国王的墓穴。太阳 金字塔的天文方位也似乎在证实这 一点:从洞穴的上层厅堂,经过金字 塔南边墙上的气流通道,可以直接 望见天狼星,这预示着长眠于此的 死者可以与天狼星交流;而从洞穴 的下层厅堂,经过金字塔北边墙上 的气流通道,可以直接望见北极星, 这预示着长眠于此的死者可以与北 极星交流。这样精心挑选的地理位 置,使得金字塔看起来更可能是死 者通灵之地。
  到底是通灵还是祭祀?科学家 们还没法下定论,但与谜一样的黄 泉大道相比,似乎后者更让考古界 一筹莫展。
  这条黄泉大道是特奥蒂瓦坎遗 迹的中心轴线,呈南北走向,两侧的 建筑物以金字塔和庙宇为主,呈现 了严谨的格状结构。考古学家曾推 测这里或许是古奥蒂瓦坎古城人祭 祀众神的遗址,以前成为祭品的人 或者动物都要通过这条大道到达祭 台。然而,隐藏在各大庙宇下的墓穴 表明,这条大道以及周围的建筑更可 能是统治者在死后想继续成为宇宙 之王,寻找到永生之门而建造的。
  现在,戈麦斯·塞尔吉奥和他的 团队已经进人了更深一层的墓室。 在墓道其中的一条里,他们发现了 大量水银。在过去,水银代表着通向 地府的河流,这也暗示着这可能是 皇室墓室。如果塞尔吉奥在挖掘工 作结束之前,成功找到了墓穴主人 所在,尸骨的DNA分析将向我们解 释遗址的主要争议,是一个单独的 王朝还是几个统治家族统治了谜一 样的文明?或者他们建造这座古城 到底是不是为了寻找到永生之门

古埃及人的地府地图


  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没法掩 住他的失望,在三年的筋疲力尽的 挖掘中,他和他的团队最终成功地 到达了174米的墓道的尽头,但却 一无所获。
  这条墓道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帝 王谷,帝王谷埋葬着埃及新王国时 代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 64位法老,其中只有17座开放,还 有很多陵墓等待发掘。哈瓦斯发掘 的是处于帝王谷的中心位置的一处 墓室下面的墓道。
  起初,哈瓦斯设想,在已有 3000年历史的古埃及法老墓室下 面,一定会有一些发现,但墓道看上 去拒绝透露它的秘密,到某处简单 又仓促地结束了。是因为工程没有 竣工,还是说这样的结构象征着通 向地下世界的阶梯呢?
  后者似乎更有可能。因为在墓 道上面墓室的墙上彩绘着神秘的墓 志和一系列引导死者通向永生的符 号,整个图景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地 府地图。
  对于埃及人来说,地府地图当 然重要。在埃及文化里,地下王国通 常被描述成迷宫,充满了锁着的门、 障碍物和无数的挑战。根据埃及的 神话,一个吃灵魂的恶灵会随时在 任何一个角落里隐藏着。死去的法 老们,需要成功穿越障碍物,躲避恶 灵的追捕,在迷宫里绕了6个小时 后,法老还得接受来自地下世界判 官的审判。判官会将法老们的灵魂 和真理正义之神的羽毛放在一起称 量,如果天平保持平衡,灵魂与羽毛 一样轻,他就能得到永生,如果不 能,法老的灵魂将会被吃掉,这样, 法老又会死一次,这次才是最终的 死亡。
  墓室的这位法老看上去对于自 己的审判结果已经信心满满,因为 彩绘里的人物都十分轻松,显示了 法老获得了永生的生命,在法老变 为木乃伊之前,他已经成了所有后 代国王天上的父亲。

