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朱流韵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漆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造物形式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工艺从粗糙到精细,尤其在楚汉时期,达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和谐统一。通过对楚汉漆器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其功能上的价值,深入探究其在审美上的意义,从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漆器,并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楚汉漆器;设计;功能性;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漆器,在《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中的定义是将漆涂在各种器具物体表面从而形成的器具。漆器除了色彩等美学价值外,漆的使用功能远在公元前七千多年前就被发现,在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又得到了长足发展,以致出现了发展的高潮,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高峰。
  一、楚汉漆器的器型之美
  运用艺术的审美标准对设计造型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第二是艺术及技术形态;第三是功能及几何形态。而漆器的造型设计主要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最基本的功能因素,直接决定造型设计的方向和形式;二是工艺因素,在功能满足前提下满足了人们对漆器多方面的感官需求。三是艺术,是器型设计的最高要求,能给人带来美妙的精神感受。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且任何事物之间都并非独立存在。漆器艺术的造型设计,也符合这个哲学道理。汉朝以前,王权贵族人家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青铜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器逐渐被漆器取代,其虽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走向历史的后台,但它对漆器造型的作用是无法磨灭的。楚汉时期,无论是地位高的官宦人家,还是地位低的平民百姓,都已大量使用漆器,不仅如此,漆器的做工水平也是逐渐提高,器物愈发精致。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如凤纹漆盒(图1)、轪侯家具杯盒(图2),其款式、图案以及花纹装饰无一不在追求精致和完美,代表着同时期的造型设计水准。楚汉漆器的造型丰富,其手法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多种手法相互组合和补充。
  二、楚汉漆器的装饰之道
  装饰,是漆器进行艺术表达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这种艺术上的表达方式在楚汉漆器的装饰上达到了至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装饰题材
  楚汉时期漆器的装饰题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取自于现实生活的社会题材,另一种是来源于传说的神话题材。在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装饰题材中,达官、贵族、猎人、巫师多为活动主体,他们在花草树木等植物以及虫鱼鸟兽等动物的衬托下形成了一些故事的主题内容,如祭祀、外出、打猎等。当然,也有一些不具备情节内容的图案,多是一些鱼、鸟等兽纹为主要装饰图案。比如从长沙出土的车马图奁,所描绘的就是贵族出游的场景,整个场景情节清楚,构图生动,这就是楚汉漆器典型的装饰题材内容;其次,神话题材也是重要的题材之一,神话题材的应用是“楚巫文化”的直接体现,是一种敬仰和畏惧心理的集中表现,这一类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凤纹的使用,它展现的是一副变幻多端和神秘的童话世界。
  (二)装饰手法
  楚汉漆器一般采用彩绘、金箔粘贴以及针刺的手法进行装饰,此外,还有沥粉和雕刻。拿彩绘来说,将特定的颜料加入半透明的漆料中,涂抹时在器物的表层就会制作出各种不同的云纹、凤纹及其他形状的纹样。彩绘可以分为干著、描彩和描油三大类,同时彩绘的方式也比较丰富,根据器具的不同可以采用平涂、线描、渲染以及堆漆等手法,这些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油漆的色彩并且不容易脱落;针刻大多在小微器物上使用,匠人用细小的针、锥等工具在涂好漆的小器物上,或是在没有完全干透的漆膜上描绘图形。汉代的针刻手法已经相对娴熟,手法流畅,以云纹最为普遍,流动飞扬、轻松自如,从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装饰纹样
  楚人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的浪漫情怀,表现在漆器上就是多种多样的装饰纹样,最常见的有云纹、鸟兽纹、植物纹等。从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龙、凤、虎等动物的形象,从手法上看,主要包括抽象及变形,对装饰布局进行灵活自如的调节,从而突出纹样的装饰效果。从纹样类型上看,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抽象的几何纹,变形的自然图案和动植物图案或者一些神话的仙魔怪兽等。总的来说,楚汉时期的纹饰,吸收了青铜器纹饰的表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比如青铜器通常以云雷纹作为底纹再加一些兽面纹和蟠璃纹,在楚汉漆器改进过程中剔除了狰狞威严的部分,代之以浪漫和活泼的纹理,给人完全不同的艺术感受。
  (四)装饰线条
  楚汉漆器运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出丰富的情绪感受。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的楚汉漆器中,线条是它的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形式。简单的线条组成了丰富的内容,赋予了漆器灵动的生命。尤其是在一部分用单线装饰的漆器中线条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一部分具有彩绘风格的漆器也多运用了平涂和线条的有机融合。线条是装饰的宠儿,通过它的简单变化以及搭配组合,就能够让漆器作品在现实与神话中自由穿越,而且形态优美、内涵丰富,给观者美的享受。
  三、楚汉漆器的色彩之韵
  色漆的运用,为楚汉漆器“增光添彩”不少。汉代的色彩工艺已相对比较发达,颜色种类更为丰富,但是,红色和黑色一直都是楚汉漆器的绝对主力。
  红色,历来就在中国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古代也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在民间,红色同样受到了平民百姓的青睐和欢迎,在他们心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幸福和快乐。在楚人崇拜的许多图腾之中,凤凰以其浴火重生的强大生命力而成为楚人世代崇拜的守护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楚人偏好红色的特点可以解释为对于强大自然力和祖先的崇拜,因此,也构成了楚巫文化重要的篇章。
  黑色,古被称作“玄色”,也带有吉祥之意。在我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四方神兽中的玄武就是黑色,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在科学家眼中,黑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其透明度不高,也不鲜艳华丽。漆器上采用黑色正是根据它的这一特点。黑色漆的物品带给人一种深沉宽广、内涵丰富的感觉。在色彩搭配上,红与黑的组合绝对是一个经典。它们把漆器的富贵典雅、大气深沉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红与黑的搭配在楚巫文化中也经常出现,给人一种神秘、庄重和威严的感觉。
  四、楚汉漆器审美文化分析
  文化的内涵丰富,既有物质,也有精神,还包括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其中社会是艺术产生的根源,艺术也反映着一个社会面貌。楚国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楚文化,史称“巫官文化”,是早期楚文化与华夏文化、蛮夷文化共同融合、共同发展的产物,它与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光芒闪耀。
  汉代文化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器物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其不再效仿秦朝禁闭思想的做法,而是实施了更为宽松自由的方针政策,在文化上也采纳众家之长,把儒、道两家精髓与楚文化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汉代文明。比如,“必有其质,乃为之文”就渗透了道家的审美观。《淮南鸿烈》在“文”和“质”的关系论述中,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同时又兼顾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它主张以“质”为本,这一点也就是道家思想所认同的;其次,汉代发展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文化在当时都极度繁荣,在这种情形下,最初的那种黄老思想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土地兼并,致使财富逐渐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且还比较集中,这就对当时的中央政府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威胁,所以,为了巩固政权,汉武帝在思想领域和文化领域中大力推崇儒家学说;汉朝初期,朝堂之上的皇帝与文武大臣都是来自早期的楚国领域,深受楚文化熏陶,从而奠定了楚文化在汉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北方文化的理性与庄重相比,楚文化中多有浪漫和活跃的气息,两者的组合,使得汉文化更加鲜明和具有活力,而楚国艺术的活力和浪漫气息也直接影响了汉代的器物审美。
