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观点]“夸大食品安全”其实是个善意提醒,媒体报道必须客观公正,不夸大,不渲染。隔行如隔山,建议设稿件监审制,并非钳制舆论,而是想通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把关,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夸大食品安全”也提醒有关部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冷静应对。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汴生在提案中指出,目前的一些食品安全报道过于偏颇和夸大,使相关行业形象受损,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质疑,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媒体或管理部门应设立食品专家监审,今后涉及食品安全的报道应通过监审的审核。
不过,请注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只是“夸大食品安全”,而非完全抵制媒体报道。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媒体有责任报道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一切公共事务,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报道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夸大,不渲染,不耸人听闻,不以讹传讹。
目前,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如此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难免出现几个“害群之马”。如果媒体随意夸大负面问题,动辄把“个案”推而广之到整个行业,不仅会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更会导致一个问题食品毁掉一个行业的严重后果。前些年,多宝鱼有毒致癌的消息席卷全国,公众谈之色变,青岛等地没有使用违禁药品的养殖户,也只能含泪倒掉多宝鱼苗,损失超过2亿元。
再者,“隔行如隔山”,食品安全涉及许多科学问题,一些记者缺乏专业知识,滥用“有毒”、“致癌”等词,错误引用相关标准,往往会制造冤假错案。最著名的当数重创海南香蕉产业的“蕉癌”传言。事实上,所谓“蕉癌”只是真菌感染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这一植物病害对人体并无害,“吃香蕉会致癌”的传言完全是无稽之谈。去年伊利奶粉含汞事件中,很多媒体都误用了液态奶汞含量的标准,而奶粉和液态奶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李汴生委员建议设稿件监审制,并非要钳制舆论,而是想通过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的把关,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当然,“夸大食品安全”不能只把板子打在媒体身上。在欧美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比较通行的机制。但是,在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背景下,风险交流作为食品安全分析框架中的重要部分,却是现实中的薄弱环节,政府、科研机构的专业评估与公众风险感知之间形成断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就曾指出,由于没有进行或者是没有进行良好的风险交流,导致了媒体“污名化”、“夸大危害”和“以讹传讹”等错误形式的报道。“夸大食品安全”对于有关部门也是一个善意提醒,建立政府、企业、媒体、公众之间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渠道,针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及时准确地发出权威信息,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冷静应对。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汴生在提案中指出,目前的一些食品安全报道过于偏颇和夸大,使相关行业形象受损,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质疑,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媒体或管理部门应设立食品专家监审,今后涉及食品安全的报道应通过监审的审核。
不过,请注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只是“夸大食品安全”,而非完全抵制媒体报道。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媒体有责任报道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一切公共事务,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报道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夸大,不渲染,不耸人听闻,不以讹传讹。
目前,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如此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难免出现几个“害群之马”。如果媒体随意夸大负面问题,动辄把“个案”推而广之到整个行业,不仅会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更会导致一个问题食品毁掉一个行业的严重后果。前些年,多宝鱼有毒致癌的消息席卷全国,公众谈之色变,青岛等地没有使用违禁药品的养殖户,也只能含泪倒掉多宝鱼苗,损失超过2亿元。
再者,“隔行如隔山”,食品安全涉及许多科学问题,一些记者缺乏专业知识,滥用“有毒”、“致癌”等词,错误引用相关标准,往往会制造冤假错案。最著名的当数重创海南香蕉产业的“蕉癌”传言。事实上,所谓“蕉癌”只是真菌感染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这一植物病害对人体并无害,“吃香蕉会致癌”的传言完全是无稽之谈。去年伊利奶粉含汞事件中,很多媒体都误用了液态奶汞含量的标准,而奶粉和液态奶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李汴生委员建议设稿件监审制,并非要钳制舆论,而是想通过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的把关,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当然,“夸大食品安全”不能只把板子打在媒体身上。在欧美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比较通行的机制。但是,在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背景下,风险交流作为食品安全分析框架中的重要部分,却是现实中的薄弱环节,政府、科研机构的专业评估与公众风险感知之间形成断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就曾指出,由于没有进行或者是没有进行良好的风险交流,导致了媒体“污名化”、“夸大危害”和“以讹传讹”等错误形式的报道。“夸大食品安全”对于有关部门也是一个善意提醒,建立政府、企业、媒体、公众之间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渠道,针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及时准确地发出权威信息,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冷静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