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树食叶害虫随着纯林面积增大、极端气候变化频繁等影响,已成为杨树适生区的一大主要害虫,危害大、来势猛、治理难度大。各地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措施均发挥了良好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以灯光诱杀、清除林下存活越冬场所、人工诛杀幼虫和蛹等为主的物理防治措施,及各地应用情况。
关键词:杨树食叶害虫 物理防治 应用
1 概述
杨树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森林资源的主要树种资源之一。以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为主的杨树食叶类害虫发生范围广、危害时期长、来势迅猛,但受杨树纯林过大、林分结构脆弱、极端气候频发、防治手段和技术滞后等因素制约,造成全国各地每年成灾面积、危害程度、经济损失日益加大,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全面治理,综合实施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成效显著。而物理防治是其中重要一种,具有环保、经济、持续长效特点,笔者主要介绍以灯光诱杀、清除林下虫蛹存活越冬场所、人工诛杀幼虫和蛹等为主的物理防治措施,及各地应用情况和效果。
2 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2.1 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特点 杨树资源占林业资源总量的96%,由于杨树纯林比例过大、林分结构脆弱、极端气候变化频繁、造成杨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攀升。其中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白潜叶蛾、杨直角叶蜂、金龟子、黄杨卷叶螟、杨二尾舟蛾、杨尺蠖、杨刺蛾等为主要食叶类害虫。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占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量的90%,每年于4月上中旬出土,5月中下旬开始第一代幼虫危害期,第一代受越冬代出土时间不一,气温低等影响,世代持续时间长,危害较轻。6月上中旬是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一般年份,第二代危害较轻,但今年受一代时期气温、降雨及营养充足等影响,第二代幼虫也不时出现大爆发呈现大发生现象。第三代和第四代是杨小舟蛾幼虫一年危害高峰期,不采取防控措施,极易出现暴发成灾现象。
2.2 杨树食叶害虫治技术 各级森防部门经多年防治总结出了成熟的一套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主要监测预警、释放周氏啮小蜂等生物防治、空中飞机撒药、树下喷雾、树体喷药、树干注药、毒环和毒绳等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对于虫口密度小于经济阈值的杨树林的控制模式:以营林措施和物理防治为主,局部实施化学防治,配合采取生物、物理防治。虫口密度大于经济阈值的杨树林的控制模式:以化学控制为主,因地制宜地采取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逐步保持杨树食叶害虫的动态平衡,实现控灾的目的。像杨小舟蛾这样突发性和猖獗性十分明显,发生面广量大的害虫,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所限,目前各种防治方法尚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其危害,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依赖化学防治,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加,出现“年年治虫、年年有虫”的被动局面。生物防治大规模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在目前尚无更好防治办法的情况下,物理防治仍不失为较好的急救措施。
3 物理防治概念
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包括最原始、最简单的徒手捕杀或清除,以及近代物理最新成就的运用,可算作古老而又年轻的一类防治手段。
4 物理防治效果
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发生5~6代,一头杨树食叶害虫雌虫(雌蛾或雌蛹)可产卵100~600粒,相当于100~600头害虫,一头杨树食叶害虫雌虫一年可繁育上亿头。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若杀死一头杨树食叶害虫越冬雌蛹,相当于直接杀死上亿头杨树食叶害虫。若在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期杀死一头雌虫(雌蛾或雌蛹),就相当于直接至少杀死100头以上的杨树食叶害虫,既起到预防效果又事半功倍。
5 物理防治主要措施
灯光诱杀:
5.1 原理 灯光诱杀害虫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农业技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是频振式诱虫灯,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将光波设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和味引诱成虫扑灯,灯上配有高压电网或频振高压电网触杀害虫。据调查,在夏季害虫发生高峰期,该灯可诱杀近100个科、1000多种害虫,起到了很好的灭虫作用。
5.2 杀虫特点 诱杀力强。可诱杀农、林、果、蔬等有害昆虫近1300种。在果园中应用能诱杀金龟子、天牛、蝇类、蝽蟓、吸果夜蛾、潜叶蛾、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50多种果树害虫。专杀成虫,降低落卵率70%左右,可降低下代或下年虫口基数。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就能有效的控制30-50亩的害虫。对益虫影响较小。频振灯诱杀的对象主要是鳞翅目昆虫,而益虫多为非鳞翅目,诱杀的机率很低。经多点试验诱杀益害比为1:100~148。集中连片效果好,频振式杀虫灯集中、连片、连续使用会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挂灯通电即可见效。天黑自动开灯,天亮自动关灯,晚上下雨可自动关灯,雨停后又自动开灯。频振灯一般可使用5年,每天用电约0.3度,电费不到0.2元。收集虫体可以喂家禽和鱼,每斤价值2元,在鱼塘和家禽养殖场附近大面积应用,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护生态平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可大大节约农药投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有效保护害虫天敌,对人、畜安全,因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3 应用情况 漯河市森防站与漯河市农科院植保室在漯河107国道郾城区城关镇农科院试验田设置佳多频虫情测报灯一部,自2009年开始诱集漯河市杨树食叶类害虫,连续四年诱集虫情如下表:
