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累了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现象,被《人民日报》归纳为“慢不下、坐不住、脾气大”,很是让人担忧。“慢不下”是急躁,“坐不住”是浮躁,“脾气大”是暴躁。
  看看“慢不下”的表现:去超市买东西,不愿意排队;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急不可待;干什么都离不开手机,受不得一点委屈;做什么工作,总是投机取巧;做学术,不是踏踏实实搞研究,而是东拼西凑;为了升迁,总是惦记着位子,热衷于制造“短平快”政绩。这种急躁,就像传染病一样,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情愿主动“慢下来”。
  浮躁呢?不管做什么事,耐不得寂寞,坐不住冷板凳,是最大的浮躁。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政绩浮躁,学问浮躁,科研浮躁,等等。于是,干什么事都没有一个认真劲儿,干什么事都敷衍了事,干什么事都缺少敬业精神。面对社会变化,心中无数,不知所措,甚至盲目恐慌,专注不够。还有一种情况,急功近利,这山望着那山高,为追速度、求效率,不愿意遵守规则,在求学、升职、挣钱等方面倾向于抄小道、搞投机。
  暴躁,则是一种缺少理性、缺少修养、缺少城府、缺少品德的表现。我们身边,总见一些人不顺心就激动愤怒,就暴跳如雷,就争吵谩骂,就大打出手,甚至引发暴力事件。他们总以为自己特别有钱,自己特别有权,才总是脾气很大。一个暴躁的有钱人,很容易成為一个“地痞流氓”;一个暴躁的掌权者,很容易成为一个“山大王”。愤怒的“暴君”,愤怒的大款,往往以自己的强势为荣、为乐。其实,这是一种没素质的表现。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授陆绯云认为:“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高,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股市涨了,有人会因为踏空而后悔不迭;股市跌了,又会因为没清仓而痛断肠。没买房子,房价涨了会生气;买了房子,房价跌了也会郁闷……本来相互容让、相互理解就可避免的小矛盾,偏偏要激化升级,暴戾之气在悄悄弥漫,情绪失控就很难避免。”更让人担忧的是,“三躁”竟然已经成为现在许多人的一种通病。有人甚至会这样想:如果你做事本分,就一定会有人投机获利;如果这个机会你没有抓住,就很可能再也没有新机会了。现为北京朝阳区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人员李成波说:“其实我也想慢慢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赶’的状态已经成为一个惯性。”李成波说:“情绪容易起急,成为困扰自己的一个大问题,出门遇上堵车就会觉得浑身难受,恨不得骂人,也会为错过一班地铁而懊恼不已。”这是一位典型的急躁浮躁暴躁综合征患者。很多人揣着这样的心态,难怪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常常是“理解少了,埋怨多了”。以急对急,以浮对浮,以暴对暴,哪儿还有安宁之时?
  一味追逐功名利禄,自然就会带来急躁,强求结果又会加重浮躁。
  怎样让急躁浮躁暴躁综合征患者回归理性?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对‘三躁情绪’,个人需要主动矫正,社会更需要理性化回归,铲除其生存土壤。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同步’等问题,让每一个人都能摸得着实惠,看得见希望和未来。”
  (刘谊人摘自《健康导航》2013年3月8日)
其他文献
库格勒是德国文学和历史学家。在他还没有名气时,曾写过一本关于腓特烈大帝的传记,想找个画家为自己的书画插图。可他接连尝试了很多次,都被拒绝了,没有哪位画家肯为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画插图,仿佛一旦做了这样的“芝麻小事”,就会降低他们的身份。  就在库格勒不知所措之际,有位年轻的小伙子,主动找上门来,他彬彬有礼地说:“或许,我可以为您效劳!”说着,他拿出了几幅自己的素描作品,库格勒接过来一看,立刻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很多人的焦虑,都与“害怕来不及”有关。害怕来不及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便年轻不再了;害怕来不及确定恋爱的感觉,对方便转移下一目标了;害怕来不及尽孝于身前,亲人便离去了;害怕来不及潇洒活过,身体便垮下了。