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山东省高唐县中小企业一直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对拉动高唐县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全县人民收入水平、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致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为找准问题,该县组成专题调研组,历时半年的时间,深入到全县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就企业劳动用工状况进行了走访、摸底调查,经过梳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当前高唐县企业劳动用工状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高唐县68家中小企业,范围涵盖建筑模板业、纺织业、制造业、加工业、平板量具、棉花加工等等。从调查数据看,高唐县企业整体出现经济回暖现象,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而劳动力市场出现严重短缺。调查中80%以上的中小企业普遍反映招工困难,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六成以上的企业显示很难再招到熟练工人,即便是普工也非常吃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日趋增长,当前高唐县企业招工难现象已对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前些年,高唐县曾把人力资源作为一项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外地投资者前来经商办企业,繁荣了高唐县经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优势不再呈现。一方面,随着高唐县各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高唐县的企业数量,特别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带动县城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苏,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用工量逐渐增大,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外流。还有一些新一代农民,为拓宽眼界,增长知识,也纷纷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闯荡。例如高唐县杨屯乡、琉璃寺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在北京、天津等地就形成了“高唐村”,有的当了小老板,有的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二、高唐县企业劳动用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导致企业“招工难”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工人的角度看,自身素质偏低,导致企业招工难
一是部分劳动者就业观念陈旧,本身素质偏低,缺乏技能,又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山看着那山高,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总想“活轻点,家近点,钱多点”,稍不如意,就炒老板的鱿鱼,卷铺盖走人,从而加重了企业用人紧张状况。二是部分劳动者的自身条件与企业的提档升级越来越不匹配,仅有的技能水平很难适应企业快速提升的技术岗位,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岗工作,和企业产生摩擦,影响到了工资收入,不得不离开现有企业到其他企业再就业,导致部分企业用工紧张。三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做普工,特别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普工学不到技术,没有成长空间,宁可接受白领的低工资,也不愿拿蓝领的高报酬,想尽一切办法挤向管理岗位,导致企业普工缺口较大。
2.从企业的角度看,待遇低强度大,导致企业招工难
一是企业工资待遇偏低。调查发现,高唐县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从事初级产品加工业,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企业工人的工资普遍偏低,月工资在千元之内的企业居多。尽管今年工人工资有所上升,但超过1500元的企业少之又少。二是企业劳动强度大。有些企业劳动保护不完善,员工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有的日工作时间达10至14小时。有的加班也不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工资,引发工人怨声载道,使工人对企业失去信心。甚至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消耗,不顾工人强度,用机械操作的转为用人工操作,严重地危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三是企业工作环境差。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不重视环保现象。有的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意降低、减少、甚至取消环保设施的投入,造成工人在拥挤、昏暗、潮湿的车间里生产,在噪声、高温、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劳动,职工安全和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四是企业业余生活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人在关注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关注企业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单调。
3.从社会角度看,监督服务不够,导致企业招工难
一是部门监管不到位。从调查情况来看,有的企业不通过有关部门监督,存在随意招工现象。在招工时绝大部分企业不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不谈各种社会福利保险待遇,只兑现工资。为了招商大局,有关部门听之任之,没有完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强制企业和工人签订合同,缴纳各种保险,从而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为规范中小企业发展,部门对企业制定了很多有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企业感觉对自己不利的能拖就拖,能赖就赖;监督执法人员感觉企业也很不容易,能过得去就过得去。造成很多制度形同虚设,成为摆设,致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三是培训宣传力度不到位。虽然《劳动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好多年,但由于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不能使一些法律法规达到家喻户晓,致使企业职工对有关用工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不能有效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没有建立培训用工机制,不能对剩余劳动力实施就业前的培训,没有用工储蓄,当企业急着用工时,难以为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
三、解决高唐县“用工难”的措施与对策
企业“招工难”,虽然对高唐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一方面反映出高唐县的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企业经济形势非常看好,同时也说明了高唐县实施“258工程”、开展“项目年、机遇年、全面提升年”活动,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明显的。另一方面说明高唐县的中小企业急需进行产业调整,虽然给企业造成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契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进行产业升级,老是沿着原来的思路走,实行“低待遇、高强度”的劳动模式,不按规章办事,不改善分配体制,不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那么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很值得深思和研究。
1.企业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用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高唐县企业员工工资待遇低,劳动保障不健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利润率低,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低,这就决定了工人只能低工资低福利。如果给工人的工资待遇高,企业就赚不到钱;如果给工人的工资低,企业就留不住人。因此,企业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抓住当前这个机遇,实施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科技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使企业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来扩大经济实力,为提高工人的各种待遇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企业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下决心改善工作环境
遵守企业法律法规,是企业管理和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要逐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对高温、粉尘、噪音、化工原料污染等对职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要坚决治理,切实保障员工权益。发展生产的目的是让人们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生活,生产过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这一目的的实现。这不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幸。因此各企业都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切实负起社会责任,尽企业最大能力,来改善工作环境,为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3.企业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为职工营造和谐家园
首先企业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氛围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它从无形中影响员工的价值取向,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得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理念保持一致。例如业余时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多组织员工进行一些文娱、体育方面的娱乐活动,提高员工的精神生活质量,这样一方面使员工得到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使员工产生一种荣誉感和团队归属感。其次企业应及时和员工进行沟通,把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现状第一时间告诉员工,让员工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这样一方面让员工给自己的企业做宣传,一方面也会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从而在工作中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4.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检查力度,用行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督促企业与员工依法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按时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二是监督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法定工时制度,依法执行加班加点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加班工资。三是全面排查重点企业,严肃查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作者单位:中共高唐县委党校)
