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在我国经过了60年的发展。在经过多年改革之后,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具雏形。本文回顾了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歷程,概述了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本文的最后对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养老 保险 制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1)养老保险及其特点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养老保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强制性
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以后的基本生活。
2.互济性
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和互济。
3.普遍性
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很广,被保险人享受待遇的时间较长,费用收支规模庞大,因此,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在全社会统一立法、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实施。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实行养老保险费三方负担与社会统筹
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行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试点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确定了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对建立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等重大问题作了重大改革。
3.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在1998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1998年底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机制,调剂金的比例以保证省、区、市范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原则。到2000年,在省、区、市范围内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
5.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确定了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决定2001年在辽宁省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部分地区进行试点。2004年,试点扩大到东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6.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的基础上,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2)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国际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与改革的经验,结合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我国对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纳方法
我国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
企业依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企业缴费部分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费,个人缴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l2%纳入统筹基金。
三、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具雏形。但是,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
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
(2)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险工作业务,使现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难以承载。
随着行业统筹下放到地方和地方企业实行省级统筹,加上失业保险的重新定位,医疗保险改革启动,以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省以下各级社会保险业务与现实弱小的社会保险机构载体形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形成小马拉大车。
(3)养老保险在运作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的结果是一头卡死了,经办机构不再提取管理费。而另一头财政拨付给经办机构的经费却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严重挫伤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性。
(4)现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严重滞后
理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远远难以满足养老保险业务处理与管理决策的要求。
关键词:养老 保险 制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1)养老保险及其特点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养老保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强制性
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以后的基本生活。
2.互济性
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和互济。
3.普遍性
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很广,被保险人享受待遇的时间较长,费用收支规模庞大,因此,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在全社会统一立法、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实施。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实行养老保险费三方负担与社会统筹
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行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试点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确定了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对建立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等重大问题作了重大改革。
3.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在1998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1998年底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机制,调剂金的比例以保证省、区、市范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原则。到2000年,在省、区、市范围内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
5.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确定了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决定2001年在辽宁省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部分地区进行试点。2004年,试点扩大到东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6.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的基础上,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2)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国际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与改革的经验,结合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我国对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纳方法
我国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
企业依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企业缴费部分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费,个人缴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l2%纳入统筹基金。
三、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具雏形。但是,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
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
(2)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险工作业务,使现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难以承载。
随着行业统筹下放到地方和地方企业实行省级统筹,加上失业保险的重新定位,医疗保险改革启动,以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省以下各级社会保险业务与现实弱小的社会保险机构载体形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形成小马拉大车。
(3)养老保险在运作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的结果是一头卡死了,经办机构不再提取管理费。而另一头财政拨付给经办机构的经费却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严重挫伤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性。
(4)现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严重滞后
理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远远难以满足养老保险业务处理与管理决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