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初级中学都开始以篮球能力、身体素质等为主导的层次化篮球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作出巨大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习项目进行选择,争取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这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相适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得到运用的理论依据
  2.1 有利于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初中学生在先天的身体条件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后天对篮球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水平上也各有不同,若选择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全班性的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个体差异。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同学都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制定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教学能够满足每一个层次同学的发展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2.2 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强调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努力为学生的个体运动技能提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由难而易的进行篮球技能的锻炼,不断对学生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因此,该教学模式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
  2.3 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符。在初级中学开展篮球教学,其目标就是对学生的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术进行培养。分层教学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在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同学的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导,选择不同层次的成绩检测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充分展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全体性素质目标。
  3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3.1 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不能采取歧视态度,要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体育老师要按照分层教学理论制定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实现自我超越。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要不断地对运动技术进行改进,为学生制定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不断提高其篮球运动技能,达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需注重对运动基本技能的培养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其制定运动参与目标,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和帮助他们进入到较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同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3.2 层次性的完成备课。初中学生在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在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体现在对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上,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选择张,对学习能力、学校效果的提高上,以及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适应上。这些差异会无形的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与此同时,学生的接受水平一般是按照正态水平进行分布,即中间大两头小,将学生依照兴趣选项进行分层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进度和教学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使授课、讲解、指导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层次性和系统性。另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在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到全体同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篮球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3 在考核环节实现分层测试。目前,我国初中体育在篮球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考核的内容比较的片面,许多体质较好的学生根本就不用锻炼,考核成绩也会保持良好;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即使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绩也有可能极为的不可观,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评价与激励效果。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教育也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篮球课程的考核也必须是多样化的、立体化的,让体育尖子生可以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提高,满足其个性及特长发展,让少数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成绩评定中要侧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对考核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老师在有统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有层次性的评价标准,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避免教与考出现脱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 结束语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环境下我国的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使篮球教学的教学价值及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选择分层教学模式有着极高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永春.“同班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技术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
  [2]张少兴.提高郑州市农村中学生篮球兴趣的教学方法研究[J]
  [3]李少兰,陈俏敏.篮球分层教学对初中男生身体素质及篮球技术的影响研究[J]
  [4]朱晓留.普通高中篮球选项课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5]李众保,教翔.篮球分层教学初探——以山西省实验中学为例[J]
其他文献
体育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体质训练,还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所以体育中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可融于体育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应忽视德育的功能,应该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
一、概念——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手段,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产生新的认知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启发式教学法,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提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习”
1 “举国体制”内涵回眸  上世纪,经过二战洗礼建立的新中国体育事业基础差、民众体制差。为了在短期内取得一些突破,结合特殊的历史时期,推出了“举国体制”。即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形成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专业运动员”。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和实践,在各项世界大赛中荣获大量荣誉,证明举国体制在我国运用是成
一、丰富的材料是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手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刷、挂布等。还可以投放一些辅助工具: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
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主要方法。幼儿“写生”即引导幼儿将立体的物体直接过渡到平面纸上的活动,但它不同于成人写生,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因此,幼儿“写生”,只是一种幼儿画实物的活动。  一、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出发,选择写生题材  写生对象应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如直线、弧线、圆形、
我从事体育教学近二十年来,根据体育理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发展变化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德育教育经验,由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德,在体体育课中充分表现出来。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地实施全面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学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是一项鲜明的集体性的生理、心理活动,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更有思想性、教育性。体育教学中注意德育因
期刊
艺术欣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而且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在于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在学生中开设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适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足球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足球防守体系的日臻完善,角球进攻在发展和提高整体进攻战术中的作用、地位日益显示出来,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主宰比赛的关键。随着现代足球比赛的对抗越来越激烈,防守战术受到各国的特别重视,如何利用角球破门得分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定位球进攻,特别是前场定位球进攻战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安排中,实行的是公司、非公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管理各成一体,三轨并存的登记管理制度.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