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的自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3G时代的发展,开发博物馆的掌上应用已然成为博物馆的新趋势和新手段之一。根据研究调查发现,自然博物馆在这方面的开发与利用与同行业的其他博物馆对比起来处于劣势地位,掌上应用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博物馆。该研究将探讨自然博物馆对掌上应用的开发与利用,并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掌上应用为重点分析对象,分析并总结自然博物馆掌上应用的优缺点,旨在唤起相关单位与机构对掌上应用开发的重视。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掌上应用;移动设备
  0 前言
  随着近年来移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各大软件商纷纷将注意力放在了移动应用软件的制作上,应用商店内的软件琳琅满目。与此同时,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敏锐把握住大众潮流方向,充分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一媒介开发了博物馆掌上应用程序,让博物馆的展示内容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走进人们的视野。
  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又称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反映自然发展历史的自然环境或自然遗产以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行业中起步较早且占有重要位置[1]。然而,在新到来的博物馆掌上应用开发大潮中,国内外自然博物馆的掌上应用数量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甚至于国内并没有相关的应用软件。本文将就收集的资料,对国外自然博物馆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作一阐述。
  1 手掌上的博物馆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通信上的便利以及信息上的共享以外,还给博物馆提供了扩展平台。博物馆作为一个公众教育机构,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实现展览的多样性,吸引大众并扩大受教育群体,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的新问题。如今,有许多博物馆除了建立网站以外,还在互联网上利用博客、微博以及各种社交网站发布博物馆最新的展览信息、介绍珍贵藏品,与实体博物馆相比具有很大的互动性。但是,互联网上的展览缺乏便捷性和灵活性,观众参观展览需要依靠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不仅无法方便快捷的参观展览,还受到了网络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搭载于移动智能终端系统上的博物馆应用成了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
  博物馆掌上应用是开发者基于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平台开发出来的与博物馆相关的手机应用软件。它作为一种手机应用软件,在吸收了实体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等各方面信息的同时,又脱离了实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成了移动的博物馆。根据移动和联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不计平板电脑在内,大陆地区智能手机拥有量超过5000万(其中iphone拥有量为1500万~1800万,android系统手机3000万~3500万)。面对庞大的用户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利用移动设备宣传博物馆的可行性,加大了对博物馆掌上应用的开发,各类博物馆掌上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9月份,苹果软件商店中与博物馆相关的掌上应用约2200个,比2012年增长了近一倍。其中,自然博物馆的掌上应用数量为8个,仅占博物馆掌上应用总数的千分之三,由国外自然博物馆开发,而国内自然博物馆虽然号称起步较早并占有重要地位,却无相关开发案例。由此可见国内自然博物馆在利用新媒介进行宣传推广的潮流中远远落后了。
  2 移动的自然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开发的掌上应用《Dinosaurs》,趣味与科学并存,摆脱了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单调的掌上应用首页,别具创意地利用了各种展品图片的背景颜色,组成一张巨大的恐龙图片并将其作为首页(见图1)。更有趣的是使用者可以按图索骥找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只需要将组成恐龙的展品图片放大即可。当使用者将图片放大后,页面会出现该展品的基本信息如名称、收藏机构和藏品的简略描述,同时还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图片通过掌上应用直接发送给朋友共享。此外,使用者还能在对该展品进行留言,写下自己的浏览感想并与其他使用者进行交流(见图2)。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掌上应用还向使用者提供了展品故事描述(见图3),使用者可以了解到展品名称、年代以及收藏者信息,包括生物的习性,同时还有大量相关的考古发掘故事。并标明该类生物曾经所生活的区域和环境,在最后该应用还会向使用者列出与该展品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供使用者深入研究。可以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掌上应用真正实现了趣味科学的定义,让使用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和人类学藏品,藏品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居首位。掌上应用软件不仅扩大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和展览范围,还增加了展览中的藏品数量,并充分反映了博物馆以青少年为主的教育工作重心。正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育与展览科学部副主任Christpher Raxworthy所说:“我们在教育方面有很强的使命感”。趣味十足的掌上应用软件对实体展览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为青少年提供藏品相关信息的同时,令原本较为枯燥的展示变得生动活泼。同时,掌上应用软件还缩短了青少年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影响范围,让青少年通过掌上应用了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历史、藏品种类和现状。从实质上来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掌上应用成为博物馆扩大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使博物馆充分的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着“物”与“人”(藏品与观众)之间的中介作用[2],并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桥梁。
  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开发的展上应用《Vusiem NHM》则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模式。应用首页为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全景图,主页则是较常见的九宫格,即列表式的提供如博物馆基本信息、藏品列表、博物馆位置等基本信息,让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并最快找到相关信息,并可以通过掌上应用直接登錄虚拟博物馆进行参观(见图4)。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掌上应用的展品信息同样涵盖了该种生物的名称、生活年代和生活习性等基本信息,展品排列除了使用常见的字母排序以外,还采用了物种分类模式,将同一物种放在一张图片内,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图片内生物下方的数字观看基本信息(见图5)。这种分类方法较为科学直观,让使用者接收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展品还提供了视频录像,使用者可以通过掌上应用程序直接点击观看。这能让使用者能更加生动的了解该生物,加深对该生物的印象(见图6)。
  掌上应用反映博物馆本身的公共服务重点。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更注重科研性,它作为伦敦群众性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定期组织对公众的演讲,为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大学担任讲课和培养研究生。因此,它的掌上应用程序便偏向于向大众传播系统性的科学教育。同时,科学研究作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对揭示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掌上应用里系统科学的知识分类,将博物馆的科学研究结果大众化、普遍化,有利于促进博物馆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3 结语
  自然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机构,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发展。而掌上应用的开发对于博物馆特别是自然博物馆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着自然博物馆由实体转向虚拟,扩大了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平台,改变了自然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方式;它使自然博物馆从静立不动,需要人们前来参观转变成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而进入千万家;它改变了曾经自然博物馆只是单方面传授知识的状态,使自然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缩短了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
  随着掌上应用软件市场的不断扩大,博物馆掌上应用吸收了不占空间、持久存在的特点,利用移动技术平台扩大博物馆教育范围。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3D图像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其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了很大的可塑性。设计者可以轻易地使掌上应用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传播的手段更加快捷,参观的方式更加方便。博物馆掌上应用以其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观看、永不落幕的特点,以及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受到大众的好评和喜爱。移动技术平台为博物馆提供了可扩大的空间,使掌上应用成为博物馆的另一个展览空间。毫无疑问的是,在未来几年内,对博物馆各类掌上应用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博物馆扩大自身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在博物馆业内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博物馆,更应当充分利用掌上应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以此扩大自然博物馆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孟庆金,杨德礼.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博物馆,2009(1):72.
