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的批判与质疑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63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白虎通》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批判古人,二是如何看待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当时的情境背景。批评一种思想,如果不是尽可能还原当时情境,仅仅依据逻辑进行演绎推理,很有可能会陷入“理性的自负”而不自知。对《白虎通》的批判,往往会有这种偏颇。常见的说法,是指斥它的谶纬神学和抨击它的三纲五常。这种批判似乎完全在理,有的逻辑还十分严密,但不见得对学术有益。恰恰相反,这种批判往往会阻碍学术的深化。
  例如,在现代背景下,人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古代婚嫁礼仪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提起包办婚姻,多视其为“封建遗毒”。加上现代对婚姻自主的宣传,很少有人考虑父母包办在古代条件下还有一定的合理性。而《白虎通 · 嫁娶》恰恰强调婚姻不能自主。“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如果今人能够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情境,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道理所在。古代尽管有“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龄规定,但实际婚龄要小得多。从零散的记载来看,春秋到秦汉,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结婚的例子比比皆是。越王勾践为了复仇灭吴,男二十、女十七以上不嫁娶者,罪其父母。这个例子说明,男三十、女二十的婚龄,很可能是官府强制结婚的年龄上限。汉惠帝六年诏令规定,女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罚款五算,也可以作为官府强制结婚的证据之一。一直到唐代开元年间,还有男十五、女十二以上得嫁娶的诏令,可见古代婚龄之低。即便撇开古今生活条件、交往便利程度等等因素不谈,仅仅从年龄而言,十几岁的小孩,有可能婚姻自主吗?因而,《白虎通》以及其他古代典籍中规定的“父母之命”,是有其存在的正当理由的,所谓的“远耻防淫佚”,不过是强化其正当理由的道德标榜而已。同理,《白虎通》三纲六纪的等级秩序规定,显然在古代社会中有它的道理。
  由此及彼,管理思想史的研究,需要特别提防这种以今度古现象。曾经有一位研究晋商的学者,用了很大篇幅批评晋商东家资本的无限责任制,认为这种无限责任制抑制了投资冲动,阻碍了工商发展。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在今天有限责任制的立场上说话,而没有看到当时的情境。如果对晋商当时的情境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假如当时有个“天才”发明出有限责任商号,那他根本无法经营,只会死得更快。这种观点的时空错乱,需要学界儆戒。对《白虎通》的神学宗教思想,也当作如是观。不能忽视的是,《白虎通》正是以神的名义,强化其价值观的权威性。
  《白虎通》中反映出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今天在管理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很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白虎通》的诞生,就是理论上的学术争鸣与实践上的皇帝裁决二者配合而完成的。二者的矛盾在于:皇帝的裁决权威不容质疑,而儒学的自主探索不能打压。一种思想,作为学术呈现给社会的时候,必须是活的,可以经过不断否定、证伪而发展。而这种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时候,必须是死的,不能变动不已,否则就无法操作。即便是从事管理实务的人员,借胡适的话来说,思考时,必须“在无疑处有疑”,而在行动时,必须“在有疑处无疑”。行动时,如果有疑虑,就要千方百计强化信心。唐宣宗时,朝廷欲征讨党羌。宣宗为了坚定下属信心,面对百步外的一株竹子,称:“我今射此竹,卜其济否。”一箭射去,正把竹子劈为两半,左右山呼,贺于马前,不到一月,果然平定了连年的羌乱(《唐语林》卷四)。更明显的是宋代的狄青,讨伐广源蛮族反叛时,面对部下的疑虑,他考虑到“南俗尚鬼”,到号称灵验的庙中祷告,并撒出一把铜钱,声称如果可胜,所有铜钱正面向上,实际上这些铜钱两面都是正面(《三十六计》)。从实践角度看,这样做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十分必要。现实的管理中,没有坚定的信念,任何战略都难以实施。然而,对学术研究来说,这种不疑,会阻断辨析,排斥追问,打压反思,从而使理论变成教条。所以,白虎观会议创立的政学合流方式,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权力阻断学术探索,学术削弱官方权威的局面。对这一难题,尚需进行专门研究。
  总而言之,《白虎通》建立了汉代的礼法体系,礼来自儒,法来自帝。这一礼法体系的形成,依赖于皇权与学术的合力。在这种合力下,政治儒学呈现出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靠拢、思想学说向意识形态倾斜的趋势。然而,政学合流带来的儒学标准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冲突,学术质疑和实务坚信的矛盾,学术研究的发散和操作指南的集中、即丛林状态和单一植被的生存竞争,一直存在于此后的帝国政治之中。汉章帝委派曹褒制礼的失败,就是《白虎通》内在纠结的反映。但是,这种礼法体系的宪章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影响了两千年的国家治理格局。汉代以后,经过不断调整演变,这一礼法体系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直到推翻帝制、走向共和以后,礼法体系才被政法体系所替代。然而,《白虎通》所代表的时代虽然消亡,由礼法到政法的内在逻辑依然隐约可见,很有可能已经沉淀在无意识的文化深层。
其他文献
竞争者分析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现有和潜在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以认清组织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竞争者分析有四个目标:认清竞争者的未来规划与战略;预测竞争者对竞争主动性的可能反应;确定竞争者的战略与其能力是否匹配;了解竞争者的弱点。  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是最早提出建立正式系统的模型来搜集竞争者信息的战略家之一(见图1)。这个模型鼓励你运用当前和过去的有关竞争者的信息,