我们害怕一切都来不及,总想着要明白充实地过活,今天便不在了。  害怕来不及,我们便越发忙碌,沉浸在忙碌中,会暂时忘记焦虑。可一旦闲下来,空虚、无聊携带着焦虑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他的《永不言败》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长江三角洲盛产三种鱼,它们是鲥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都以味美著称。三种鱼形态各异,味道和吃法也各有特点。鲥鱼身型似鲤鱼但稍扁。做鲥鱼时内行人都不把鱼鳞刮掉,因为鲥鱼的美味全靠鱼鳞传递。刀鱼身型似柳叶刀,身狭而长。其肉细腻滑润,但刀鱼体内有千万根刺,食用时务必小心,否则有卡喉的危险。河豚身滚圆无鳞,体长带刺的皮,味美至及,但含有巨毒,
我在阳光里,太阳却只能晒到我身体的一面。  没有一丝云,天蓝得像一块油布,又像一片平静的湖水。我坐在阳台上,迎着太阳,是为了让阳光晒到我的双腿。因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我的双膝自40岁后开始退化,行走时,每一步都有痛感。  太阳的光线柔和地穿透我厚厚的绒裤,让我的膝盖有了温热的感觉,一种久违的让人慵懒的惬意,就像头顶和煦的阳光一样从内心深处往外涌动。晒得久了,温暖的阳光让麻木的痛感神经开始复苏,
都说阳光是最好的杀虫剂。所以无论寒风萧瑟的冬日,还是阴雨绵绵的春秋,只要天空作美,老家的屋檐、窗台和竹篙,总会被摊开的棉被、悬挂的衣裤、摆放的鞋袜等所占领。从近处端详,尽管有点凌乱不堪,毫无美感可言,但从远处眺望,整个村庄由点成线,由线及面,那晾晒的场景就蔚为壮观了,并且颇赋生活气息,让人很容易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那首《晒衣》:“亭午晒衣脯褶衣,柳箱布襆自携归。妻孥相笑还相问,赤脚苍头更阿谁。”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102岁寿辰。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  杨绛曾说,我最珍惜和感念的是与家人的亲近。  家在杨绛心中是人生的核心。自从嫁给钱钟书后,杨绛一直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以至于心疼女儿的
旅居日本,时时享受体验着先进带给人的舒适、便利的同时,却也发现,发达如日本者,某些地方却还在使用着一些老式过时的制品,比如录放像机、打卡机、火柴等。  先来说说火柴。日本象印公司针对国民1000人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如今会用火柴的儿童只占18.1%。表面上看,似乎火柴在日本已經逐渐开始淡出历史舞台了,其实不然。比如在日本的餐厅、宾馆,为客人免费提供的基本上依然是火柴而不是打火机。  笔者曾为此
偶尔读读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助人明德。司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说什么呢?“管仲之器小哉。”器者,度量也。孔子还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意思是说,管仲有三处私人藏金的府库,家里的管事们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能谈得上是节俭呢?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又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
手机短信提醒:尊敬的会员,您的积分将于12月31日清零,请前往门店兑换积分并及时使用。我选择需要就开心购买,否则让积分清零。  打开朋友圈,意外发现朋友已经开启好友验证功能。明白连说“你好”都可省略,或许我们曾相识相知,同路同行的友谊到此为止,谢谢遇见,不打扰,是最得体的告别。  光阴如在昨日,不会这样释然。四季教会人思考,领悟世间万物自有时序。  这个冬天,生活的城市竟无半点冬日的清寂。斑驳的行
太阳鸟是热带雨林里一种小巧玲珑的鸟,从喙尖到尾尖不到十公分长,叫声清雅,羽色艳丽。  每到太阳鸟孵卵的季节,野芒果树上便鸟声啁啾,雄太阳鸟飞进飞出,忙着给在窝里孵蛋的雌太阳鸟喂食。  那天早晨,我刚刚穿好衣服,突然听见野芒果树上传来鸟儿惊慌的鸣叫。我抬头一看,差点连魂都吓掉了,一条眼镜王蛇正爬楼梯似的顺着枝丫爬上树冠。  我赶紧躲在一丛巨蕉下面,在蕉叶上剜个洞,偷偷窥视。  眼镜王蛇爬到高高的树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