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及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el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尝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所学内容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来说,首要问题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产生愉快的情绪。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它可直接促使动机地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运用语言、实验、实例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偶发性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法必须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课,可以选做一些趣味性、观赏性强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的精彩。在后续地学习中,学习内容增多了,学习要求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逐渐减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巧妙地、适时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不衰。所学内容与紧扣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便是一个好方法。例如,讲“水的净化”一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调查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对水进行净化的。让学生把他们所了解到的、查找到的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制“简易净水器”,将他们的作品摆放在教室中,做个“产品展示”,让学生们去评头论足。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设疑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每节课教学过程中矛盾的层层揭示,都要求教师巧妙的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层次、有梯度地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边缘”,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例如,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中,催化剂的概念及其理解是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可以分三步对学生加以引导。第一步:加热氯酸钾,观察生成氧气的情况,学生观察到产生的氧气非常缓慢。提出问题“加热氯酸钾虽然能产生氧气,但是速度太慢并不实用,有没有办法让反应快一点呢?”第二步:向前面加热的氯酸钾中加少量的二氧化锰(黑色),学生观察到有大量氧气生成,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后剩余物质的颜色,提出问题“剩余物质的颜色为什么发黑?是不是刚刚加入的二氧化锰的原因?”第三步:待前面的反应结束不再生成氧气时,向试管中再加一些氯酸钾,学生观察到又有大量气体生成。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好像很特别,反应前后它好像没怎么变,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呢?”这样通过三步实验以及层层设疑,学生逐步认识到了催化剂的本来面目。
  
  三、立足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 到发展。”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不失为一种实验创新教学的好方法。如讲浓硫酸的吸水性时,课本上的实验是:两个小烧杯,分别注入适量的浓硫酸和开水,然后用一大烧杯罩住,大烧杯中水蒸气减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课外时间,设计一套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实验。没想到,学生们竟然一下子想出了十几种方法,有些竟让我们老师都感到意外。如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一定量饱和食盐溶液,然后在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溶液中立即出现白色晶体。又如,在盛有浓硫酸的密闭容器中,在浓硫酸液面上方,悬挂一片新鲜的青菜叶,十分钟后打开容器,观察菜叶变得萎萎蔫。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还有学生想到,在温度计下端涂上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吸水要放热,所以可以看到温度计的读数会升高。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自行设计实验,自行探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程度,对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具有较大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思考、不断去总结。
其他文献
森林里有一只很坏的狼。一天,他正在吃一只羊羔,突然一根骨头卡在他的喉咙里了。  “哎呀,一根骨头卡在我的喉咙里了。”他趕忙去看医生, “请帮帮我吧。”医生熊猫先生说:“很抱歉,我帮不了你。骨头卡在里面。”  “我该怎么办啊?”狼伤心。后来他遇到一只鹤。“亲爱的鹤小姐,请救救我吧,一根骨头卡在我的喉咙里了。我会给你报酬的。”  “好吧。我试试看。”鹤小姐说。她用她的长嘴把骨头拉了出来。“现在我要走了
2012年7月30日,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曼彻斯特联队向美国证交会递交了上市申请。其计划在首次公开募股(IPO)中最高融资1.67亿美元。据文件,曼联计划通过IPO发售1670万股A类股,目标股价范围为16美元至20美元。其股票将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MANU。至此,一直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曼联上市风波似乎要告一段落了。  然而,风波并未就此平息。就在曼联递交上市申请的同时,全世界的曼
药物“溶”石,疗效差  胆道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三类。胆固醇结石多为单发圆形且较大,表面光滑可呈颗粒状,剖面呈放射状,可透X线;胆色素结石多为多发,小而无一定的形态;混合性结石中心多为胆固醇(寄生虫的残体或虫卵亦可构成核心),形成同心分层状,可单发或多发,大的结石多数位于胆囊内,位于胆管内结石多数较小,且会因梗阻导致胆管扩张甚至感染。  药物溶石疗效差,仅对极少数胆固醇性结
理查德·德弗擦洗了数个露台淋浴间,清空了20个垃圾桶,现在他慢慢地爬上割草机,有好几英亩的草地在等着他去收割。  “我得一直工作,直到死去,因为我需要钱。”74岁的德弗说,他从印第安纳州的家驱车2000多公里来到缅因州,只为了做一份时薪10美元的临时工作。  德弗在拖拉机座椅上轻轻地移动,座位上特意放了一个橡胶垫来缓解他的臀部滑膜炎——这就是美国老年人新现状的快照。“我们是被遗忘的人”  美国人的
戴永梅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江苏省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学会临床与膳食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擅长女性因营养失调引起代谢性疾病的饮食防治,在预防巨大儿、低体重儿方面经验丰富。  关键句:科学合理的营养可以帮助‘糖妈’稳定控制血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母婴健康。误区一:少吃或不吃主食  有很多孕妈妈,一旦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什么都不敢吃了,生怕吃得不
“哪怕花掉数十亿欧元,默克尔也应该确保难民不再来到欧洲。否则,这就是她对欧洲人犯下的错。”在举世关注的欧洲难民问题上,即将上任的捷克新总理安德烈·巴比什对欧盟“扛把子”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十分不以為然。  同样,对于默克尔积极推进的欧洲大一统基业,巴比什也是大唱反调:“不要欧元,我不想要欧元,捷克不想要欧元。欧元已经破产路人皆知,这是事关国家主权的大事。我想要捷克克朗,也想要一个独立的央行。我不希望欧
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预选的前景越来越明晰,最有可能代表驴象两党角逐总统宝座的将是希拉里和特朗普。  曾经有一种说法,在诸多共和党总统竞选人中,民主党人最希望特朗普出线,因为,在民主党看来,和特朗普对决,希拉里的胜算最大。这种说法乍一听很有道理。就年龄而言,希拉里出生于1947年,特朗普出生于1946年,仅相差一岁。但说到从政经验,两者的差距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早在1992年克林顿
走进本市一家有名的独立书店。“老板,有《乡关何处》这本书吗?”“没有。这本书有这么火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两天有好几个人来问这本书了。”老板戴上眼镜,很疑惑地问道。  《乡关何处》火吗?出版两月,豆瓣上近600人评价,评分高达9.2,不仅火,而且品质高。该书作者野夫,“土家人,重感情,硬汉子。9个字的概括,注定其人生艰辛且曲折。”章诒和在序中如此写道。书评人邝海炎的“野夫的文字有着青铜的质地、狼的
医药,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保护神。除了它的人文元素之外,其保护作用体现最具体的就在一药一方之中了。由《大众医学》编辑部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家庭真验方——小药方大健康》一书,反映的正是这一主题。  这本小书囊括了150位专家精选的300则验方,范围涉及内、外、妇、儿、骨伤、五官各科,可谓一个“小而全”的健康锦囊。不过我细看此书后,感叹更多的是此书在世人对中医验方的种种误解方面所做的努力澄
英王来信  “中华帝国是一艘破旧不堪的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这是1792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不成功”的来华之旅后的一番感慨。2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来看马嘎尔尼这番话时,不禁感慨此人出色的预见能力。而我们不易察觉的是,中国的近代史事实上从马嘎尔尼访华结束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