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雀跃(2)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穿过重重阻碍,吹拂我的心田,让我的心在自由地跳跃、欢愉。
  家中有一本书,书中有图,一位老者道骨仙风,长发飘飘,眼神空灵。我痴痴地望着,心似找到了寄托,也随之欢愉起来。
  后来逐渐长大,识了字,我才知道那本书是《庄子》。那时,懵懂的我常常手捧着书,摇头晃脑地读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读着读着,常常想得出了神,仿佛自己就是一只鲲鹏,遨游于沧海,飞翔于天际,依水迎风,天地间没有什么能够拘束我的自由。然后,再学着你的样子“不知吾化鲲鹏,鲲鹏化吾焉”。每当此时,我的内心就变得澎湃起来,相信自己未来必将是一只展翅的鲲鹏。就这样,我的心便找到了归宿,在自由地跳跃。
  然而后来,流年似水,书已被束之高阁。我也成了一名中考考生,突然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内心也被带上了沉重的枷锁。
  前不久,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已經被南京一所重点高中提前录取了,衷心祝贺之余,自是十分羡慕:摆脱了中考一锤定音的压力,迈上了一个更高更优秀的平台。在那里还会出国留学,那必将是一个光明无限的未来。
  回到家,我无意间又翻出了《庄子》这本书。我小心翼翼地将封面上的灰尘擦去,翻开书,默默地看起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渐渐地,我仿佛冥冥之中看见庄子正在对我笑,他似乎正以最潇洒的姿态讲着他最擅长的故事。他告诉我:鲲鹏有鲲鹏的志,学鸠做学鸠的梦,它们本就不一样,过着不一样的生活,但所有的活法都是平等的。生命的价值在于真实而自由。不属于自己的活法,就不值得羡慕!
  我的心微动,卑微的阴霾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心。在庄子的哲学里,在自由意志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在欢乐地呼喊。
  风,透过窗,吹过正在考场的我,吹走了一身的浮躁与不安,只留下一颗心啊,如小鸟一般,在风中,在自由意志里,跳跃、欢愉。
  点评
  有一颗雀跃、充满激情的心,有一种如鲲鹏般想去遨游的志向,生命终将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内心才会真正雀跃不已。 (殷爱琴)
其他文献
“数与式”是九年級同学进入第一轮综合复习阶段要面对的第一部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更综合地梳理各个知识点。“数与式”看起来相对简单,但由于概念的混淆、内容的遗忘、方法的错选等原因,同学们在许多考题中还是会产生一些易错点,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日前亮相上海书展。时隔近30年之后,阿列克谢耶维奇再度展开访华之旅,阿列克谢耶维奇说,30年之后再见到中国,感受到中国巨大的社会变化,“我看到的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满怀信心、面向未来的中国。”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从儿童时代起,我读的都是俄罗斯的文学著作。我的父母讲俄语。俄罗斯文学对我影响非常深。比如说古典的俄罗斯文学代表托尔斯泰、陀思妥
在阳光的照耀下,街上的商铺被镀上了一层金粉。最刺眼的就是那春联:猴年发财步步高,钱财进门聚聚来。以前喜欢这联,现在觉得这联庸俗至极,毫无韵味。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次去河下古镇的经历,让我领略了真正的河下古韵,耐人寻味,经久难忘。  河下有个“泥人潘”,在他院子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巧手捏泥人栩栩如生,绝活制陶俑脉脉含情。在老潘的巧手雕琢下,老人一手正提竿,一手正拿鱼,栩栩如生,收获满满。老潘这作品叫“垂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历史的钉子与小说的想象力——陈河《甲骨时光》新书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甲骨时光》是陈河最新的长篇小说,首发于《江南》杂志2016年第2期,一问世便广受关注。作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专家杨鸣条受傅斯年所托来到安阳调查和发掘殷墟甲骨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时光回溯到抗战硝烟之中,一批爱国人士怀着历史使命在危难之际聚集到一起,围绕殷墟甲骨文物
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心灵世界的觉醒往往会表现为一种勃发的求知欲,对书籍产生热烈的向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然而,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
我心中的槐树,它的皮肤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显得有些粗糙;有些矮,却很粗壮。那满树的槐花,一直在我梦里轻轻摇晃。是什么力量让我对它魂牵梦萦?  “滴!”一声车鸣响起,我顿时睁开了双眼,窗外那是田野吗?我揉了揉双眼,再仔细看时,却发现窗外的景物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店铺……  重回家乡,两年前的小村早已变成崭新的小镇。望着那一排排精心修剪过的绿化带,一栋栋井然有序的居民楼,我不禁感叹着
毛建清 江苏省常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现任教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主持人语  亲爱的同学,本单元的几篇古文都是名篇要著,如果我们还是如对待普通的文章那样去学习,很可能就会错过它们最特别的部分了。  一篇好文,迷人之处首在文质兼美。文是文章的外在形式,质是文章的内中蕴藏。例如,学习《与朱元思书》时,初初建议大家在通解大意之后,直接回到原文中去,以反复朗诵乃至吟哦的方式,
由杨争光主编的《深圳新锐小说文库》新书首发式日前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深圳新锐小说文库》又称“12 1”,即12位深圳新锐作家作品,并1本文学批评专著。这12位年龄低于45岁的深圳新锐作家及其作品分别是:蔡东著《月圆之夜》、毕亮著《地图上的城市》、陈再见著《喜欢抹脸的人》、厚圃著《契阔》、钟二毛著《四个叛徒》、刘静好著《但为君故》、徐东著《新生活》、弋铧著《千言万语》、宋唯唯著《念奴娇》、曾楚桥著
文入画是古代留下来的一个文化名词,它大约在北宋时期形成,并由元代的赵孟频正式提出。从宋代至今,优秀的文入画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究其原因:一是有文学特征、有书卷气、有内涵、有感想,能让人产生共鸣;二是有个性、有才情、有独特的不羁,能使观者产生联想,找到情感的契合点。故愚以为,文入画创作当力求文趣、小趣的统一。  所谓“文趣”,就是文入画必须体现文气,是文学与绘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需要文学与绘画的双重技
亲爱的同学们,2019年的中考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在距离中考越来越近的日子里,我們将和第五单元的古诗文来一次美丽的约会。  这是一次穿越历史的美丽约会:在这里,你将欣赏到“曹刿和鲁庄公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精彩风范;在这里,你会领略到孟子的浩然之气、孔明的忠心耿耿、杜甫的忧国忧民;在这里,你还可以谛听到柳宗元和苏轼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呐喊。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对于这些经典的名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