一、当前高唐县企业劳动用工状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高唐县68家中小企业,范围涵盖建筑模板业、纺织业、制造业、加工业、平板量具、棉花加工等等。从调查数据看,高唐县企业整体出现经济回暖现象,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而劳动力市场出现严重短缺。调查中80%以上的中小企业普遍反映招工困难,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六成以上的企业显示很难再招到熟练工人,即便是普工也非常吃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日趋增长,当前高唐县企业招工难现象已对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前些年,高唐县曾把人力资源作为一项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外地投资者前来经商办企业,繁荣了高唐县经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优势不再呈现。一方面,随着高唐县各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高唐县的企业数量,特别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带动县城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苏,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用工量逐渐增大,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外流。还有一些新一代农民,为拓宽眼界,增长知识,也纷纷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闯荡。例如高唐县杨屯乡、琉璃寺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在北京、天津等地就形成了“高唐村”,有的当了小老板,有的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二、高唐县企业劳动用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导致企业“招工难”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工人的角度看,自身素质偏低,导致企业招工难
一是部分劳动者就业观念陈旧,本身素质偏低,缺乏技能,又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山看着那山高,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总想“活轻点,家近点,钱多点”,稍不如意,就炒老板的鱿鱼,卷铺盖走人,从而加重了企业用人紧张状况。二是部分劳动者的自身条件与企业的提档升级越来越不匹配,仅有的技能水平很难适应企业快速提升的技术岗位,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岗工作,和企业产生摩擦,影响到了工资收入,不得不离开现有企业到其他企业再就业,导致部分企业用工紧张。三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做普工,特别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普工学不到技术,没有成长空间,宁可接受白领的低工资,也不愿拿蓝领的高报酬,想尽一切办法挤向管理岗位,导致企业普工缺口较大。
2.从企业的角度看,待遇低强度大,导致企业招工难
一是企业工资待遇偏低。调查发现,高唐县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从事初级产品加工业,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企业工人的工资普遍偏低,月工资在千元之内的企业居多。尽管今年工人工资有所上升,但超过1500元的企业少之又少。二是企业劳动强度大。有些企业劳动保护不完善,员工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有的日工作时间达10至14小时。有的加班也不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工资,引发工人怨声载道,使工人对企业失去信心。甚至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消耗,不顾工人强度,用机械操作的转为用人工操作,严重地危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三是企业工作环境差。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不重视环保现象。有的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意降低、减少、甚至取消环保设施的投入,造成工人在拥挤、昏暗、潮湿的车间里生产,在噪声、高温、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劳动,职工安全和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四是企业业余生活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人在关注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关注企业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单调。
3.从社会角度看,监督服务不够,导致企业招工难
一是部门监管不到位。从调查情况来看,有的企业不通过有关部门监督,存在随意招工现象。在招工时绝大部分企业不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不谈各种社会福利保险待遇,只兑现工资。为了招商大局,有关部门听之任之,没有完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强制企业和工人签订合同,缴纳各种保险,从而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为规范中小企业发展,部门对企业制定了很多有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企业感觉对自己不利的能拖就拖,能赖就赖;监督执法人员感觉企业也很不容易,能过得去就过得去。造成很多制度形同虚设,成为摆设,致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三是培训宣传力度不到位。虽然《劳动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好多年,但由于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不能使一些法律法规达到家喻户晓,致使企业职工对有关用工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不能有效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没有建立培训用工机制,不能对剩余劳动力实施就业前的培训,没有用工储蓄,当企业急着用工时,难以为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
三、解决高唐县“用工难”的措施与对策
企业“招工难”,虽然对高唐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一方面反映出高唐县的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企业经济形势非常看好,同时也说明了高唐县实施“258工程”、开展“项目年、机遇年、全面提升年”活动,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明显的。另一方面说明高唐县的中小企业急需进行产业调整,虽然给企业造成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契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进行产业升级,老是沿着原来的思路走,实行“低待遇、高强度”的劳动模式,不按规章办事,不改善分配体制,不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那么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很值得深思和研究。
1.企业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用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高唐县企业员工工资待遇低,劳动保障不健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利润率低,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低,这就决定了工人只能低工资低福利。如果给工人的工资待遇高,企业就赚不到钱;如果给工人的工资低,企业就留不住人。因此,企业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抓住当前这个机遇,实施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科技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使企业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来扩大经济实力,为提高工人的各种待遇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企业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下决心改善工作环境
遵守企业法律法规,是企业管理和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要逐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对高温、粉尘、噪音、化工原料污染等对职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要坚决治理,切实保障员工权益。发展生产的目的是让人们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生活,生产过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这一目的的实现。这不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幸。因此各企业都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切实负起社会责任,尽企业最大能力,来改善工作环境,为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3.企业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为职工营造和谐家园
首先企业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氛围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它从无形中影响员工的价值取向,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得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理念保持一致。例如业余时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多组织员工进行一些文娱、体育方面的娱乐活动,提高员工的精神生活质量,这样一方面使员工得到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使员工产生一种荣誉感和团队归属感。其次企业应及时和员工进行沟通,把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现状第一时间告诉员工,让员工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这样一方面让员工给自己的企业做宣传,一方面也会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从而在工作中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4.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检查力度,用行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督促企业与员工依法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按时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二是监督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法定工时制度,依法执行加班加点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加班工资。三是全面排查重点企业,严肃查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作者单位:中共高唐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