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初级中学都开始以篮球能力、身体素质等为主导的层次化篮球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作出巨大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习项目进行选择,争取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这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相适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得到运用的理论依据
2.1 有利于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初中学生在先天的身体条件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后天对篮球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水平上也各有不同,若选择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全班性的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个体差异。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同学都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制定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教学能够满足每一个层次同学的发展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2.2 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强调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努力为学生的个体运动技能提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由难而易的进行篮球技能的锻炼,不断对学生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因此,该教学模式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
2.3 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符。在初级中学开展篮球教学,其目标就是对学生的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术进行培养。分层教学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在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同学的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导,选择不同层次的成绩检测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充分展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全体性素质目标。
3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3.1 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不能采取歧视态度,要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体育老师要按照分层教学理论制定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实现自我超越。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要不断地对运动技术进行改进,为学生制定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不断提高其篮球运动技能,达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需注重对运动基本技能的培养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其制定运动参与目标,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和帮助他们进入到较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同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3.2 层次性的完成备课。初中学生在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在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体现在对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上,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选择张,对学习能力、学校效果的提高上,以及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适应上。这些差异会无形的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与此同时,学生的接受水平一般是按照正态水平进行分布,即中间大两头小,将学生依照兴趣选项进行分层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进度和教学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使授课、讲解、指导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层次性和系统性。另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在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到全体同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篮球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3 在考核环节实现分层测试。目前,我国初中体育在篮球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考核的内容比较的片面,许多体质较好的学生根本就不用锻炼,考核成绩也会保持良好;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即使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绩也有可能极为的不可观,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评价与激励效果。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教育也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篮球课程的考核也必须是多样化的、立体化的,让体育尖子生可以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提高,满足其个性及特长发展,让少数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成绩评定中要侧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对考核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老师在有统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有层次性的评价标准,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避免教与考出现脱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 结束语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环境下我国的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使篮球教学的教学价值及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选择分层教学模式有着极高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永春.“同班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技术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
[2]张少兴.提高郑州市农村中学生篮球兴趣的教学方法研究[J]
[3]李少兰,陈俏敏.篮球分层教学对初中男生身体素质及篮球技术的影响研究[J]
[4]朱晓留.普通高中篮球选项课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5]李众保,教翔.篮球分层教学初探——以山西省实验中学为例[J]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初级中学都开始以篮球能力、身体素质等为主导的层次化篮球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作出巨大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习项目进行选择,争取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这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相适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得到运用的理论依据
2.1 有利于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初中学生在先天的身体条件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后天对篮球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水平上也各有不同,若选择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全班性的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个体差异。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同学都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制定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教学能够满足每一个层次同学的发展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2.2 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强调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努力为学生的个体运动技能提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由难而易的进行篮球技能的锻炼,不断对学生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因此,该教学模式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
2.3 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符。在初级中学开展篮球教学,其目标就是对学生的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术进行培养。分层教学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在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同学的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导,选择不同层次的成绩检测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充分展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全体性素质目标。
3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3.1 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不能采取歧视态度,要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体育老师要按照分层教学理论制定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实现自我超越。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要不断地对运动技术进行改进,为学生制定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不断提高其篮球运动技能,达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需注重对运动基本技能的培养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其制定运动参与目标,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和帮助他们进入到较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同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3.2 层次性的完成备课。初中学生在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在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体现在对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上,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选择张,对学习能力、学校效果的提高上,以及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适应上。这些差异会无形的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与此同时,学生的接受水平一般是按照正态水平进行分布,即中间大两头小,将学生依照兴趣选项进行分层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进度和教学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使授课、讲解、指导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层次性和系统性。另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在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到全体同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篮球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3 在考核环节实现分层测试。目前,我国初中体育在篮球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考核的内容比较的片面,许多体质较好的学生根本就不用锻炼,考核成绩也会保持良好;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即使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绩也有可能极为的不可观,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评价与激励效果。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教育也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篮球课程的考核也必须是多样化的、立体化的,让体育尖子生可以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提高,满足其个性及特长发展,让少数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成绩评定中要侧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对考核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老师在有统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有层次性的评价标准,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避免教与考出现脱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 结束语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环境下我国的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使篮球教学的教学价值及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选择分层教学模式有着极高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永春.“同班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技术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
[2]张少兴.提高郑州市农村中学生篮球兴趣的教学方法研究[J]
[3]李少兰,陈俏敏.篮球分层教学对初中男生身体素质及篮球技术的影响研究[J]
[4]朱晓留.普通高中篮球选项课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5]李众保,教翔.篮球分层教学初探——以山西省实验中学为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