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管里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麻烦,给管理带来阻碍。处理应对这些麻烦的方法有:取得创新性的突破、不受工作的限制和正确分辨事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么革新,不断的再创造;要么停滞不前,走向灭亡。创新是企业永恒的核心能力。打破常识,不拘泥于工作,多角度的认识事物,才能有创新性的常识产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处理应对;创新;发展
每个组织,不仅仅是企业,都需要一种核心能力:创新。市场是无情的,落后的企业或者产品只能被取代。要想不被取代,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管理者的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管理者只有转换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创新不是一种性格特质,确切的说,是一种在机会面前善于寻找方法的思维和态度。
1.如何取得创造性的突破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确切的说,是人的常识在维护着这个社会的种种秩序。当然,在社会里肯定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有人如此感叹:用智会引起争执,用情会被埋没,坚持独到的意境又会受到束缚。这个社会给人们的空间,并不是十分的舒坦。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必须受到约束,否则将导致社会的混乱。而这种约束来自于法律、道德等。当然,其中也包括常识。任何一个人都有常识。常识是做人处事参照的标准,是衡量善与恶、丑与美的标准,是人类的本能。正是因为常识的存在,才确保了社会的稳定。简单的说:“常识就是基本知识,是人们对人性和社会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基本认识”。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常识进行不同的划分。在这里,我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将它分为固有常识和创造性的常识。固有常识是一种基本性常识,也是佛家所说的“一种保守性的禅”。创造性的常识是一种有利于社会进步,打破固有的保守观念的常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常识也是如此。固有常识与创造性常识就是一个对立面。从好的方面来看,常识能够起到润滑人际关系,确保社会稳定的好作用。若从不好的方面来看,常识则会扼杀人们的创造性,扼杀人们打破固定的思维观念,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对于那些保守派而言,常识是维护他们安全稳定生活的最有利的武器;而对于那些维新派来说,常识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是,不管是保守派还是维新派,改革所迎来的终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在改革的进程中,新旧观念相互抵制,相互约束,正是在这样一个矛盾的斗争中,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是在矛盾与斗争中不断前进发展的。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每一次的变革都是新旧常识相互斗争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在斗争中不断协调,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新观念、新常识。“常识的不断改变,最终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变。”在企业中存在着保守派和创新派,管理者应该做一个协调者,综合双方的观点,并最终做出决断。
“当人们一旦拘泥于某一事物时,就会迷失自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是事物的全部。那么,人们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将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部的”。常识也是如此,常识来源于无形之中,受个人教育、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影响而形成。而拘泥于常识也很难为人们所挖掘,这种无形的拘泥,我们必须严加防范,这样,完全释放我们心灵的空间。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不能够改变这个实体,那么我们又何不去改变自身,不让自己拘泥于其中呢?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各界都需要注入活力、创造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过要“解放思想”,只要思想解放了,就可以增加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使社会经济更加迅速的发展。而这里的思想解放,就是要人们摆脱固有常识的束缚。对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要去继承它,改革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固守常识,凭着这些固有常识和经验来做了,将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效果,社会也不会进步。企业发展也是如此,“一个只知道固守常识、不力求创新的企业,是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的”。在企业里,对于担任了某一管理职位的中年人来说,经常要去面对固有常识与创新性常识,保守派与维新派的相互牵制。如何才能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还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是作为一位领导者应予以考虑的。
2.如何不受工作的限制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要否定常识性的事物,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遵循常识。领导应该使部下明白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不要让部下盲目的工作。从基本做起,对于那些有着一套理论来应对别人的人来说,他们热衷于争辩理论,论辩能力很强。这类人不能够顺着他的理论去说服,而应该采用突然提出理论之外的事情,使对方的意志产生动摇。然后继续提出问题,使对方的论辩能力发生混乱,从而使其跟着我们的理论走,走进我们所预设的“陷阱”,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参禅修行的过程就如同一个婴儿成长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固有性常识到创造性常识”。然而,当一个人从婴儿阶段过渡到成人阶段之后,人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发展,去寻找某种更高的人生目标或更多的利益,而忽视了内心的最基本、最常识性的东西,即固有常识。当人们忽视了固有常识,盲目进行创造性常识的时候,固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却不会长久。因为失去了固有常识,创造性常识就如同一朵被摘下的美丽的花,虽然很漂亮,由于没有根基的存在,很快便会枯萎。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工作应力求创新,但是如果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那又何谈创呢?因此,不管做何事,都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只有从最基本的开始,脚踏实地的去做,才会取得创造性的效果。
3.如何正确分辨事物
事实因人的观点而发生变化。事物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不同的观点。虽然人们常说,事实只有一个,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人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虽然是一个固定的事实,但是由于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目的的不同,使事实在各人眼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事实。“只有在掌握了自己内心的基础上,然后在去看待事实,才会找到真正的事实”。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发散性思维,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听取员工的建议。人们在认识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将主客观分开考虑,把两者视为相互独立的关系。这会将他们带入一个误区。要想真正认识一件事,必须要将主客观统一起来看。主观应该是我们去认识某件事情所用的心,而客观则指事物存在的本质。将主客统一起来看待问题,也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看待事实,才能够明白真理,当部下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情绪时,领导应用心挖掘消极情绪的原因,而不该强令部下改正。
4.结束语
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和干劲是非常好的。但是当部下拘泥于工作时,领导应用工作之外的各种方法来调节,使其思维更加开阔,这样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活力。为了使企业能够快速且稳定地向前发展,领导者应剔除掉那些保守、妨碍发展的规章制度,给员工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社会上存在许多迷惑人们视线的东西,当你不仅把观察停留在眼睛上,而用一颗平常心心去体会时,就会看到真正的事实。正确分清事物的本质,主客观相结合地去认识周围的东西。才会有一颗“常态”的心,稳重地应对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一切。(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处理应对;创新;发展
