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风险评估的判别研究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筛选有诊断价值的因子,构建判别函数对糖尿病人群进行视网膜病变(DR)的风险评估.方法 横断面研究.以2型糖尿病(DM)人群为研究对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分组金标准,收集对照组150例(无DR),病例组100例(DR).病例组又按照眼底病变分型标准分为早期非增殖性DR组(轻度NPDR组)33例、中重度非增殖性DR组(中重度NPDR组)50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17例.对血浆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镁、肾功能相关指标、胰岛功能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等DR相关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和ROC筛选,制订判别模型.结果 病例组的年龄、DM病程、血浆ET-1、血镁、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指数均大于对照组,而甘油三酯、C肽、VEGF指数则低于对照组,病例组3个亚组间血浆ET-1、尿白蛋白指数随着DR的进展而依次增长,而年龄、矫正视力等依次降低,余指标先增长后下降或先下降后上升,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轻度非增殖性DR组和增殖性DR组血浆ET-1诊断效力最高(AUC轻度NPDR=0.742,AUCPDR=0.857);中、重度非增殖性DR组尿白蛋白诊断效力最高(AUC中重度NPDR=0.742).结合统计学分析和ROC分析筛选出四个指标(VEGF、尿白蛋白、ET-1、血浆黏度200)入选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公式,回代法验证早期非增殖性DR组回代符合率可达96.4%,中重度非增殖性DR组和增殖性DR组回代符合率达100%.结论 在DM人群中可以使用判别模型为DR发病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但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若能抓住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求解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双氯芬酸钠,50mg/次,1次/d。治疗组30例针刀,患者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与针刺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3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抗血小板、溶栓、抗凝。对照组2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