沙漠里的戏剧院


  在约旦南部,有一座佩特拉城, 它曾是厄多姆国的都城。这座几乎 全在岩石上雕凿而成的古城,因特 殊的地貌赋予的绝美颜色,而被人 们赞誉为“玫瑰古城”。不过,这座有 着如此浪漫名字的古城,却神秘地 遭到了废弃,直到1812年被瑞士旅 行家重新发现,才得以重见天日。
  一条狭长的峡谷是通向这个古 代世界的唯一人口。峡谷迁回曲折 达150千米,两侧则是高达100米 的岩石墙。在穿过了漆黑又令人毛 骨惊然的峡谷后,就会看到大量的 立体雕刻的红色石墙,这就是佩特 拉城,一个被遗忘了几个世纪的纳 巴泰文明的都城。直到今天,虽然考 古学家们已经挖掘发现了1000多 个遗址,但只占这座古代岩石城市 的20%,它仍留下了太多未解之 谜。
  其中,最大的谜题就是大规模 雕刻在岩石中的剧院建筑。剧院有 45排椅子,可以容纳6000人,看台 成扇形,沿山而上排成阶梯。你可能 会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剧 院,但考古学家们并不这么认为。
  在遗迹现场的岩壁上,有许多 空洞,这是一些凿岩而成的墓穴群。 而这个剧院正好挨着这些墓穴群。 巧合吗?可能不是,如果亲临现场, 就可以发现,观众席超乎你想象的 更靠近死亡王国。在剧院最后几排 的墙上,有一些黑色洞穴,這些洞穴 看起来就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 窥视孔,随后考古学家们也证实这 些洞穴的确就是墓穴。想象下,这个 空荡荡的剧院,竟然是为亡灵准备 的,会不会不寒而栗呢?

