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学的牛年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职场小说的分析,应该放在都市化进程中,职业白领为主体的新市民阶层兴起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展开。当这一阶层形成之后,他们最终会从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实践,以及对这样的实践的描写和想象中,去创造自己阶层的文化,寻找自己阶层的认同。
  
  新年的1月10日,北京图书市场订货会。肖婷在拥挤的国展中心大厅里到处张望,发现图书天下一分为二:一边是青春小说,一边是职场人生。
  已经25岁的肖婷,青春故事早不再让她牵挂。怎样在职场中生存和成长,是她现在迫切关注的问题。
  《杜拉拉升职记》、《对决》、《潜伏在办公室》、《大猫儿的"IT奋斗史》、《丁约翰打拼记》……在泛着墨香味儿的书展上,想给自己找一名职场导师,你起码可以获得200种以上的选择。在经济危机的阴霾下,2009年的职场小说界无疑显得牛气冲天。职场小说在创造了出版界的黑马神话之后,一些当红作品更是向影视、话剧业跨界。一部《杜拉拉升职记》就有了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诸多版本。
  肖婷发现,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正在挤进这个早已热气腾腾的出版市场,包括老牌的纯文学出版社——比如春风文艺、作家出版社,以及新兴的民营出版机构——比如刚签下韩寒的盛大文学旗下聚石文华。《职场向西见如来》和《林朵朵奋斗记》是他们今年的新作,事关职场,被摆在展销台最显眼的位置。
  而肖婷最关心的,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展台。红底白字的巨幅海报上,“商界茅奖”四个大字异常醒目。这个浩大的称号下面推荐的六本小说,均是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商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这个老字号的文学出版社正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加入阅读市场的最新潮流。
  五年前,职场还不曾进入任何一本畅销小说的视野。序曲开始于描述软件销售行业的《圈子圈套》系列,小说在“打单”和“跳槽”两个IT关键词背景下展开,销售秘笈和作为企业高层的管理经验在跌宕的商业情节中娓娓道来。
  真正的热潮由一个叫“杜拉拉”的虚拟形象掀起。2007年9月,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李可,第—本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经由出版公司策划推出,上市一个月后开始风靡,并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创造了210万册的销售记录。
  这个叫杜拉拉的小女子,没有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一家外资企业里坐着一个不高不低的职位、拿着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靠着个人奋斗取得了小小成功,有些自恋、有些自嘲———下子成为了职场界的代言人。在网络上,无数读者感叹:我就是杜拉拉。
  “中国的8000万职场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代言人。”《杜拉拉升职记》的出版人、博集天卷常务副总王勇说。中国的商业社会日渐成熟,同时成长起来的还有规模巨大的职业人群。然而,国内的小说创作还大多停留在爷爷辈、奶奶辈的故事中,一小部分关注当代社会生活的作品也更多地将视线聚焦于情感生活上。
  而现代人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很大程度上寄托于职场之上。所以“杜拉拉”的出现,才会引起沸腾。即使没有比现实更激烈的职场搏杀,但办公室生活真实不乏感性、细致而富有趣味的切片式白描,足以激发起多数职场人会心一笑的温暖共鸣。
  “这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情感释放。”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宁认为,商业时代的巨大压力、尤其是金融危机对整个职场造成的冲击,使职场人普遍焦虑。这样的时代,人们更需要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受体谅,期待安慰,寻求希望。
  而在出版人路金波看来,这更多的体现了一个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变迁。“70年代生人,仍存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读书为的是求知,求美。80后则更为务实,他们不再停留于无关痛痒的风花雪月,直接、有用是他们的追求,当然,最好还要有趣。”
  职场小说的实用功能,或许超过了此前文学作品的任何一个类型。在这类小说里,读者可以找到数百条职场竞技秘笈。虽然王勇也承认,“这种阅读趣味是浮躁的”,但他认为,正是这种寻求世俗的趣味创造了职场小说的奇迹。
  4年间,这数以百计的职场小说,大多数集中在“商场风云”与“外企故事”。再做一个细分,软件、咨询、IT,快消、金融等行业尽在其中。这也是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最能实现个人欲望、体现个人成就的行业。—方面是风光,—方面是背负着巨大压力。二者的合力下,最容易产生故事。
  “转型期的社会,比完全成熟的商业社会更容易出作品。”路金波说,“一本小说不可能只讲规则,它一定会讲到潜规则,或者是规则与潜规则的碰撞。只有这样的碰撞中,才会体现出最复杂的人性。”