  五、结语
  楚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楚汉漆器更是当时各种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在今天来看,仍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我们希望今天的设计师可以解放思想,虚心汲取,创造出中华民族特色鲜明的精品文化,令世人感动。
  参考文献:
  [1]诸葛恺.墨朱流韵一中国古代漆器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2]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1999.
  [3]高丰.中国器物艺术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古琴与琵琶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两种传统乐器,其历史相当久远。在古琴与琵琶的发展历史过程之中,两者相互影响。在文中就古琴与琵琶发展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古琴对琵琶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古琴;琵琶;历史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作为“国乐之祖”、“国乐之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有独奏的演出形式和琴歌合一以及琴箫合一几种演出形式,早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
【摘要】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中森姜珠牡与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秦罗敷都是文学史上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美好女性形象。珠牡和罗敷形象存在一定共性,但同时也在角色塑造方式、角色性格、角色社会定位与形象评价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说明藏文化体系与汉文化体系之间审美偏好存在一定差异,从美学角度对珠牡和罗敷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藏汉文化审美观念的异同,进而探究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文化传统和建立在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审美取向。
【摘要】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是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存在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就业准备不充分等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因素分析了影响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原因,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队伍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加强网络引导等对策。  【关键词】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
【摘要】秦朝为实现君主专制和王朝的大一统,在文化上实行了以“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文化专制政策,从而开启了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先河。秦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巩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并帮助实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然而,这种专制性的文化政策也为秦朝的统治增添了一些专制和暴力的色彩,成为秦朝最终暴政而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焚书坑儒”这种秦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为契机,分析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拥有长久
【摘要】当今时代的基础美术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构成美术课程的元素不断更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研究角度趋向全面,思考水平愈加深入。但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学科本体的知识技能是根本、是基础,其教育功能是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生发的。因此研究美术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对美术教学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师;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的美术
【摘要】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少数民族多达25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基诺族、独龙族、怒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15种。近几年来云南因自然地理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文化产品的比重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呈上升态势。可是现有的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太明显,其中以傣族文化及特色为元素作为产品开发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观点是想把傣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制
【摘要】传拓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艺,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甚至早于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它是将单页纸片覆盖在碑刻、青铜器、甲骨、摩崖等文物上,通过墨拓的方法,将文物的文字与图画原貌地拓印在纸上,最终成为国家文物研究的珍贵藏品。至唐朝发展至今,传拓通过不断发展、创新,将传拓技术与艺术完美统一,真正将这一艺术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孔望山浅浮雕拓片的研究,来深入地分析摩崖石刻造像的传拓技巧与保
【摘要】文化权利作为新一代人权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独立书店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和公共文化的载体,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但是近年来,独立书店的生存受到网上书店的威胁,面对多样化的读者需求,独立书店逐渐转型升级成为一个集休闲、体验为主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从公共文化视域下,分析其价值功能从而阐释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路径,体现独立书店在維护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中的重要作用。  【关
【摘要】耐读文章总是精简却又有创见的,比如莱辛的《拉奥孔》,比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尺幅之间,窥见千里山水。《读〈拉奥孔〉》看似钱钟书的一篇读后札记,却有着深刻又独到的理论发挥——牵合中西文艺理论,在大同的境界中妙悟“东海西海,心里倏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文心。其中又以中国山水诗画为径,指引来者通向电影艺术的意蕴之所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钱钟书;《拉奥孔》  【中图分类号】I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