安第斯山脉的迷宫


  不祥的叫声从地底下传出。人 群全神贯注地站在宏伟的庙宇前, 紧张不安地倾听声音,这是一种类 似美洲虎咆哮的奇怪的声音,青烟 从地下滚滚而出。听,神灵说话了!
  这是位于秘鲁境内的查文德万 塔尔朝圣中心的场景。这座建于公 元前850年的祭祀中心,是安第斯 山脉地区宗教信仰的圣地,其在当 地人心中的神圣地位类似于麦加之 于穆斯林,耶路撒冷之于基督徒。无 数的教徒曾虔诚地不远万里来这 里,就是为了倾听神谕,而且他们都 相信自己听到了神的旨意。那么,那 些奇怪的来自地下的声音,真的是 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话语吗?
  在一个三层金字塔的方形基座 下,考古学家们找到了传说中的另 外一个世界的人口。这是一个规模 庞大的地下迷宫,迷宫系统里有四 通八达的狭窄通道、阶梯和无数房 间。通道曲折延伸了1.5千米。许多 通道和阶梯都忽然地结束了,另外 一些则通向更深的地下。这个复杂 的地下系统会不会就是神谕的来 源?
  在祭司的喇叭吹响时,信徒们 带着祭品,被要求通过漆黑的墓道, 直到最终抵达一个神灵前。这个神 灵被雕刻在差不多有五米高的花岗 岩棱镜形上,它有可怕的猫科动物 的特征,身体上面是宽阔的猫头,蛇 在它的头上盘旋,同时,还有老鹰的 图纹,身体下面逐渐变细,插进地 面。在查文德文化里,老鹰代表着空 气、蛇代表着水,而猫科动物则代表 着大地,人们相信通过敬拜这样的 神灵,可以维持与宇宙的和谐关系。 不过,当信徒们虔诚地祈祷时,迷宫 内的一些房间及其相互连接的空间 能够对回声进行放大,这时,信徒们 听到的神谕,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声 音发生改变后的话语。所以,考古学 家们相信,神谕只不过是查文教的 祭司们利用诺大的地下系统的声学 效果操纵着他们的信徒。
  虽然现在的科学可以解释这些 奇怪的声音,但在几千年前的人们 看来,这无疑是来自地下神灵的话 语,无数的人带着丰盛的祭品在这 里献祭,祭司们也在这里举行盛大 的祭祀活动。
其他文献
作品:《创世纪系列1-10》  规格:300×300×75cm  材质:铁雕装置  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雍韬点评:  任戎把创作的主题转向了东方文化的源头,用一种冷静而客观的视觉语言,进行了新的解读与描述,营造出了生命至上、充满张力的异化空间。恰如起源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鬼步舞,任戎雕塑里的切割手法快速简洁,金属质感强悍,充满震撼力,看起来轻松休闲,非常写意,欣赏度更高,极具现场渲染力。他以坚韧的
“空中花园”的创作构想始于某天我在公园偶遇的一棵橡树。它被连根拔起之后,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在一座玻璃山丘之上睡去似的。时隔几日,当我返回原地,发现那树已不复存在,但它的根却在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大块的土堆与坑陷。我想象着不久之后会有新的树木在这块土地上继续茂盛地生长,就像苏美尔人神话故事中的女神一般。我想要把这棵树移植到我的精神花园中去,希望它在一个崭新的理想世界静静地睡去。好似印度教中的
2016年11月20日17:30,适逢“爱·跟随、跟随——中匈雕塑艺术交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之际,以“爱·跟随、跟随”为主题的座谈会在文韵时光咖啡厅举办。参加展览的嘉宾、作者以及北京文化、雕塑界的专家近30人参加了座谈活动。在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罗敏主持下,大家围绕本次展览以及今年8月初中国艺术家赴匈牙利的展览,涉及艺术哲学、中匈文化、展览策划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彩研讨。以下为部
内容摘要:自当代艺术风潮成型起,艺术的商业化进程就备受学者关注。市场成为左右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商业化之路是闽台两地的共同前进道路,两地艺术家也走出了各自的特色和故事。闽台两岸隔海相望,无论从血缘还是文化上均具有无可否认、不可割舍的深厚血缘关系。历史上,无数闽地的商贾农人,文人艺匠离家去台,在台湾落地生根,并在闽台两地建立起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如今,在商业化浪潮的席卷下,闽台两地
一、从《夏露德女士像》说起  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仓库”的玻璃橱窗中,存放着郑惠南先生的雕塑作品《夏露德女士像》,作品满是灰尘,无人提及,渐渐地被人们所忘记,在今天很多老作品大红大紫、价格攀升对照下,“夏露德女士”显得格外冷清与寂寞。  1956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年轻教师郑惠南先生和李克勤女士,受学院派遣赴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进修,为期半年。他们回国后所带来的理性、冷
从本质上讲抽象雕塑是关于雕塑本体语言的话题。在具象雕塑上探讨雕塑的本体语言总是受到对象解剖结构的干扰,语言的锤炼总是进行得不那么纯粹。而抽象雕塑的极致性形态无非是几何形、有机形、点、线、面、体、块等,雕塑家可以在其间直接思考诸如空间与形体、能量与重力、生命与架构、物质与精神等关于雕塑的终极命题。  抽象雕塑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形态要素的有限性,且并不影响艺术家发挥的无限性。就是同一类型的形态,N个雕塑
中国是否进入了消费社会,人们对此还存有争议,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消费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它不仅仅是人们用来满足物质需求的简单行为,而是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消费来建构自己的社会阶层、文化身份,满足某种自我想象和价值定位,对商品的符号意义、文化特性及形象价值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说,至少在中国的某些地区或阶层中,已出现了消费社会的现象与特征。  关于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在文化艺术界引起
那是26年前的事了。  那年我10岁,与母亲住在院南那座叫茅山的山脚下。那时父亲远在一家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因此他留给我的印象平淡得不如那个十天半月便到我们村子来吆喝一阵的补锅匠。在我脑海里,他的模样一直有些模糊不清。  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只有摸着我的脑袋瓜子、送我上学或者搔着我的后背抚我入睡的时候,才使我感觉它不可抗拒的母性温柔
可能很多男性观众都会暗暗地羡慕陈连富,因为他雕塑了那么多美丽的身体。  陈连富虽然也做过许多金属焊接作品,也做过一些头像之类,但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成就的,应该是那些女人体。  一个男人喜欢女性的身体,特别是性感的,有魅力的身体,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这一点上,它不是什么“当下”不“当下”的问题,而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当下的男人关注女性的身体;过去的男人难道就不关注吗?何况,当下的女性同样也
文:潘特斯·肯杰明(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 译:王梦佳    学院成立的故事  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模仿由路易十四于1648年在巴黎建立的法兰西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艺术院校开始在欧洲被广泛建立。直到1 738年,丹麦的独立君主克里斯汀五世才开始在财政上支持丹麦的一个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这个学校针对艺术家、艺术业余爱好者和工匠培训绘画和素描。它于1740年开始运作。这个学校经常只有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