  文化是最能被看作一个阶层理解其经历的方式。北京“白骨精公社”网络社区创办人骆永华认为,对职场小说的分析,应该放在都市化进程中,职业白领为主体的新市民阶层兴起这样一个背景下来展开。当知识型组织和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导致这一阶层形成之后,他们最终会从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实践,以及对这样的实践的描写和想象中,去创造自己阶层的文化,寻找自己阶层的认同。
其他文献
回望刚刚过去的车市风雨,既有“风景这边独好”的喜悦,也有“加价、排队、不优惠”的购车烦恼。一切始于阴霾未散的金融危机,却止于像多米诺骨牌般接踵而至的厂家喜讯。要梳理这—年的中国车市时,很难找到—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能想到的,无非是一张张让人惊讶的市场切片。  这一年的中国车市,诞生了太多令人昨舌的数字和事件,而正是这些数字和事件折射出来的疯狂行为,让中国成了“世界第一”的“汽车大国”。    1 
距离火车开车时间还有20分钟,我还穿着睡衣躺在温暖的榻榻米上睡着,“你们两个年轻人真够呛,快快快,JR不等人呀。其他的让我们来吧。”旅馆的春子太太走进房间,看见我们衣冠不整,行李箱还没合上就着急了,她像家里姥姥那样训斥我们。  接下来,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收拾行李穿衣穿鞋,最后被塞进车子里带到车站,要真赶不上火车,我们正好可以在松露亭多住一晚上,才过了两晚清静日子,其实我们都不愿意提早离开,哪怕是
“你幸福么?”“最近,嗯,不。”  “为什么?”“......”  为什么呢?不能说,一说就变成絮絮叨叨的牢骚,因为住不起房子,付不起油费,因为压力越来越大,开心越来越难,自觉的幸福感越来越少,幸福指数一降再降。即使不为这些事烦恼,能心思平静地过小富即安的优哉日子,却又有雪灾旱灾矿难地震等坏消息接踵而来,心痛、愤怒、惋惜、悲伤,仿佛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回避的常见词。我们需要幸福感来拯救。  幸福
外设驱动作为外设产品的附加值,常常被玩家所忽略,我们在评测外设产品时也时常一笔带过。但对于有着个性化追求的玩家而言,这个功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希望大多数玩家能善用它。再加上部分驱动已经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更换了版本,所以《微型计算机》本期也为大家带了主流外设驱动详解,希望这能为无聊的你带来更多的可玩性。  解决痛点  外设驱动到底是什么,它对于玩家到底有怎样的帮助?为了知晓这个答案,我在做这篇文章的
徐勃 澳门亚洲工商管理大学理工科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从小厨助理做起,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终于成为大董技术进步部经理。  “连外国厨师都晓得用中式烹饪技法去处理他们的食材,相反我们也可以用中国的烹饪手法去处理法国的高级食材,把它们变成法式中国味道。”  2010年1月德国驻华大使领着德国厨师去了大董金宝汇店,大董和徐勃接待了他们,其间德国厨师说,他刚去了四川,那里的麻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球经济危机、甲型流感和刚刚发生的重大空难,让本该享受百年大庆的48届巴黎航展,尚未开始就蒙上了一片浓厚的阴云,而航展上两位数订单的惨淡,更是整个航空产业悲观预期的一个投影。    作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国际航展,巴黎布尔热的地位在国际航空界有如“华山之巅”,每两年一次的大比武,各国航空大鳄都拿出自己最新式的利器。空客,波音,达索,洛克希德·马丁等巨头同场竞技,各取所需,巴黎提供的是舞台,商
把生意做成文化  如何用“文化”蕴生“创意”,继而创造出“产业”,而且是创造出比“半导体”和“制造代工”更有魅力的产业,始终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中的一片疑云。但是,这个疑问在华陶窑、“薰衣草森林”身上得到了答案。创意,对他们来说,这是一门上亿台币的生意,更是文化与生活的传承。    9月24日,凡那比台风刚刚离开台湾。  华陶窑执行长陈育平,在脖子上挂了条红色围巾,和“薰衣草森林”的执行长王
年龄:28岁 效力俱乐部:皇家马德里 场上位置:中场    像世界杯历史上许多伟大的进球一样,那些进球后的庆祝动作如塔尔德利的忘情狂奔、贝贝托的温情摇篮和米拉大叔的热情舞蹈,也都成为球迷记忆中的经典。和他们相比,卡卡的双手遥指天空或许少了些激情,却多了份虔诚。  在进球之后表达宗教信仰的球员很多,卡卡无疑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2002年的世界杯,2004年的意甲以及2007年的歐洲冠军杯,卡卡每
双节棍  合家欢VS 情侣档  没有任何假期比春节更需要通情理、知 亲疏、尽孝道,陪爸妈向来是有意义没意思的事儿;没有任何节日比情人节更需要动脑筋、拼 心思、表爱意,陪爱人一直是最考验IQ和EQ的事儿;在2010年的2月14日,上天给我们出 了一道难题,大年初一和情人节都在同一天,也就说,这一天要 考验我们 的亲情和爱情,IQ和EQ,耐力和忍耐力。在这个紧要关头,南都周刊奉献一根“双 节棍”,为了
3月份,艾柯最著名的作品《玫瑰的名字》首次在国内推出直接由意文原版翻译的中译本,其他作品也在陆续引进,也许这又会带动一轮阅读艾柯的热潮。但是,要阅读博瀚如百科全书般的艾柯,谈何容易,也许在阅读之前,我们应该先看看这张清单,你就会了解,让人眼花缭乱的艾柯,其实谈的,一直就是那几个问题。    很少有人会想到把意大利学者安贝托艾柯的语言学著作之一《康德与鸭嘴兽》和他2009年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策划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