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桂林)六分校十五期在柳州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统一了广西全境。1926年5月,李宗仁参照广州的黄埔军校,在广西陆军讲武学堂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旨在培养一批桂系军队的骨干力量,其招生的对象:一部分是桂系军队中的下级军官,另一部分是广西省内具有中等文化的青年。两队人员毕业后均分配到桂系军中任职,因此该校最初是属于桂系的一个地方军校。
  该校第六至第八期的校长由白崇禧兼任,但1937年“七七事变”后,白崇禧受蒋介石“共赴国难”之邀赴南京任职,并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交给蒋。随即,该校循黄埔军校通例,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按黄埔本校的要求,分校招生的期别应与本校统一,于是把当时已入学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第八期改为第十四期,此后该校就面向全国和南洋招生。
  当时,该校驻汉口的办事处负责华北和华中各省青年报名考试事宜。白崇禧是回族人,非常关注回族青年的成长,他指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号召各省回教青年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以担当起“兴教救国”的抗日之责,报效祖国。当时华北、华中各省有近千名回族青年报考南宁分校,报考者先后到达汉口民权路清真寺接待站,连同参加报考的汉族青年于1938年春节前在武汉市第一女中举行人学考试,春节后一个多星期放榜。录取者到武昌文学中学报到,然后进行编队,每队指定专人负责,统一乘坐专列赴衡阳。当时湘桂铁路还没通车,进入广西的路程只能靠徒步行军,但配有数辆汽车负责运送行李。
  此前,1938年1月8、9两日,60多架日机前后4次空袭南宁,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多处被炸并造成人员伤亡,全校人员分散到乡下无法操课。一周后,该校奉命迁往桂林李家村(今奇峰镇),因该地有多处石山洞利于防空。李家村虽名为“村”实为一块空地,该校各队到达后,在此边建校边训练。
  从汉口录取的新生到衡阳后,开始步行,途经零陵过五岭再到全州,然后到达桂林暂住市区。到桂后正式编队,换发军装,学唱黄埔军校校歌。由于桂林李家村的新校舍尚未建好,休整一周后大家又徒步行军,经阳朔、荔浦、鹿寨最后到达柳州,借用江西和粤东两个会馆的房舍作为入伍生的训练营地(刚进军校的学生称入伍生,先进行人伍训练)。
  1937年10月,云南省报考南宁分校的回族青年先到昆明初试,录取了150人,由云南省回协派人率领由昆明出发,乘滇越铁路火车,经开远、河内、谅山最后到达南宁。与此同时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地前来报名的归国华侨青年近200人陆续也到达南宁,集中后全部徒步行军到柳州。
  1938年3月初,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校长是蒋介石,第六分校主任为俞星槎。这期学生的番号是第十五期第六总队(同期不同校的黄埔生以总队番号相区别,总队番号的确定以建立总队的时间为序),总队长是安舜(回族)。总队下分两个大队,一大队是汉族学生(包括归国华侨),二大队是回族学生,约600人左右。每个大队各辖4个中队,简称队,一个队有3个区队,每个区队有3个班。每个军校生佩戴的符号(即布质胸章)背面印有“不贪生不怕死爱国家爱人民”12个字,这12个字一直激励着每一个黄埔军人。
  第一大队的第四队单独驻扎在柳江北岸,当时柳州市区西北部的江西会馆,此处还驻有军校的卫生处。江西会馆大体上是坐北朝南的,东西向较宽。一进大门有个大厅还有小间的房子,这里住着队部和第一区队。它的东面是个大院子,院子的北、东、南三面有几个大间,分别安排了两个区队的宿舍和队的两个教室。第三区队住在南面大间的楼上,楼下是教室,边上有个约20平方米的房间,那是队的文娱室(图书阅览室)。北面的平房和东面的另一个大间是第三区队的宿舍和队的教室。江西会馆的西面是校卫生处,房子有两进,前面是门诊和办公的地方,后面一进是住院部,有30多个床位。卫生处往西还有一个大庭院,有不少树木和几间房,大家把房子打扫后用作文娱活动的地方。其余各队驻扎在柳江岸边的粤东会馆内,这里院落很大,房子也很多,可容纳上千人的队伍上课、操练都不成问题。
  军校的学习安排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上午出操,下午上课。另有野外演习,可能会用些下午时间,有时也会做夜间演习。一般情况下晚上作自修用,学员们可以温习功课,也可阅读书刊或写信、写文章。入伍训练期间学习的内容一是学习(复习)数、理、化基本课,为以后的军官教育打基础:政治课讲授“总理遗教”“领袖言行”“军人精神教育”“政治经济学”等,其中政治形势课最受学生欢迎:军事学科以学习典范令为主:术科有班排连制式教练、野外勤务、夜间教育、射击教育,另有体操劈刺训练。出操时“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动作,必须全身用力,两脚并拢、身体挺直,有时总队长或大队长来检查同学们是否用心动作,检查很严格,时常会向立正的同学踹一脚,如有姿势不挺立的则会受到批评。持枪打靶训练尤其严格,为了规范托枪的姿势,要练习臂部用力。在实弹射击前,还要先要练习瞄三角,练得差不多了才准予实弹射击。