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康复,警惕脂肪肝“干扰”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故事之1:乙肝大三阳,不控制脂肪肝总不见疗效
  患者王女士,48岁,体型偏胖,三年前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有中度脂肪肝,进一步检查出乙肝大三阳,HBV DNA(乙肝病毒DNA)为1.44x108拷贝/毫升,ALT(丙氨酸转氨酶)为203单位/升,AST(天冬氨酸转氨酶)为177单位/升,当时医生给予恩替卡韦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三个月后检查ALT降至97单位/升 ,AST 为83单位/升,但是HBV DNA为3.07x105 拷贝/毫升。医生建议控制饮食,但她并没有重视。一年后的复诊检查结果,HBV DNA9.88x104 拷贝/毫升,虽然ALT和AST恢复正常了,但B超提示重度脂肪肝。医生告诉她再不加以控制,不但影响抗病毒疗效,还会加重肝纤维化进程,以后很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王女士回家后,严格控制饮食,一个月减掉了10千克体重,三个月后复诊, HBV DNA降到了2.03 x102 拷贝/毫升,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也减轻,在一年半后,乙肝大三阳成功转为小三阳,至今仍然在坚持巩固治疗中。从此后,王女士不但自己严格控制饮食,还逢人就讲自己的故事,并提醒身边的人一定要重视脂肪肝的危险性。
  患者故事之2:控制好饮食,异常指标元凶“现出原形”
  患者小刘是乙肝患者,今年27岁,晚上喜欢和朋友出去聚餐,平时也懒得运动。最近单位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有脂肪肝,医生建议去他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HBV DNA为8.63x107 拷贝/毫升,ALT为178单位/升,AST为 132单位/升。小刘担心这样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顿时非常紧张。但是医生结合他的B超报告和他的年龄情况,建议他先控制饮食,忌食油腻荤腥,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远离甜食,多吃素菜,三周后再来检查。小刘回家后,严格按照医生叮嘱的挑选食谱,体重从原来的90千克降到了86千克,复查结果很快出来了,ALT降至32单位/升 ,AST为24单位/升,说明肝功能异常的确是由于脂肪肝导致。医生告诉小刘,他现在正处于乙肝的免疫耐受期,即乙肝病毒和他的自身免疫系统目前仍然相安无事,不需要太过忧虑,但是定期每年多次检查随访非常重要,不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医生解决方案:搞清楚病因,控制好饮食
  像刚才病例中的王女士这样的患者,我也曾遇到很多。患者依从性良好,服用的也是强效一线抗病毒药物,没有耐药,但HBV DNA迟迟不下降。排除部分对抗病毒药物应答不佳的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为脂肪肝在作怪。临床研究表明,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抗病毒疗效要低于普通乙肝患者,且容易发生应答不佳、耐药等不理想的情况。故对这类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肥胖,提高抗病毒疗效。
  而小刘的遭遇则反映了乙肝治疗中的另一个面。现在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即一旦HBV DNA阳性,同时ALT升高到两倍或两倍上限以上,就给病人抗病毒治疗,结果疗效并不理想。其中关键就是没有搞清ALT升高原因。若ALT升高不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却盲目抗病毒,一般患者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一般对于初次检查发现ALT升高的患者,需要先排除其他病毒感染、药物肝和脂肪肝等其他原因引起的ALT升高。乙肝合并脂肪肝的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如果不对其加以重视,往往造成诊断时的误判。
  在我的临床实际诊治体会中,有相当一部分“看似”达到抗病毒标准的初治患者,但B超有明显脂肪肝,一般我会让他们回家控制饮食,体重每周下降1千克以上,三周后再来检查肝功能,大多ALT都会恢复正常,使这些患者避免了错误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对于这一类患者,需要提醒他们每年数次的定期监测随访,HBV 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是必查项目,以免慢性乙肝突然发病而不自知,延误了正确的抗病毒时机。如果ALT不下降或反而上升,考虑是乙肝病毒所致,半个月后再次复查肝功能,若ALT仍然升高者,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其他文献
这位艾滋病患者才27岁,但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进行性消瘦,乏力6个月,还发现右侧腿部有肿块。医生切除肿块并且做了病理诊断,结果诊断为:艾滋病合并卡博西肉瘤。据此诊断,患者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和化疗。  但治疗进展并不十分顺利。第一个疗程化疗后,患者肛门周围就出现了破溃,每天大便10余次,都是淡黄色稀水样便。更糟糕的是,局部换药治疗后,患者肛门周围破溃逐渐增大。  面对这种情景,医生必须“迎难而上”
