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语文教学方法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讲授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提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怕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教师对课文中难懂的地方逐字逐句地讲析,再将它们的意思串起来讲述,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串讲法是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之一。串讲和精讲也不是相互排斥的,一篇文章、一堂课,有的内容只需抓住关键加以点拨,而有的地方却要靠教师深入讲解。串讲要求教师讲得系统、讲得活,但串讲法较费时,重点不易突出,在教学中最好作为精讲的补充。
  第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对论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学生就某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注重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
  第三,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是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释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性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教师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后,引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上述三个系统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一般来说。对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向为学生示范的方向发展,把这些方法最终也变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这些方法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得纯熟而有成效:对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则应注意发挥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作用。必须引起注意的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寻求适应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新方法,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探讨的问题。这里应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无论是学法的指导实践,还是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抑或学法运用中的教法指导,以及教法指导下学法运用,均需寓学法子教法之中,附教法于学法之表。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揭示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不仅反映出教法有其自身的特色,而且渗透着学法指导的因素。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
  二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是在此前的教育教学基础上逐步丰富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尤需重视继承,在批判的继承中严格选择。不能丢弃传统的精华。还应看到,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来都是在个体或群体的创造中发现出来的。我们在熏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善于学习中外先进教育理论;在继承理论的同时,注意创新。
  
  (责编 德 瑞)
其他文献
运用Fluent软件,对4种文氏管模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总压损失。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文氏管的结构参数对总压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定长的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