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6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白蛋白尿组(ACR≥30 μg/mg,41例)与非白蛋白尿组(ACR<30 μg/mg,55例),比较两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等,以及肌肉量减少的检出率。并按SMI分为4组,比较白蛋白尿检出率,最后分析肌肉量减少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结果

与非白蛋白尿组相比,白蛋白尿组SMI降低(Z=4.700,P<0.05),而肌肉量减少检出率升高(χ2=5.525,P=0.019),随着SMI降低,白蛋白尿检出率升高(χ2=20.230,P<0.05)。SMI下降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38,95% CI: 0.292~0.658,P<0.001)。

结论

老年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时肌肉量减少检出率升高,肌肉量减少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croRNA-96(miR-96)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通过RNA原位杂交检测人胚胎眼(20周)石蜡切片中RPE层miR-96的表达情况。将miR-96和随机序列寡核苷酸链[阴性对照(NC)]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眼RPE细胞,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细胞迁移能力。通过
蠕形螨是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螨,在眼部主要寄居于毛囊、睑板腺及皮脂腺,可引起异物感、眼痒、眼干等眼部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蠕形螨可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如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霰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翼状胬肉等,甚至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蠕形螨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师的关注。现对蠕形螨相关眼部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眼科医师对蠕形螨相关眼部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武汉、长沙、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对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CL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回访。收集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眼轴长度(AL)、视觉问卷等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
目的:评价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干眼症的疗效,并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伴有干眼症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cGVHD-DE),随机分为他克莫司(TAC)组和玻璃酸钠(SH)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步诊断、发病时间,并记录发病前及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时患者的视力(VA)、眼表疾病指数(OS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之间开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2例,年龄8~16(11.2±2.2)岁,随访时间2年。双眼等效球镜度(SE)差值≥1.00 D,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SE范围为-0.75~-6.00 D。分为高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高眼)和低屈光度眼组(两眼中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与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性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孝感市一年级小学生675人,对其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查以及一般情况与用眼行为问卷调查,完成每年1次数据收集,共随访3年。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期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分别为14.1%
期刊
目的:评价球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球结膜松弛症患者溢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5年6月到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眼科确诊为结膜松弛症并伴有溢泪症状,接受部分结膜切除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27例(27眼)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结膜松弛症均为Ⅲ级或以上,接受球结膜部分切除术后,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结膜脱垂体征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泪膜
中国作为近视大国,其屈光手术从最早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到今天的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近视患者的脱镜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早期接受屈光手术的患者们逐渐开始出现白内障,这也意味着"屈光手术后时代"的悄然来临。在该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白内障手术医师需要做充分准备以应对: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临床常见、发病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眼眶疾病,糖皮质激素是一线主流用药,鉴于使用者对其不良反应的忌惮以及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不敏感,目前,已有诸多可改善TAO进程的药物在研发和临床应用前期中:从拮抗白细胞介素(IL)-6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免疫靶向治疗,到阻滞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从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受体减少眼眶成纤维