6 物理防治遇到的瓶颈
首先是组织管理层面,以灯光诱杀、人工清除越冬场所及越冬蛹、人工扑杀幼虫及卵块等物理防治措施,虽然简单和便于操作,但它既需要群众自觉实施,更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宣传发动及资金鼓励,否则收不到明显效果。其次如色诱控、微波杀虫、激光杀虫、高频介质电热杀虫等物理防治技术,虽然技术成熟,效果显著,但在生产使用上的技术示范推广或有大的距离,需要科技人员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7 国内物理防治新方法
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光诱控、色诱控、对环境进行控温控湿以及设置防虫网、捕杀器等。 如微波杀虫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特别适合邮检、旅检的除害处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介质加热原理。美国研制成一种Zappor微波发射器,可发射300至300000兆赫的电磁辐射,其所产生的热能可杀死线虫及土壤害虫。如激光杀虫。激光照射能使害虫产生遗传性的生理缺陷,使雄虫不育或使之发生遗传性变异,破坏其繁殖能力,达到预防害虫的目的。如高频介质电热杀虫法。这是一种新的物理技术,国外一些家庭养花时常用到。其杀虫原理是:将绝缘物质(害虫)放在容器的金属片间,此种物质的分子,受两个金属片间交流电场变化而摩擦产生介质电热。电压越高,电场越强,摩擦频率就越高,产生的热能就越多。在温度60℃时,只需10分钟就可将害虫全部杀死。此法杀虫效率较高,而且操作较为方便。或有雷达检测害虫和遥感技术的利用也是有效的物理杀虫方式。
8 小结
物理防治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总结积累的财富,对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意义重大。使用物理防治的确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时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能促进生物生态平衡,值得大力推广。虽然用功量大,人工成本高,但只要政府倡导、群众接受、财政给予适当支持,是可以全面推广的。
参考文献:
[1]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使用说明书.
[2]赵爱玲.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杨树食叶害虫初报[J].中国森林病虫害,2002(51).
[3]齐晓红.漯河市杨树食叶害虫种类及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
[4]王运兵.物理防虫资材的应用前景广阔.中国园林网,2011-10-09.
关键词:杨树食叶害虫 物理防治 应用
1 概述
杨树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森林资源的主要树种资源之一。以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为主的杨树食叶类害虫发生范围广、危害时期长、来势迅猛,但受杨树纯林过大、林分结构脆弱、极端气候频发、防治手段和技术滞后等因素制约,造成全国各地每年成灾面积、危害程度、经济损失日益加大,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全面治理,综合实施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成效显著。而物理防治是其中重要一种,具有环保、经济、持续长效特点,笔者主要介绍以灯光诱杀、清除林下虫蛹存活越冬场所、人工诛杀幼虫和蛹等为主的物理防治措施,及各地应用情况和效果。
2 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2.1 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特点 杨树资源占林业资源总量的96%,由于杨树纯林比例过大、林分结构脆弱、极端气候变化频繁、造成杨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攀升。其中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白潜叶蛾、杨直角叶蜂、金龟子、黄杨卷叶螟、杨二尾舟蛾、杨尺蠖、杨刺蛾等为主要食叶类害虫。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占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量的90%,每年于4月上中旬出土,5月中下旬开始第一代幼虫危害期,第一代受越冬代出土时间不一,气温低等影响,世代持续时间长,危害较轻。6月上中旬是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一般年份,第二代危害较轻,但今年受一代时期气温、降雨及营养充足等影响,第二代幼虫也不时出现大爆发呈现大发生现象。第三代和第四代是杨小舟蛾幼虫一年危害高峰期,不采取防控措施,极易出现暴发成灾现象。
2.2 杨树食叶害虫治技术 各级森防部门经多年防治总结出了成熟的一套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主要监测预警、释放周氏啮小蜂等生物防治、空中飞机撒药、树下喷雾、树体喷药、树干注药、毒环和毒绳等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对于虫口密度小于经济阈值的杨树林的控制模式:以营林措施和物理防治为主,局部实施化学防治,配合采取生物、物理防治。虫口密度大于经济阈值的杨树林的控制模式:以化学控制为主,因地制宜地采取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逐步保持杨树食叶害虫的动态平衡,实现控灾的目的。像杨小舟蛾这样突发性和猖獗性十分明显,发生面广量大的害虫,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所限,目前各种防治方法尚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其危害,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依赖化学防治,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加,出现“年年治虫、年年有虫”的被动局面。生物防治大规模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在目前尚无更好防治办法的情况下,物理防治仍不失为较好的急救措施。
