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16岁,诉皮肤起褐色斑、结节16年于2006年10月1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即发现右腋下皮肤有一手掌大小界限清楚的褐色斑,表面光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疹面积逐渐扩大,增厚,高出皮肤表面,呈疣状。
【机 构】
:
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110001,沈阳,中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6岁,诉皮肤起褐色斑、结节16年于2006年10月1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即发现右腋下皮肤有一手掌大小界限清楚的褐色斑,表面光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疹面积逐渐扩大,增厚,高出皮肤表面,呈疣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皮肤特异性趋化因子CCL27及其受体CCR10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和表达强度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CCL27、CCR10的表达,以PASI评分评价银屑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结果 ①CCL27在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和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P<0
患者男,32岁,因头皮肿块2年余,明显增大并反复糜烂、渗液半年就诊.约2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头顶部出现一约花生米大小的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加以注意.近半年来,结节明显增大,出现痒痛,并反复出现糜烂及脓液溢出.为明确诊断于2007年4月27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无明显减轻。
目的 探讨中药银杏石榴煎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皮损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中PA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和正常人皮肤中PAFR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银杏石榴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2.86±
盐酸非索非那定是新一代抗组胺药物,为了解盐酸非索非那定和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患儿男,3天.因全身皮肤发红3天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即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红,覆胶样包膜.父母非近亲结婚,体健,其父有轻度鱼鳞病。
患者女,16岁.因头面部畸形伴右侧躯体疣状增生物16年,于2006年3月2日来本所就诊.患者出生时右耳耳聋,右侧躯体有浅色斑,干燥、粗糙。
目的 探讨SLE患者T细胞CD154表达的雌激素依赖性增加是否与其mRNA的稳定性变化相关.方法 用不含或含有17-β雌二醇(10-7mol/L)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SLE女性患者(10例)及正常人对照(7例)的T细胞共18 h.取一部分T细胞放至用抗CD3包被的培养皿中进一步培养激活,并在平行培养中加入放线菌D以阻止新的mRNA合成.CD154 mRNA的稳定性用RT-PCR测定,并与不经刺激的T
患者男,42岁.因左耳红肿伴瘙痒5年于2005年1月就诊.1年前始偶觉心悸、胸闷.有甲亢病史10年,已行同位素治疗,现甲状腺功能正常。
患者男,31岁.因背部皮疹27年,加重1年伴疼痛于2005年6月来门诊就诊.患者4岁时无任何诱因于右侧背部出现鸡蛋大小的红色斑块,时有疼痛,曾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皮疹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但未予处理.近1年来皮损增生明显,蔓延至肩胛、背部,且疼痛明显加剧,皮损区局部出汗明显.患者4岁时摔伤,遗留脊柱侧弯.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