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伦理精神的矛盾和悖论

来源 :齐鲁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传统伦理精神,无论是中国文化中以家庭为基础的“伦”的价值建构,还是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城邦、宗教(上帝)或民族国家为基础的道德责任建设,它们都产生于“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群体生活阶段,其产生的特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内在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其形态本身内在地蕴含着一定的矛盾和悖论,即人之存在的目的一工具悖论,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伦理一道德悖论,这些悖论的存在预示着传统伦理精神需要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经过辩证否定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其他文献
由于法现象本身的多维性,再加上学者认识法现象的多元立场与方法,导致人们在讨论法问题时,缺少特定的视角,不能形成同一层面的论证。法的研究视角是类型化法理学研究的基础范
阿多诺眼中的现代艺术不仅仅是非同一性的表达和体现,而且还和非同一性共同抵抗工业文明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共同实施对管理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否定。现代艺术所具有的断片性、谜
对和平与安全的谋求、商贸交流与人员交往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文明融合的进程。文明融合主要体现在英语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宗教信仰的国际性和多元性更加明显以及市
毛泽东延安时期曾多层次、多侧面地论述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和“鲁迅精神”。毛泽东延安时期的“鲁迅论”从新民主主义的角度确立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将鲁迅及其精神限定在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