3 物理防治概念
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包括最原始、最简单的徒手捕杀或清除,以及近代物理最新成就的运用,可算作古老而又年轻的一类防治手段。
4 物理防治效果
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发生5~6代,一头杨树食叶害虫雌虫(雌蛾或雌蛹)可产卵100~600粒,相当于100~600头害虫,一头杨树食叶害虫雌虫一年可繁育上亿头。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若杀死一头杨树食叶害虫越冬雌蛹,相当于直接杀死上亿头杨树食叶害虫。若在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期杀死一头雌虫(雌蛾或雌蛹),就相当于直接至少杀死100头以上的杨树食叶害虫,既起到预防效果又事半功倍。
5 物理防治主要措施
灯光诱杀:
5.1 原理 灯光诱杀害虫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农业技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是频振式诱虫灯,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将光波设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和味引诱成虫扑灯,灯上配有高压电网或频振高压电网触杀害虫。据调查,在夏季害虫发生高峰期,该灯可诱杀近100个科、1000多种害虫,起到了很好的灭虫作用。
5.2 杀虫特点 诱杀力强。可诱杀农、林、果、蔬等有害昆虫近1300种。在果园中应用能诱杀金龟子、天牛、蝇类、蝽蟓、吸果夜蛾、潜叶蛾、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50多种果树害虫。专杀成虫,降低落卵率70%左右,可降低下代或下年虫口基数。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就能有效的控制30-50亩的害虫。对益虫影响较小。频振灯诱杀的对象主要是鳞翅目昆虫,而益虫多为非鳞翅目,诱杀的机率很低。经多点试验诱杀益害比为1:100~148。集中连片效果好,频振式杀虫灯集中、连片、连续使用会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挂灯通电即可见效。天黑自动开灯,天亮自动关灯,晚上下雨可自动关灯,雨停后又自动开灯。频振灯一般可使用5年,每天用电约0.3度,电费不到0.2元。收集虫体可以喂家禽和鱼,每斤价值2元,在鱼塘和家禽养殖场附近大面积应用,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护生态平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可大大节约农药投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有效保护害虫天敌,对人、畜安全,因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3 应用情况 漯河市森防站与漯河市农科院植保室在漯河107国道郾城区城关镇农科院试验田设置佳多频虫情测报灯一部,自2009年开始诱集漯河市杨树食叶类害虫,连续四年诱集虫情如下表:
6 物理防治遇到的瓶颈
首先是组织管理层面,以灯光诱杀、人工清除越冬场所及越冬蛹、人工扑杀幼虫及卵块等物理防治措施,虽然简单和便于操作,但它既需要群众自觉实施,更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宣传发动及资金鼓励,否则收不到明显效果。其次如色诱控、微波杀虫、激光杀虫、高频介质电热杀虫等物理防治技术,虽然技术成熟,效果显著,但在生产使用上的技术示范推广或有大的距离,需要科技人员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7 国内物理防治新方法
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光诱控、色诱控、对环境进行控温控湿以及设置防虫网、捕杀器等。 如微波杀虫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特别适合邮检、旅检的除害处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介质加热原理。美国研制成一种Zappor微波发射器,可发射300至300000兆赫的电磁辐射,其所产生的热能可杀死线虫及土壤害虫。如激光杀虫。激光照射能使害虫产生遗传性的生理缺陷,使雄虫不育或使之发生遗传性变异,破坏其繁殖能力,达到预防害虫的目的。如高频介质电热杀虫法。这是一种新的物理技术,国外一些家庭养花时常用到。其杀虫原理是:将绝缘物质(害虫)放在容器的金属片间,此种物质的分子,受两个金属片间交流电场变化而摩擦产生介质电热。电压越高,电场越强,摩擦频率就越高,产生的热能就越多。在温度60℃时,只需10分钟就可将害虫全部杀死。此法杀虫效率较高,而且操作较为方便。或有雷达检测害虫和遥感技术的利用也是有效的物理杀虫方式。
8 小结
物理防治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总结积累的财富,对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意义重大。使用物理防治的确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时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能促进生物生态平衡,值得大力推广。虽然用功量大,人工成本高,但只要政府倡导、群众接受、财政给予适当支持,是可以全面推广的。
参考文献:
[1]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使用说明书.
[2]赵爱玲.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杨树食叶害虫初报[J].中国森林病虫害,2002(51).
[3]齐晓红.漯河市杨树食叶害虫种类及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
[4]王运兵.物理防虫资材的应用前景广阔.中国园林网,201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