期刊
短期内中国企业的责任行为有些“异化”,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该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本质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生存之间的平衡。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行为极快地被公众广泛知晓,并作出反馈,此时企业不平衡的状态很快就会得到纠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发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其对社会责任的定义有几个特点:第一,主体多元,不仅企业
期刊
听到“环境经营”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也许你会认为,这不过是企业为了迎合当下的环保潮流而打造出的概念。如果你在制造类企业工作,也许会埋怨就是它使企业在环境保护对策上耗费了大量资金;如果你在非制造类企业工作,大概会觉得这完全与己无关。  确实,“环境保护对策”这个词容易给人以强制性的、必须执行的感觉,大部分人会对此产生抗拒感,包括我在内。虽然在担任佳能董事期间,我认真学习了环境经营管理知识,并为佳
期刊
《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修订,意味着火电行业要增加环保投入。同时,有关方面一直没有同意电力企业的涨价请求,而是在适度增加电力企业补贴标准的基础上,要求电力企业自行消化。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是否可以统一?在火电厂普遍面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困境中,上海外三的实践或许可以打破这一迷思  2011年初,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幅度收紧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
期刊
我参加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工作,是在该厂创建的初期,屈指算来已经四十年了。最初十余年,永利曾和英商卜内门洋碱公司展开了长期的尖锐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我因工作关系,举凡谈判、决策以及双方决定的执行,事无巨细,几乎无役不从,因之对于各种曲折较为熟悉,就可能根据的史料和个人记忆所及,尽量叙述以供参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以化工产品称雄于世界的企业,一般地认为最大有三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Brunner
期刊
就环保社会责任的涵义与演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二明与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进行了探讨。对社会责任认知与承担的改变,实际上伴随着社会在经济、科学、公众意识、法律、监管几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从西方国家环保责任的发展历程可知,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中国依然任重道远  徐二明:这期杂志的主题是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毒饺子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中,实际上不仅仅是企业没有社会责任,而是犯罪的问题了。
期刊
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以宣帝时的石渠阁会议为楷模,采用儒学官员讨论、皇帝裁决的方式,力图统一治国思想,由此形成了《白虎通》一书。作为政学合流的产物,《白虎通》建立了汉代的礼法体系,礼来自儒,法来自帝,是大汉王朝的国宪。白虎观会议后曹褒制礼的失败,说明这一国宪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白虎通》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三纲六纪”的社会等级定位、命令—服从与双方义和的君臣关系定位、五行生克与阴阳转化的官民
期刊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思想的代表,孙武本人是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兵法在历史上影响极大。从军事管理的角度看,孙武堪称中国最早的战略理论家。他的兵法以“五事七计”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战略分析的古代模式。孙武对道义、天时、地利、将领、法度五大要素的分析,其逻辑性堪与当今盛行的SWOT法、五力模型相提并论。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孙武以“兵者诡道”为宗旨,对战争策略的设计有着开创性的研究,并分析论证了
期刊
IBM的百年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公司规模和人员过快增长,给其管理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麻烦。加之IBM硬件项目的投资和运营规模过大,而且由于IBM 的策略相对集中于大型企业客户群,规模效应不佳,更是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外部竞争加剧,PC的销售利润大幅度下降。1992会计年度亏损为49.7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公司年损失的纪录。  由
期刊
战略决定结构,还是结构约束战略?尽管战略学派和组织学派尚有争议,但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只有相互匹配才能保障良好的运营绩效。在本研究中,我们把战略—结构匹配定义为企业多元化战略和多部门组织结构的匹配。尽管从理论上说,多元化战略需要分权型的多部门组织结构相匹配,但现实中我们观察到,新兴市场中有很多企业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因此,我们选取了从1973 年到1998 年我国台湾地区100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