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近距离遗留煤柱底板破坏机理与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fuc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近距离遗留煤柱下方煤岩层受采动影响破坏严重,给下煤层开采带来困难。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极近距离遗留煤柱底板变形破坏机理,将底板岩层破坏区分为三个区域:主动应力Ⅰ区、过渡Ⅱ区以及被动应力Ⅲ区,基于此,开发了极近距离遗留煤柱下锚网索主动联合支护技术,现场矿压监测结果验证了技术参数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从2019年开始,国家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几年,高职院校成了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二异氰酸酯(TDI)、聚乙二醇4000(PEG)、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乙胺(TEA)为原料,制备可水乳化的聚氨酯(WPU)。以合成的WPU为囊壁、以异噻唑啉酮衍生物(Sea-nine 211)为囊芯
煤矿副井主要任务是升降人员、矸石、材料、设备和液压支架。以依兰第三煤矿为例,从罐笼选型、操车设备布置、长材下井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副立井生产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对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职业教育逐步与市场接轨。当前,随着经济结构、人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满足社会
采用1.0 G星形大分子、吡啶-2-甲醛和FeCl2·4H2O为原料,依次经席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星形吡啶亚胺配体及其铁系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
针对煤矿井下大断面切眼支护所存在的支护跨距大、稳定性不足、支撑效率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锚杆+锚网+锚索”综合支护方案,支护效率提升14.2%,支护成本降低17.4%,提升
分步概述了全非光法合成聚碳酸酯(PC)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以CO2和环氧丙烷(PO)为原料合成碳酸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甲醇(M)进行酯交换生产碳酸二甲酯(DMC)、DMC与苯酚(PH)酯交
采用聚氧化丙烯二醇(PPG2000)、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合成聚氨酯预聚物,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封端得到端乙烯基氨酯树脂(VTUR),加入苯乙烯(St)交联剂,用过氧化氢异丙
针对31采区2#回风巷掘进揭露F2断层,在断层两侧存在破碎区,巷道围岩整体性较差问题,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喷射混凝土作为临时支护,金属网+锚杆+锚索+π型钢梁联合支护作为永久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