“养生”一词,语出《吕氏春秋》,与当下五花八门的养生方法不同,其强调的首先是尊重生命的规律,重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仅仅是练身体、吃补品。“朋友圈”里的养生大法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谣言频出,为此本刊开设“养生古训”专栏,邀请中医养生专家对养生的“源头”做一阐释,带大家返璞归真,抛却繁复的方法与手段,回归自然,不害生即为养生。  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近年来人们对于养
从古至今,衣、食、住、行这四大生活要素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饮食作为这四大生活要素之一,不仅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还担负着重要的社交功能,因为饭桌也是一个加强沟通、联络感情的平臺。在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聚在饭桌前,面对一桌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谈谈自己一天的见闻和经历,气氛轻松而愉悦。这种平凡的幸福看似来得容易,可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独立生活的年轻人,还是独居老人,
牛肉蔬菜泥  食材:牛肉、胡萝卜、芋艿、有机包菜、豌豆。  ★ 做法一 ★  ● 胡萝卜、芋艿洗净,去皮,切片;牛肉洗净、切丁;包菜洗净、切丝;豌豆洗净。  ● 胡萝卜、芋艿、牛肉、豌豆放入锅中,加水200~500毫升,中火煮15~20分钟;加入切成丝的包菜,再煮5分钟。将食材捞出,放入料理機打成泥。  ★ 做法二 ★  ● 胡萝卜、芋艿洗净,切片;牛肉洗净、切丁;包菜、豌豆洗净。  ● 将胡萝卜
真实病例   34岁的程女士于2年前开始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症状,每次持续时间虽不长,但近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多,且伴有阵发性头晕,走3层楼梯都觉得困难,平时也很容易感到疲劳。为了搞清自己患了什么病,她慕名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心内科就诊。经检查,我发现程女士的心跳很慢,每分钟仅43次,且存在心律不齐,还有较长时间的停搏。   经仔细询问,我发现程女士有明显的心脏病家族史:在她父亲的8个兄弟
常见微量元素对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6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每种元素在体内的含量不同,分为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钾等,称为常量元素,其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钙和磷元素占人体体重的近6%,它们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体内,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与常量元素相对应的,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别看微量元素“不起眼”,却
1.预防感染  我曾有一位患者,数年以来病情稳定,患者觉得身体状态不错,就安排了一次日本旅游。日本料理以寒凉生食居多,患者回国后就出现了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连一直控制得不错的强直性脊柱炎也跟着复发了,腰痛明显,活动受限加重。又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才得到控制。  病程较长的“强脊炎”患者会有这样的体验:每感冒一次,病情就会反复,甚至加重一次。事实上,除感冒外,生活中的感染因素很多,如
沈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主任、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湖北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分科呈现出高度细化的趋势,然而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其所患疾病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可以选择在多个科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每对夫妻都希望能孕育健全的宝宝,所以怀孕以后对宝宝的检查慎之又慎。作为一项便捷、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于孕期检查来说是首选。那么,孕期超声检查要做几次?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每次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1.孕6~8周(早孕期):明确孕情  一般情况下,早孕期首次超声检查可在孕6~8周进行。  第一次超声检查需要排除宫外孕,诊断为宫内妊娠者,需要确定宫内孕
专家简介  张秋霞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运动康复系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秘书长,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康复评定与运动康复、生物力学与运动控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经常崴脚是一种“后遗症”   经常崴脚,应该怎么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