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人工林择伐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guang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山地人工林择伐对森林土壤及林分结构的影响和目前山地人工林择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两大方面着手,对山地人工林择伐经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山地人工林;择伐经营;探讨
  择伐作为森林主伐的一种方式,相对皆伐而言其不利影响要小得多,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通过有计划的择伐,确定合理的择伐强度和择伐周期等技术参数,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将人工林调整到混交异龄林的可持续经营状态,保证森林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真正保护好天然林,是山地人工林经营的一项核心任务。
  1 山地人工林择伐对森林土壤及林分结构的影响
  1.1山地人工林择伐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我国在人工林生态采运方面主要研究皆伐和不同集材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考虑生态的林道网建设研究。山地人工林择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国内已有部分研究。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普遍存在,并产生生产力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特别是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较为严重。
  1.2山地人工林择伐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通过有效择伐,将人工纯林调整为异龄多树种混交的林分结构是维持人工林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人工林择伐后,林分结构在空间和时间的配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林木组成上具有以目的树种为优势的多树种混交;二是择伐后林分将成为异龄林结构;三是在空间分布上同一树种或树种间立木树高将参差不齐,并形成以某一林层为主的复层林冠。
  2 山地人工林择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1存在问题:
  2.1.1择伐理念缺乏,相关规程少 建国以来,我国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满足木材需求,但经营目的不明确,忽视了森林的质量。早在1994年周新年所著的《林业生产规划》一书中就提到了人工林择伐的理念,但人工林经营仍长期沿用传统的皆伐更新方式,人工林择伐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仅在一些人工防护林、人工经济林等采取抚育间伐的措施。目前,国内尚未针对人工林择伐制定相关的规程,仅在部分规范、政策和法规中指出对特定林分类型进行择伐,但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指标和要求。
  2.1.2择伐技术薄弱,体系未形成 人工林择伐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合理的择伐强度、择伐周期、择伐木的选择、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择伐方式的选择等关键技术,但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人工林择伐与更新技术体系。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仅着眼于木材生产,只强调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并未充分考虑到人工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在转变采伐方式上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另一方面,生产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人工林择伐理念的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经费投入。这导致国内对人工林择伐技术的研究,局限于林业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且以空间代时间的短期研究为主,研究成果难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运用。在实际择伐作业过程中多以单株择伐方式进行,且强度偏大,有的达 60 %以上,如此粗放的择伐作业方式不利于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最终导致林分质量下降。
  2.1.3择伐成本高,作业难度大 我国人工林作为主要用材林,主要分布山地丘陵地区,择伐作业相对传统皆伐,在采、集方面对采集机械设备及作业技术要求都较高。现有的大型机械在山地丘陵地区的作业效率会相对下降,很难发挥其优势。择伐作业设备转移频繁,对于山地作业成本就会显著提高。因此,仅考虑经济效益方面,择伐作业不如皆伐。若仅以成本为目标确定择伐强度,进行不合理的择伐,这将使人工林的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和不稳定。
  2.2解决措施
  2.2.1加大山地人工林择伐理念宣传力度 首先,观念转变是重视人工林择伐理念的基础。随着人们对生态的理念越来越关注,人工林的采、育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森林择伐研究取得成果的同时,应该反思人工林择伐的可行性问题,并加大人工林择伐理念的普及,扩大人工林择伐与更新技术的推广;其次,政策法规是择伐技术推广的保障。我国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体系作保障,如调整采伐相关政策,鼓励人工林择伐,并给予适当补助;加强人工林择伐过程的监督管理,防止仅以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无序和过量的采伐,以保证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制定适宜的山地人工林择伐作业技术规程,保证人工林择伐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2.2加大择伐技术科研投入 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与生产单位的密切联系,加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投入,面向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立以生产单位出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合作机制;依托生产单位作为科研基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科技计划立项资助的合作机制。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由此形成科研服务于生产,生产单位受益后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在科研投入得到保证下,根据不同林分类型,设置人工林择伐与更新长期动态跟踪试验基地,边研究边推广,将阶段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验证,以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深入开展人工林择伐研究,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的山地人工林择伐与更新技术体系。
  2.2.3加强择伐机械装备研发 如何降低人工林择伐单位木材生产成本,已成为国有林场、林业采育场和集体木材生产单位普遍关心的问题。山地人工林作业条件复杂,且人力成本逐年递增,择伐机械装备应走轻型化和实用化道路。择伐选择以油锯采伐,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伐区选择索道集材,研发轻型遥控人工林择伐集材索道,包括轻型绞盘机和遥控跑车的研制;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伐区则选择人力板车集材;研究人工林择伐新工艺,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林择伐作业难度,节约人工林择伐作业成本。
其他文献
本文对兴隆林业局森林采伐中几种应伐木提出了处理原则及办法,认为只有因林因地因木制宜,才能处理好伐与留这一矛盾。
大豆作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北方大豆的产量,而且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大豆种植技术的重视,才能提高大豆的
本文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摘 要:在甘肃张掖引种枸杞,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相关要求,进行了绿色食品枸杞生产技术的初步探索,旨在为张掖市进行示范推广绿色食品枸杞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甘肃;张掖;绿色食品;枸杞;生产技术  宁夏枸杞为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植物,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材,主产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栽培历史悠久。它抗旱耐瘠薄、抗盐碱能力强、生长温度范围广,因此成为盐碱地改良、绿化的先行生态
摘 要:本文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水稻栽培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东北寒地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上的应用,对东北地区水稻栽培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科学;发展创新  1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发展状态  1.1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主要特征 就目前来讲,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多目标发展、产量要求较高、科技创新以及走入机械化。东北地区水稻作物的
银中杨的选育成功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寒冷地区提供了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本文对银中杨苗木繁育、丰产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摘 要:本文阐述了造林整地方法、苗木检验、造林时间及幼林抚育等造林质量技术保障措施。  关键词:造林质量;技术措施;管理保障  1 整地方法  1.1整地时间 整地时间一般伏秋整地为宜,既能灭除杂草,又可蓄水保墒;荒山荒沟一般多在造林前一年伏秋,即“挂锄”时节进行整地。农田防护林,护树林,护路林在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下秋季整地;沙化严重的土地造林地块一般现造林现整地,防止破坏植被,加重土地沙化。
2013年12月2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市场牛羊肉摊位上正在销售进口羊肉,每公斤销售价格比当地羊肉低近20元。目前,新疆有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强
本文介绍了油葵的基本特点及用途,论述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