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游客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了解游客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侧重点不同的讲解内容和使用针对性的讲解方式,对提升防
【机 构】
: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成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游客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了解游客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侧重点不同的讲解内容和使用针对性的讲解方式,对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例,论述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多样性讲解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游客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出不同类型游客参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基本需求,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指出应该采用的差异化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实现因人施讲,从而达到理想的科普宣教效果。
其他文献
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常称为日本俯冲带)经日本海沟向东插入中国东北大陆下方约600km深度并达到中国东北的珲春附近,造成东北地区深源地震活动频发。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唯一的深源地震区,也被称为中国的深震"试验场",是研究深源地震的理想场所。地震学中将震源深度超过300km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而深源地震与板块俯冲、火山活动、浅震的发生等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最明显的区别是余震
目前,全世界每天有数万个地震台在采集地震数据,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地震数据的日常分析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但计算机技术还不能完全代替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在地震图解释
地震定位一般是指确定震源的时空参数,包括震中经度、纬度、震源深度及发震时刻,对研究地震活动机制、地球内部结构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理论及实际研究表明,影响地震
本文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化地震台网震中距〈300km范围内台站的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甘肃景泰2014年11月15日Ms4.9地震和2015年7月15日M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盈江地震序列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盈江地区3组6次中强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序列分布的优势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采用Brune模型理论,计算盈江地震各序列震源参数。分析了各地震序列应力降与震级的关系,研究表明应力降随震级增大有着某种增大的趋势,4.0级以下地震应力降与震级关系不显著,4.0级以上地震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