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dn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主要抓手。文章从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合作交流、给足探究时间几方面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做法,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能力;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就必须让学生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为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好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三上《集合》的引入。
  师:我们先来个课前热身操——脑筋急转弯:“有两个儿子两个爸爸,一共有多少人?”生:(随口就说出)4人。
  老师默默地静待片刻,此时,学生开始热闹起来,于是就议论开了。
  师:有想法了吗?生:3人。
  师:为什么?生:是爷爷、爸爸、儿子三人。爸爸既是儿子的爸爸,也是爷爷的儿子。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2 2-1=3。
  师:请解释,是什么意思?生:2表示两个爸爸,再一个2是两个儿子,1表示爸爸既是爸爸,也是儿子,一个顶了俩,所以要减去。
  师:聪明!请你猜一猜,跳绳的有4人,踢毽子的有3人,一共是多少人?生:(有四种答案)7人;6人;5人;4人。
  师:意见不一致,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生1:每个人做一个项目,就是7人。生2:有1人既跳绳又踢毽子,所以是6人。生3:有2人又跳绳又踢毽子,所以是5人。生4:踢毽子的那3人也跳了绳,所以就只有4人。
  师: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跳绳
  踢毽子
  师:除了写出姓名外,有没有简单些的方法?生:(1)用数字表示;(2)用字母表示;(3)用数字和字母表示;(4)用符合代替。
  师:能不能用下面的圈说明你的想法?
  师:如果跳绳、踢毽子的人数比这个多,有办法解决吗?(打开课本,自学例1,把韦恩图填写清楚)。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倡导合作交流,经历自主探究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例9“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的教材用的显像管电视940和1899比较、液晶电视1350和2365比较。教材也说明了比较的方法。但在课堂上有学生说:“我一眼就知道哪个大哪个小”,问他为什么,他说:“电视机大的就贵,小的就便宜,不是一下就能看出来嘛”。多么聪明的孩子。于是,在二度教学时,教师改为让学生每人准备1~9数字卡片各一张,数字0卡片4张,带到课堂上。
  师:从1~9的卡片中选出四张,摆一个四位数。摆完后同桌的一个读,一个比较谁摆的大。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大小的?师:请说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师:从6、7、8、9中选出4张,摆一个四位数,比8000小。(学生自摆,摆后记录起来,同桌互检,教师巡视)师:把刚才摆的四位数改成比它小1000的数。师:用6、7、8、9和0的卡片摆一个数四位数,其中要有1个0,记起来读一读。师:用6、7、8、9和0的卡片摆一个有两个0的四位数,也读一读。试试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师:用6、7、8、9和0的卡片摆一个最接近8000的数。师:选所有卡片中的四张摆一个你认为最特殊的数(提示:如年份、爱好、车牌等等)
  让学生经常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给足探究时间,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探究是需要时间的,没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教学时老师应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培养学生要学会联想,根据自己的联想提出问题。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的问题引导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共同解决。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喝牛奶问题》:
  教师出示:一杯纯牛奶,我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去看书了。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的探究结果有:文字叙述法、实物图示法、直观图示法(画的长方形图)、线段图示法、折纸法。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示出了各自的聪明才智。这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一杯纯牛奶,我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去看书了。看完书后,将剩下的半杯又兑满热水,然后全部喝完。我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师:按照这种做法,你会补充怎样的内容?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生:一杯纯牛奶,我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去看书了。看完书后,将剩下的半杯再兑满热水,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去看书。回来后又兑满热水,又喝了半杯。我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师:从刚才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生:如果这样兑满水,喝半杯,第三次、第四次……有什么规律?
  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吗?能试试吗?
  “一般教师是奉送真理,好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上述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丰富的探究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敢于放手让學生去操作、去发现、去领悟,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
  谢小芳,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墙体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共同配合。只要我们在各个环节采取严密的措施,墙体裂缝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卫三畏是最早将《聊斋志异》译介到英语世界的西方汉学家之一。他分别于1842年、1848年和1849年在《拾级大成》、《中国总论》和《中国丛报》上译介了近20篇《聊斋志异》故事
研究不同炭黑或硫黄用量的天然橡胶(NR)胶料硫化过程对其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R混炼胶相比,NR硫化胶含有更多的炭黑-炭黑和炭黑-大分子网络;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大,NR硫化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了,构建高效课堂,成了越来越多教师需要思考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在教师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经实践检验,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知识学习情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英语是小学生所需学习的基础学科,小学英语教师自然需要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英语这门语
据Hoppe PS 2016年7月13日[Nature,2016,535(7611):299-302.]报道,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和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研究影响不同血细胞发育的因子发
针对煤矿井下黑暗环境中无轨胶轮车司机视觉盲区大,无法看清车尾后方障碍物与车厢内人员活动情况,无法实时与车厢人员语音通话,导致经常在倒车或人员上下车时发生安全事故的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和市场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也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市场化、专业化的更高需求,"规划与工程一体化设计"这种新兴的咨询服务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