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tzyj_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并且a、b、c都是正整数,那么a、b、c称为勾股数。如果a、b、c 三者互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就称为素勾股数。勾股数中含有许多规律,我们对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勾股数 素勾股数 奇数 偶数 质数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并且a、b、c都是正整数,那么a、b、c称为勾股数。如果正整数a、b、 c是勾股数,那么易证它们的正整数倍数也是勾股数:∵a2+b2=c2,∴(na)2 +(nb)2 =n2a2+n2b2=n2(a2+b2)= n2c2=(nc)2,即正整数na、nb、nc也是勾股数。如果a,b, c三者互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就称为素勾股数。
  其实这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摆放小石子时发现的:当小石子的数目是l、3、6、10等数时,小石子都能摆成正三角形,他把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当小石子的数目是l、4、9、16等数时,小石子都能摆成正方形,他把这些数叫做正方形数……如图,在一些正方形数里(0当作石子),左上角第一个框内的数是正方形n2,;第二框内的正方形数是(n+1)2。
  
  
  
  
  
  
  
  
  
  
  
  显然,(n+1)2-n2=2n+1。若2n+1是完全平方数,可设2n+1=w2,而它又是奇数,所以w必是奇数。再设w=2p+1,则:
  2n+1=(2p+1)2=4p2+4p+1,则n=2p2+2p=2p(p+1),
  (n+1)2=[2p(p+1)+1]2,n2=[2p(p+1)]2。
  所以[2p(p+1)+1]2-[2p(p+1)]2=(2p+1)2,这组勾股数也叫毕达哥拉斯数。
  几百年后,希腊数学家丢番图(Diophontus,约250)发现了2mn、m2-n2、m2+n2这组勾股数,他在《算术》一书中论述了求解x2+y2=z2的一般解的问题。
  若令n=1,m=2q(q为正整数);
  则第二组数可转化为“2×2q,(2q)2-12,(2q)2+12”,化简得到:
  4q,4q2-1,4q2+1
  所以当n=1,m为偶数时,第三组数是第一组数的特例。
  这组数常用数据可以用下表表示:
  
  
  
  
  
  
  
  显然,最短边为偶数时,勾股数有此规律,而且这些勾股数都是素勾股数。
  所以不小于3的自然数为勾股,必存在一组勾股数。素勾股数(不是所有的素勾股数)很多都可用上述列式找出,这亦可推论到,数学上存在无穷多的素勾股数。有些勾股数组可以有同一个最小的勾股数。第一个例子是20,它在以下两组勾股数之中出现了:20、21、29与20、99、101。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些事实或规律:
  1.勾股数不可能是三个奇数,因为两个奇数的平方和不可能是第三个奇数的完全平方。比如(2m+1)2+(2n+1)2=4m2+4n2+4m+4n+2是偶数,所以直角三角形较短两边(边为整数)一定是一奇一偶。
  2.最短边为奇数2p+1时,最短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和。
  设最短边为2p+1,则(2p+1)2=4p2+4p+1=2p(p+1)+[2p(p+1)+1];
  即a2=b+c(a  3.勾股数a、b、c,若a为质数,则2(a+b+1)与2c-1均为完全平方数。理由:勾股数a为质数,a必为奇数,可令a=2p+1,则b=2p2+2p,c=2p2+2p+1;
  ∴2(a+b+1)=2(2p+1+2p2+2p+1)=4(p+1)2;
  2c-1=2(2p2+2p+1)-1=4p2+4p+1=(2p+1)2。
  4.注意第一组数“2mn,m2-n2,m2+n2”中若m和n互质,而且m和n至少有一个是偶数,计算出来的a、b、c就是素勾股数(若m和n都是奇数,a、b、c就会全是偶数,不符合互质)。
  通過这次的讨论发现,日常的一些定理和公理,经过对其深入钻研,会发现里面蕴涵的东西很丰富,对我们解题很有帮助。我们可以将类似的内容作为学生的课题性学习,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帮助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锋 趣谈勾股数。
  2.彭云龙 勾股数的联想。
  3.数学发展史概述。
  
其他文献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学习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怎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   一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現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
期刊
关于“美的含义”是比较广泛的,在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当今未触及到的成份,客观地、确切地,发现教材中美的因素并加以运用,能够实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好的配合。整体地、始终如一地运用教材中美的因素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结构,极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瞬时的眼神、表情、笑声中反馈到学生接受知识和感受美的信息。  一、历史教材中的美  历史教材体系中存在美的因素,最枯燥的教材内容都可能潜在着吸引人
期刊
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设计的一种程序,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具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选择有效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串讲互问式教学  串讲互问式的课堂模式,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分析问题方面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的互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提问——练习——强化”
期刊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
期刊
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我们不断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改革。教学活动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教师教学活动中,作业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效用的。作业既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教师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學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情境教学,学生不仅处于乐观的情感中,而且能够激发学生
期刊
摘 要: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不符合数学课标的问题。教师应该克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 现状 案例分析 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真正体现数学的素质化教学。情境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
期刊
当代中学生大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任务,大都在老师、家长的强制下学习,使得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从而也造成了家长、学生、老师的烦恼。尤其对于数学学习,这种现象更加突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才能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来讲,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
期刊
九月金秋时节,我省迎来了第三次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触到新课程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诸多新理念。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在实施新课程的初始阶段我们感到太多的不适应,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多而课时少;探究教学难以开展;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课本和配套资料《阳光课堂》的知识内容不能衔接等。下面就新课标与旧教材从编排到内容上的相异之处进行比较,同时就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实施新课程一个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