每个组织,不仅仅是企业,都需要一种核心能力:创新。市场是无情的,落后的企业或者产品只能被取代。要想不被取代,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管理者的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管理者只有转换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创新不是一种性格特质,确切的说,是一种在机会面前善于寻找方法的思维和态度。
1.如何取得创造性的突破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确切的说,是人的常识在维护着这个社会的种种秩序。当然,在社会里肯定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有人如此感叹:用智会引起争执,用情会被埋没,坚持独到的意境又会受到束缚。这个社会给人们的空间,并不是十分的舒坦。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必须受到约束,否则将导致社会的混乱。而这种约束来自于法律、道德等。当然,其中也包括常识。任何一个人都有常识。常识是做人处事参照的标准,是衡量善与恶、丑与美的标准,是人类的本能。正是因为常识的存在,才确保了社会的稳定。简单的说:“常识就是基本知识,是人们对人性和社会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基本认识”。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常识进行不同的划分。在这里,我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将它分为固有常识和创造性的常识。固有常识是一种基本性常识,也是佛家所说的“一种保守性的禅”。创造性的常识是一种有利于社会进步,打破固有的保守观念的常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常识也是如此。固有常识与创造性常识就是一个对立面。从好的方面来看,常识能够起到润滑人际关系,确保社会稳定的好作用。若从不好的方面来看,常识则会扼杀人们的创造性,扼杀人们打破固定的思维观念,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对于那些保守派而言,常识是维护他们安全稳定生活的最有利的武器;而对于那些维新派来说,常识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是,不管是保守派还是维新派,改革所迎来的终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在改革的进程中,新旧观念相互抵制,相互约束,正是在这样一个矛盾的斗争中,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是在矛盾与斗争中不断前进发展的。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每一次的变革都是新旧常识相互斗争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在斗争中不断协调,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新观念、新常识。“常识的不断改变,最终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变。”在企业中存在着保守派和创新派,管理者应该做一个协调者,综合双方的观点,并最终做出决断。
“当人们一旦拘泥于某一事物时,就会迷失自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是事物的全部。那么,人们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将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部的”。常识也是如此,常识来源于无形之中,受个人教育、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影响而形成。而拘泥于常识也很难为人们所挖掘,这种无形的拘泥,我们必须严加防范,这样,完全释放我们心灵的空间。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不能够改变这个实体,那么我们又何不去改变自身,不让自己拘泥于其中呢?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各界都需要注入活力、创造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过要“解放思想”,只要思想解放了,就可以增加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使社会经济更加迅速的发展。而这里的思想解放,就是要人们摆脱固有常识的束缚。对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要去继承它,改革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固守常识,凭着这些固有常识和经验来做了,将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效果,社会也不会进步。企业发展也是如此,“一个只知道固守常识、不力求创新的企业,是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的”。在企业里,对于担任了某一管理职位的中年人来说,经常要去面对固有常识与创新性常识,保守派与维新派的相互牵制。如何才能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还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是作为一位领导者应予以考虑的。
2.如何不受工作的限制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要否定常识性的事物,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遵循常识。领导应该使部下明白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不要让部下盲目的工作。从基本做起,对于那些有着一套理论来应对别人的人来说,他们热衷于争辩理论,论辩能力很强。这类人不能够顺着他的理论去说服,而应该采用突然提出理论之外的事情,使对方的意志产生动摇。然后继续提出问题,使对方的论辩能力发生混乱,从而使其跟着我们的理论走,走进我们所预设的“陷阱”,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参禅修行的过程就如同一个婴儿成长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固有性常识到创造性常识”。然而,当一个人从婴儿阶段过渡到成人阶段之后,人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发展,去寻找某种更高的人生目标或更多的利益,而忽视了内心的最基本、最常识性的东西,即固有常识。当人们忽视了固有常识,盲目进行创造性常识的时候,固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却不会长久。因为失去了固有常识,创造性常识就如同一朵被摘下的美丽的花,虽然很漂亮,由于没有根基的存在,很快便会枯萎。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工作应力求创新,但是如果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那又何谈创呢?因此,不管做何事,都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只有从最基本的开始,脚踏实地的去做,才会取得创造性的效果。
3.如何正确分辨事物
事实因人的观点而发生变化。事物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不同的观点。虽然人们常说,事实只有一个,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人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虽然是一个固定的事实,但是由于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目的的不同,使事实在各人眼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事实。“只有在掌握了自己内心的基础上,然后在去看待事实,才会找到真正的事实”。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发散性思维,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听取员工的建议。人们在认识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将主客观分开考虑,把两者视为相互独立的关系。这会将他们带入一个误区。要想真正认识一件事,必须要将主客观统一起来看。主观应该是我们去认识某件事情所用的心,而客观则指事物存在的本质。将主客统一起来看待问题,也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看待事实,才能够明白真理,当部下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情绪时,领导应用心挖掘消极情绪的原因,而不该强令部下改正。
4.结束语
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和干劲是非常好的。但是当部下拘泥于工作时,领导应用工作之外的各种方法来调节,使其思维更加开阔,这样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活力。为了使企业能够快速且稳定地向前发展,领导者应剔除掉那些保守、妨碍发展的规章制度,给员工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社会上存在许多迷惑人们视线的东西,当你不仅把观察停留在眼睛上,而用一颗平常心心去体会时,就会看到真正的事实。正确分清事物的本质,主客观相结合地去认识周围的东西。才会有一颗“常态”的心,稳重地应对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一切。(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