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
  方法 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 炎琥宁;西米替丁;小儿;疱疹性咽颊炎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163-02中图分类号:R 766.12文献标识码:A
  疱疹性咽颊炎为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易在幼儿中造成流行。表现为突发高热、口腔疱疹疼痛、流涎、拒食,对患儿影响较大。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以炎琥宁和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61例均为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本科门诊或住院患儿,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1岁12例,—3岁36例,—5岁13例,病程1—4 d。血白细胞计数3.8—13.6×109/L,均伴发热,体温37.8—40.3℃。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加用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观察两组患儿退热天数、恢复进食时间(即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两组退热天数、咽痛消失天数、疱疹消失天数及治愈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疱疹性咽颊炎大多数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少数由埃可病毒引起,为RNA小病毒,传染性强,多见于1—7岁小儿,尤其是幼儿多见,易造成流行。多发生在夏秋季,表现为突然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尤其吞咽时咽痛明显,高热常持续不退。主要侵犯咽部和软腭,一般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局部淋巴结不肿大。检查咽部及软腭严重充血并有散在或弥漫性疱疹为特征,疱疹灰白色,直径约2—4 mm,周围有红晕,约1—2 d后破溃形成黄色小溃疡,病程约一周左右。本病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注意预防出现并发症,等待病毒感染的自行恢复,但患儿痛苦持续较久,尤其是咽痛严重影响患儿吞咽,导致患儿烦躁哭闹,不愿进食,加上多数患儿伴高热,病情严重者可致脱水及酸中毒[2],也可并发脑炎、肺炎及心肌炎等重要器官损害。待患儿病情好转,咽痛消失后,才会恢复进食,因此患儿愿意进食可认为患儿咽痛消失。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在细胞内可形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止病毒复制,利巴韦林三磷酸亦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价格较低廉,故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较强,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应用受到较多限制,疗效不理想。
  炎琥宁为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单钾钠盐,是以穿心莲为原料提取的。炎琥宁注射剂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穿心新莲酮、穿心莲酯、穿心莲甾醇,b-谷甾醇-d葡萄糖甙等。药理研究表明,炎琥宁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体液免疫能力,促进CD4/CD8水平变化,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实验表明炎琥宁对腺病毒(ADV)3型,流感病毒甲1型、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多种病毒有灭活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3]。炎琥宁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研究还表明,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4]。刘氏[5]以炎琥宁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颊炎取得满意疗效。
  西米替丁为H2受体阻断剂,有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是阻断抑制性T细胞表面的H2受体,使抑制性T细胞活性降低而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而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时,西米替丁对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具有强大抑制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及过敏反应[6],有促进黏膜溃疡面愈合的作用。西米替丁与炎琥宁合用,二者均有抗病毒作用和增强免疫作用,还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出和水肿,促进皮疹和溃疡的痊愈,炎琥宁还有抑菌作用,可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并对烦躁哭闹患儿具有镇静作用。本组观察结果表明,西米替丁联合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颊炎有协同作用,在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天数方面均明显优于用利巴韦林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思连康、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方法将102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治疗组51例,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护理相同,均给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患儿在此基
【关键词】 护理干预;全脑血管造影;经股动脉穿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33-02 中图分类号:R 473.6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7    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是在局麻下施术,大部分患者意识清醒而容易产生紧张、恐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自2002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利用富腔镜在电视下切除或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我院自2000年8月~2007年10月应用电视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1-0605-03中图分  类号:R 722.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55  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性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缺血脑病[1~2]。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继发脑瘫
【关键词】 异丙酚;芬太尼;麻醉;肾绞痛;吸氧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27-01  中图分类号:R 691.9文献标识码:B    肾绞痛是急诊科常见的泌尿系急症,一般经传统药物治疗如肌注派替啶加莨菪类药等可迅速止痛,但部分患者经多次用上述药物治疗仍无效或虽短时内缓解但间断性发作,疼痛难忍,甚至持续数天不等,这类肾绞痛称为顽固性肾绞痛。自2003年3月至200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主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如何正确、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是我们护理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静脉穿刺前的排气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排气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部分学者主张一期清创加内固定,也有主张一期清创加跟骨牵引,再二期内固定。自2004年以来,我科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45例,疗效满意。现
【关键词】 微量泵;精神病;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34-02 中图分类号:R 473.74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8    精神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等)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需使用扩管药物治疗,而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疾病急性期需要24 h不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