  [2]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6.
其他文献
摘 要:虚拟网络的宣传平台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无论是网络购物还是微博营销,线上交易平台成了产品设计创新、运营创新的新途径。企业的官方网站正是展现公司定位、产品特色、风格理念的最佳平台,而网站的交互流程的优良与否又直接关系着用户,甚至顾客的购买满意度。因此本文主要以网页版式设计的相关要素出发,通过社会、环境和技术三方面的互相关联,分析在网站设计当中如何进行体验引导的作用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家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电影《阿凡达》的出现,电影艺术进入3D时代,3D技术开始影响电影的方方面面。目前的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技术和商业方面,很少对其进行电影美学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以此作为研究方向,对3D电影的美学特征、美学语法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电影美学;视听语言;3D技术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其诞生之初就与科技的发展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每一次新技术的运用都会给电影制作、放映和美学观念带来
期刊
“我惊呆了,被击倒了。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题材的影片,亦是我长期以来所渴望看到的荧幕佳作。”—— 詹姆斯·卡梅隆  早在《地心引力》上映前,压倒性的好评就纷至沓来、不绝于耳,完全盖过了影评人对其技术和故事上的讨论——詹姆斯·卡梅隆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毫不吝惜的背书、IMDB被刷至高达8.7的评分、向来严苛的metacritic也罕见地给出96分,《好莱坞报道者》夸张的大标题似乎已经非理性:“《
期刊
摘 要:景德镇历经千年,境内矿产资源渐进枯竭,城市发展步入低谷。利用实证研究方法,营造城市艺术化的社会环境、营建城市艺术化的人文环境,规划制瓷遗址、建设地址公园,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打造艺术空间、开设创意集市,盘活老瓷厂、恢复城市局部区域功能、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大大发展艺术与创意经济,使得城市得以艺术化再生,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艺术化;城市再生;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资
期刊
摘 要:许秦豪导演作为韩国新一代的导演,以其清新、自然、伤感的风格在韩国影坛独树一帜。其影片多描写普通人的爱情故事,背景则往往离不开“死亡”这一主题,执着于一种“逝去的美”。本文尝试分析许秦豪导演的几部代表作,从影片的形式与风格入手,探讨导演如何通过形式呈现其对爱情和生命的看法。  关键词:许秦豪;爱情;生命;风格  韩国电影中,许秦豪导演算是爱情文艺片的代表,他的作品中没有情色、暴力、恐怖等“重
期刊
摘 要: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巧妙地将身体与体育竞技相融合形成一种代表“国家体育形象”的娱乐节目形式。体育真人秀节目极具社会当下显性身体议题的特点,对于深入研究媒介驯服下的身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近期热播的电视体育类真人秀节目《星跳水立方》为例来探究男性身体于消费社会下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星跳水立方》呈现给观众的明星身体进而反思现代消费时代背景下媒介对身体的塑造所带来的性属消解现象。 
期刊
摘 要:《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编剧宫崎骏在2010年的一部作品。本文以借与还的逻辑关系,分析了宫崎骏的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作者详述了电影中道具方糖五次出现的不同意义及对主题的推进作用;小人族的借物引申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无止境索取;以及观众审美取向从单纯追求感官刺激到自然朴实风格的回归,以此不断烘托出借与还在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期刊
摘 要:从2012年1月开播至今,长春新闻广播从无到有、以小搏大、扎根本土、做精品牌,在努力打造专业频率的同时,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市场占有率及收听份额始终排在数十家同城广播媒体前列,在全国城市电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权威部门授予的“中国品牌媒体广播(市级)十强”称号是对这支拥有60多人团队频率的最大褒奖。  关键词:“纯新闻类型化”;“本土化理念”;“标准化播出”;“不八卦;不娱乐;不迎合”  引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随着传播媒介的便捷化,纪录片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广泛。纪录片对社会的影响力变得不容忽视。通过拍摄武汉民间手工艺汉绣的纪录片,体会此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同时更深刻了解到纪录片创作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计算机后期制作;汉绣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
期刊
摘 要:我们沿用符号学理论的思路,将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传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并加以研究。而两者的相互交融,正是促进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效传播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效传播;相互交融  在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当代电视新闻报道时态以及报道形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一贯的“P.P过去时”被“-ing进行时”取代,报道形式也由传统的“演播室中心制”向“演播室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