夜间教育就是练习夜间着装,规定学员必须得在5分钟内全副武装到达操场,着重不准乱还得整齐,动作迟缓就要受到责备。内务上的要求也很严格,在听到起床号响后,学员要立即起床着装并整理被子或毯子,被子要叠成长方形,像豆腐块一般有棱有角,全寝室整齐划一。会操或打野外回队后,钢盔或帽子要放置在叠好的毯子上,皮带放在帽子下面,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除正常操课之外,学校还利用暴雨烈日之机操练紧急集合。大家打赤脚、穿草鞋,头戴钢盔,背负行囊,肩杠枪向郊外跑去,让同学们在风雨中锻练,在泥泞中奋进,在烈日下暴晒,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培养入伍生矫健的身体及坚毅的抗战毅力,把每一个同学从文弱书生训练成威武的军人。当时,每天拂晓和正午,不论在校内或校外都响彻嘹亮的歌声,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枪口对外》《开路先锋》等歌曲激励着同学们的抗战热情。
  第二大队全部是回族学生,俗称“回民大队”,在教学和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回民大队和其它大队完全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每周多上一节“伊斯兰教义”课,由教官尹光宇博士主持。尹教官精通阿拉伯文和英文,游历过许多阿拉伯国家,他平时向回族学生宣讲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灌输宗教知识,講解爱教必先爱国的道理。每逢回民最大的节日,全大队的同学就聚集在粤东会馆大院举行沙浴宗教仪式。   1938年入夏以后,日军侵华势头更加疯狂,广西虽地处偏远,柳州的军校营地和在鱼峰山下的兵工厂仍是日机轰炸的重点,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遭受日机多次轰炸和机枪扫射,军校同学有十几人相继惨遭伤亡。那段时间天天要跑警报,去疏散地来回要跑五六公里,起初大家感到有些劳累,时间长了成为习惯也就不觉得累了。
  队里的文娱室(或称活动室)书刊多得很,队里按月拿出一些钱,同学们白己每个月也出一些钱,除订报刊、杂志外还买一些书籍,既有大部头也有不少小册子。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学》、狄超白的《政治经济学入门》、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甚至连《共产党宣言》等都有。报刊也订有不少,不仅有广西本地的,其它各地的也有,既有《中央日报》《扫荡报》《大公报》,也有《救亡日报》和《新华日报》,甚至还有《解放》和《群众》等刊物,当时还有李公朴、邹韬奋办的《全民抗战》和《全民周刊》,以及胡风的《七月》……总之,五花八门各类书籍都有。同学们还在活动室旁边办了一栏墙报,每期有四五十张稿纸,两个星期一期,由同学们自己编辑、自己抄写。
  柳州的夏天比较热,学校营地离柳江也很近,每天晚饭后都由值星官(区队长轮流当)整队,带着同学们去柳江洗澡,洗完后带队回去。柳江的水很澄清,是个游泳、消暑的好地方。每周星期六军校下午都不上课,一般是清理内务、打扫卫生和擦枪。完成后都由值星官检查,不合格的要补课。星期天的上午要检查内务,包括个人的服装和整洁与卫生,检查结束后学员可以在队里休息也可以上街逛逛。如果有人在这周里违反纪律,则有可能被罚“禁足” (不许上街),比“禁足”再高一级的处分是“禁闭”(关禁闭室)。
  到了8月。前方的战况颇为紧张,武汉保卫战和广州保卫战先后展开。在广西提出了保卫大华南的口号,有一个星期被定为保卫华南扩大宣传周。为了迎接宣传周,学校指定一大队第四队代表学校参加,大家商量后,选出两个剧本,一个是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另一个是舞台独幕剧《大义灭亲》。所有的演员都由队里的同学担任,碰到有女角色则由男扮女装。经过几天的排练,学生们就上街表演了。首先在市中心摆开场子,锣鼓敲起来一下就吸引不少老百姓。街头剧换了好几个地方,演了一场又一场,老百姓纷纷捐钱,从早上一直演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回队部,老百姓捐的钱全部交给校部。《大义灭亲》是晚上在柳州一个较大的剧院演出的,演出获得成功得到好评。参加演出的二三十人为了纪念这事,在一个星期天集中穿着整齐的军装,光着脑袋照了一张集体相。
  按照军校的规定,入伍训练期为3个月,由于桂林李家村的新校舍未能建成,入伍训练期一再顺延。到1938年底才接到通知准备分科:计有工兵科、炮兵科、通信兵科和步兵科。分科前进行一次测验,包括笔试和体检,合格者转为军校生进入军官教育阶段,较次者转入学兵队学兵,成绩低劣者淘汰。1939年元旦过后不久就按分科要求重新编队,直到春节后才动身去桂林。为了提高各兵科军官教育的质量,炮兵科送贵州都匀炮校代训,工厂兵科送湖南零陵工兵学校代训,通信兵科送贵州麻江通信兵学校代训,步兵科就留在桂林本校。
其他文献
一双双含笑的眼是你的鼓励,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呐喊是你的鼓励,而我,只有感动和决心。但我知道,我有的,是一笔财富,无价的财富——她的名字,叫幸福。  当我站在讲台上,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慌慌张张地说出了那通埋藏已久的话语。当那么多明亮的眼睛望着我时,我真的感到了家的温暖。那坐在台下的,是我的兄弟姐妹!谢谢他们的掌声,谢谢他们的微笑,谢谢他们的一切一切……  还记得赛前的一晚,灯前,三人一书,持续到午夜。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哀微肌肤,热忱抛弃,颓唐,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
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什么样的人致敬追怀。2020年是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选择对王力先生的致敬追怀,参与王力先生雕像建造的过程,是我最为难忘的一件往事。  2001年9月7日上午9时,玉林市文化广场,艳阳高照,树绿花红。随着一块红布被徐徐揭开,一尊金光闪闪的铜像展现在人们眼前。铜像高2.8米,人物呈半坐形,一只手轻按着膝上的一本书,宽边眼镜下的一双眼
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河池市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现有毛南族人口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约70%。  族称  环江毛南族白治县,旧称思恩县,唐贞观十二年(638年)设置,宋元明清至民国因之,只是隶属州府不同。1951年8月,思恩县与宜北县合并,成立环江县,1987年11月改为现称。  毛南族的族称,曾有“茅滩” “茆滩”“茅难” “茆难” “毛难” “冒南”等
远航捕鱼    暑假期间,我第一次听说了“成人礼”这个词汇。而且,我最要好的几个英国朋友都要参加,说成功后就表明自己已经成人,获得绅士的资格。我于是去英国特有的成人礼协会组织报了名。协会为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孩子召开了特别会议,最终他们打开了欢迎的大门。我的“成人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我的考验地点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外表冷酷的监考人是英籍冰岛人亚力。到达住宿地后,我就开始了体能训练。  一连五天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的55位上将中,有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具有双重国籍的上将,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闻名于江苏大地的“新四军三虎将”之一的叶飞。转眼间,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已经离开我们20年了。而他对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为江苏人民所牢记。他一生的光辉业绩,也将永远印在江苏人们的心中。  叶飞,祖籍福建南安,出生在菲律宾,母亲是地道的菲律宾人。叶飞5岁回国读书,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人生在世,无法回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这三种关系。你是如何认知(看待)世界、他人、自身的,常常也就怎样处理这三种关系。  认知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理解、判断的过程及结果,它决定人的行为模式、方向选择,继而主导着人的发展轨迹。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仁人志士感同身受,苦苦寻求救世良方。  1910年,奉天(今沈阳)关东模范学堂,老师问学生们:读书为的是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帮家里记账,有的
快到新年了,家里的长辈是不是开始筹备丰盛的新年大餐啦?同学们是不是也做好大吃大喝的准备了?但有些同学却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吃好吃光,践行光盘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支持光盘行动的小童  越说越开心  大千世界,困惑不断,咱们一起聊聊呗!  联合国粮农组织消息:  最近,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
节假日人太多,排队参观耽误了我们的行程,以致路上没剩多少时间了。高铁票是提前订好的,连改签的票都没有了。我们计算了一下,从踏上地铁的这一刻开始,到进高铁站检票上车,时间满打满算只有50多分钟,太紧张了。所以我们一再叮嘱孩子,下了车一定要跟紧队伍跑。  下了车,孩子们做好了飞奔的准备,可是还没来得及撒开脚丫子,状况就来了。程程爸爸是第一个刷卡的,可闸机没打开。怎么回事?我在另一台检票闸机上刷了一下,
让笔下的人物对读者产生一种冲击情感的力量,并生机勃勃、天长地久地跃动在读者心灵的屏幕上,必须敏捷地捕捉到人物内在的美丽(如无私、宽容、坚忍、勤奋……),而且要设法留住这份美丽。  留住美丽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  1、瞄准美丽。  在叙事的过程中,要大胆地舍弃与美丽无关的细节,紧紧地扣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文章才能不枝不蔓,人物的内在美,才能像画卷一样渐次展现在读者面前。不难想象,在攻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